□文|楊健
(作者單位: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競賽開展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問題浮現,現將高職職業技能競賽在學生選拔及培訓過程中存在問題陳列如下:
學生知識結構參差不齊培養難度大,選拔風險高。學生在校時間短,知識能力各方面都不能及時跟進大賽需求學生選拔難度大。
選拔時學生對此類大賽的認知度不足,積極性不高。一方面是由于參加比賽采取自愿的原則,學生因怕困難而不想參加;另一方面是學生擔心基礎差而不愿報名;加之報名參賽的學生認識不到位,缺乏吃苦精神,在培訓過程中甚至會出現中途而退導致教師前期付出的努力也就付之東流的現象。
缺乏長效培訓體系。競賽指導教師既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又承擔著科研課題的研究任務,同時又缺乏指導技能競賽的經驗;技能競賽培訓缺乏連貫性和有效性,嚴重影響競賽選拔及培訓效果。
這些都是我們目前高職職業技能競賽備戰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當前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學生選拔及培訓過程中所遇到的選人難、培訓難、管理難等問題,提出了基于工程類職業技能競賽學生的選拔機制,培訓模式和管理體系,構建了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備戰體系;并將之其應用于全國職業技能競賽進行實踐檢驗。同時,引入企業管理模式,建立模擬崗位的學生校內實訓教學新模式。
(1)根據實踐并結合專業特色形成本專業技能競賽學生選拔制度
競賽學生選拔是技能競賽備戰期間至關重要的環節,它直接影響到競賽效果,以往競賽選手選拔多為各教師推介,但往往教師推介的學生屬于學習型選手,動手能力、應變能力存在較大變數,選拔出來的選手無法保證質量,結果學生職業技能競賽成績整體水平的提高并無幫助。通過實踐研究,建立了一套客觀、穩定、高效的競賽選手選拔制度。
首先,采用廣撒網的模式,全年級動員,采用自愿報名、老師推薦等模式進行報名。同時,對于在校級、省級比賽中取得良好成績的同學直接進行征召;有“三廢處理工”證書及實踐操作經驗的同學優先錄用,保證了學生有良好的操作基礎,而參加過競賽也保證學生了具有良好的競賽素質。
其次,進行理論和操作考試。通過理論筆試進行第一次競賽學生的選拔,主要考核學生對于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對于校內競賽成績優秀的學生免于筆試考核。由于不同年級對于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同,故對不同年級采用不同難度及考核目標的筆試試題,筆試試題設計中除基礎知識外,還要考慮學生邏輯及統籌能力的考核。通過本輪選拔,最終選拔出32 名學生參與競賽面試。
面試由經驗豐富的指導教師組織,面試環節主要包括自我評價、教師提問、突發應對等環節,主要考察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應變能力及學生的自信心。通過該環節的選拔,最終進入培訓淘汰環節的學生為16名。
培訓淘汰環節采用邊培訓邊考核淘汰的模式。共設置實驗操作、管道維護操作、CAD工程制圖操作及PLC編程操作等四個環節,每個環節培訓一周后進行考核,每次淘汰2名學生,合計淘汰8名學生。本環節主要考核學生學習接受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服從紀律性及吃苦耐勞精神。通過本環節選拔后,晉級學生進入系統性強化的培訓。
系統強化培訓,過程中對每個學生的要求是相同的,且不再淘汰,要求每個學生熟悉競賽的各個崗位內容,強化訓練,讓學生體會自己適合哪個崗位。歷時20天進行中期考核,此時學生兩兩搭配(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平時表現及意愿分配)進行全過程考核,每個學生根據崗位有兩次考核機會,分別根據成績后進行排名,取排名前4學生作為競賽選手進入封閉式強化培訓。最終參加競賽的2 名選手將在4 名選手中通過培訓后的表現選拔。
經過幾年的探索及實踐,通過對競賽學生選拔的范圍、選拔方式、選拔的要求、選拔的流程、建立并完善競爭淘汰機制以及競賽學生后備資源的儲備等方面進行研究并實踐,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選拔培訓機制,最終的成績也說明了選拔機制的可行性。
(2)結合培訓實踐情況并結合專業特色形成適合工程類專業學生培訓模式
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訓模式,是學生在技能競賽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的根本保障。通過實踐應用,從培訓的專業知識分配、時間投入、培訓組織、培訓方式、師資要求、學生水平、崗位適應性、心理引導等方面入手,采用集中培訓為主,靈活培訓為輔等方式,以模塊式培訓為方向進行學生培訓模式的架構。在此基礎上,形成具有工程類專業特色并適合此類專業學生培訓模式。
首先是組建優秀指導教師團隊,要想在競賽中取得好成績,擁有一個優秀的專業指導教師團隊是必不可少的。優秀的指導教師團隊體現在技能水平高,溝通協調能力強、具備團隊合作及無私奉獻精神。
其次是確定清晰的培訓思路。首先進行基礎知識和技能操作訓練,筑牢學員專業基礎。同時對學員進行心理素質、職業素養和臨場應變能力等內容的訓練,能做到在比賽過程中沉著冷靜,有條不紊。培訓組制定細致培訓計劃,從總進度上保證培訓內容的完成,同時,組織階段考核,并針對結果及時調整培訓細節,進行階段性技能補缺及針對性訓練,必要時外聘專家(企業一線人員)進行現場指導。強化模擬考試,全過程考核式訓練,提高學生對整體培訓內容的把握,提高學生培訓的效率及嚴肅性。
再次要注重參賽選手的體能訓練。3個小時的高強度比賽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體魄,因此加強體育鍛煉,強化學生體能是培訓的必備選項。除每日定時跑步訓練外,還在培訓過程中引入懲戒機制,對無法完成培訓指標的同學,進行俯臥撐等懲戒的同時也加強了身體鍛煉。
另外,建立適宜激勵制度。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給予不同的獎勵措施,除給予相關課程成績外,對于進入最終培訓小組的同學視競賽成績給予學期優秀或良好的考評,還根據成績給予記功及獎金獎勵。
(3)根據實踐經驗形成一套適用于高職環境工程類技能競賽管理體系
高效、簡潔、有力的競賽管理體系是職業技能競賽能夠取得好成績的保障,為進行規范,制定與實施健全的技能競賽制度,完善的組織機構和健全的運行機制,形成分工明確、責任到位的管理機制。
學院成立了成立由分管教學工作的院領導、教務處和系部相關負責人組成的學生職業技能競賽指導委員會,負責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的整體規劃、競賽申報項目審核、競賽經費及競賽檔案管理等。系部成立競賽項目組,由系部主管領導掛帥,包括指導教師、系實訓部門等相關人員組成,具體負責競賽項目的籌備、組織和實施,制定競賽實施方案,學生培訓等。競賽實行項目化管理,并由學校組織專家針對競賽項目、實施方案、經費使用等進行審核。學院設立職業技能競賽專項經費,用于學生職業技能競賽活動所發生的費用開支,??顚S?。
技能競賽管理體系要能充分發揮對技能競賽備戰工作的有效管理功能,有力保障技能競賽備戰工作的有效開展。通過高職環境工程類技能競賽的培訓及管理體系的研究,結合校企合作機制,在實踐教學(培訓)階段引入企業管理模式,通過建立模擬崗位的方式構建了學生校內實訓教學新模式。
通過對高職職業環境工程類技能競賽學生選拔、培訓及管理體系的研究及實踐應用,采用文獻、調研、實踐、交流等方式,建立并完善一套集技能競賽學生選拔機制、技能競賽學生培訓模式、技能競賽管理體系于一體,且適用于工程類技能競賽的實用備戰體系,通過此體系的使用,近五年內相繼取得了國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的好成績。從整體上提高了職業技能競賽的質量,為職業院校的職業技能競賽提供了借鑒。
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選手的培養是一個長效機制,通過理論并實踐,形成了于環境類職業技能競賽學生的選拔機制,培訓模式和管理體系,構建了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備戰體系,完善了競賽學生培訓的模式、要求、流程及控制標準,系統化了競賽管理體系,使之高效、簡潔、有力,應用此體系后有效的規范了競賽學生選拔的流程及內容,提高了競賽學生選拔的整體質量,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培訓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相關專業更快的發展;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帶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形成學技能、比技能的良好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