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 李利芳
摘 要:技能競賽是檢驗一所學校教學水平的標尺,競賽在一定程度上對學校課程標準的制訂有引領作用,通過競賽開闊教師的眼界,鍛煉能力。
關鍵詞:技能競賽;教學融合;雙師型
普通高中有高考,職業學校有競賽,近年來技能競賽越來越成為職業院校關注的重點,競賽競爭日趨白熱化,原因是技能競賽為學校交流加了一個平臺,為檢驗一所學校、一個專業、一位教師、一名學生的工作和學習多了一把標尺。
一、技能競賽與機電專業教學融合
我校機電專業自2013年參加比賽以來,取得了44個省級一等獎,全國競賽2019年取得二等獎兩個、三等獎一個,2018年一等獎一個、二等獎一個、三等獎兩個,2017年二等獎兩個、三等獎兩個,2016年二等獎一個、三等獎三個。
競賽培訓前,對全體機電專業學生進行一次摸排考察,檢查學習本專業理論、技能知識、技能實訓、心理素質情況,選拔的過程是激烈和殘酷的,教師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專業知識的同時,要查看學生對于技能競賽標準的理解,在技能實訓過程中引入競賽標準,觀察學生心理素質。通過常規教學和技能選拔,兩者相互聯系,在競賽前確定選手,在中后期的培訓中讓學生接受嚴格的訓練,并不斷淘汰不合格的選手,讓學生和教師明確技能競賽的關鍵點,將競賽與日常教學融合的意義。
二、競賽是檢驗,教學是基礎
近幾年以來,技能競賽是檢驗一所學校教學水平的標尺,競賽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學校的課程標準制定有引領作用,開闊教師的眼界,鍛煉能力,讓教師通過參與競賽確定學生培養目標。機電專業在學校的領導下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改革。通過教學改革,改變了傳統教學課程體系,實現了課程之間有銜接,技能理論與技能實訓為一體,形成以能力培養、知識拓展、能力提升、素質提高為核心的課程教育系統。將機電一體化、液壓與氣壓、工業產品設計、零部件測繪等比賽項目與專業課程教學相結合。開發校本教材,既滿足基礎教學需要,又可以達到培訓目的。比如我們開發了《液壓與氣壓檢測與調試》、《PLC技術應用》、《單片機理論與實訓》、《機電一體化應用》等校本教材。教材在開發過程中前半部分用章節法,詳細講述理論基礎,后半部分用項目法,讓學生可以對學習的知識進行應用,讓教材更加符合學校的實際情況。
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我校機電專業2016年被評為省級示范專業,2017年中德班雙元制教育優秀合作單位,2018年雙高計劃工程中,成功申報了高水平專業。這些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教師們在一線的拼搏與教學的改革。
三、利用競賽促進人才選拔與評價
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打造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通過技能競賽使學生與教師得到錘煉,增強對專業的認識和技能學習的熱情。
(一)人才的培養包含教師與學生
學生參加技能競賽,必將花費更多的時間學習知識和技術,專業知識水平優于一般學生,經過技能競賽的洗禮,學生會明白團隊的重要性,懂得與人交流。學生之間互相影響,優秀的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刻苦鉆研、力爭上游、參與比賽、奪取榮譽,可以產生帶頭示范作用,促進學校的良好學習風氣形成。
對于教師來說也是一次蛻變的機會,讓年輕有技術愿意學習的教師脫穎而出,鼓勵教師深入企業學習,將專業知識與現代產業技術結合,將專業技能提升到新的高度。通過技能競賽的參與,利用多年的教學經驗,反思缺陷,學校專業的不足,進而完善自我,提升專業水平。
(二)以競賽促進雙師型發展
“雙師型”教師的價值就是“一職多能”,理論扎實、善于創新。教師需要了解專業方向、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專業技能等,還需要能夠洞察專業發展的變化,社會企業對于人才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向,滿足國家對于人才需求,做好學校與企業的連接人、學生的引路人。
河南省教育廳2014年提出成為“雙師型”教師口號后,我校積極響應,2015年第一批申報“雙師型”教師,當年培訓后深入一線教學。2015~2018年全校有173名教師參加了“雙師型”培訓,53人為優秀學員。在近幾年的國賽背景下,通過派遣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參觀,尤其是國家級比賽項目之間的交流友誼賽下,開闊了教師的眼界,提升了教師和學生的自豪感。
(三)評價體系的建立
評價體系要具有系統性、多元化、多點考核。打破重知識輕能力、以書面考試成績評定學生學業水平為主的單一評價,建立突出學生能力與素質培養的考核評價體系。采取過程考核與結果考核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相結合、課堂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相結合,校內考核與行業企業考核相結合、學生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多元評價方式。
將技能競賽作為教學的動力,把競賽與日常教學相互融合,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時,把一些分散的知識整合起來,將各個單一的技能綜合應用,讓學生接觸行業的前沿技術。通過技能競賽拉近學校學習與工作崗位實踐距離,建立學校特色的職業教育。
參考文獻
[1] 張威全.淺談機電一體化教學改革[J].職業,2010(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