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


摘 要:信息化教學,目前已成為高職院校教學的大趨勢。文章以機械制圖課程中的螺紋緊固件的規定畫法為例,從教學分析、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教學反思四個方面進行了信息化教學設計。
關鍵詞:機械制圖;螺紋緊固件;信息化教學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提出了利用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的戰略,指出“構建數字教學資源共享體系,建設職業數字校園和教學信息化平臺,提高職業院校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1]。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教學,目前已成為現代高職院校教學的大趨勢和主流教學模式。機械制圖課程是機械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旨在培養學生快速、準確識讀和繪制工程圖樣的能力,教學中涉及大量的視圖繪制和模型展示。在常規課堂教學中,教師手繪配合教具講解并不能有效達到教學目的,教學效率不高,而信息化手段為機械制圖教學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以六角頭螺栓連接的規定畫法為例,淺談信息化手段在機械制圖中的應用。
一、教學分析
(一)內容分析
螺紋緊固件的規定畫法包括六角頭螺栓連接、雙頭螺柱連接、螺釘連接三部分,是由零件畫圖向裝配圖過渡的內容,又可細分為墊圈的畫法、螺母的畫法、六角頭螺栓的畫法、雙頭螺柱的畫法、螺釘的畫法以及裝配圖畫法幾個部分,單個零件畫起來不難,但裝配圖畫法有些復雜。
(二)學情分析
高職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多在十八九歲,學習習慣較差,不喜歡枯燥的知識,對視頻、動畫、三維模型等信息化資源感興趣,喜歡使用智能手機,能熟練利用網絡資源;不喜歡以老師為主的傳統死板的教學模式,喜歡活躍有趣的課堂形式;學生具備了基本的看圖、繪圖、空間想象力,但學習主動性不強,對復雜圖形有畏難情緒。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知識目標:理解螺紋緊固件的含義,掌握螺紋緊固件的規定畫法。能力目標:掌握機械零部件繪圖能力,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素質目標:培養認真、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積極主動的學習能力。教學重難點為螺釘、螺栓、螺柱的規定畫法。
二、教學設計
本著“做中學,學中做”,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以任務驅動為載體[2]、借助中國大學MOOC網絡教學平臺實現信息化溝通,利用我校機械制圖課程省級教學資源庫里豐富的信息化資源,營造生動有趣、自主學習的氛圍。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最大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具體實施過程,采用課前預習知識、課中提高效率、課后作業鞏固的學習模式,如表1。為了解決教學重難點,采用零件裝配視頻、繪圖演示動畫、易錯圖片展示、裝配交互游戲等信息化手段,將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直觀形象地讓學生理解裝配方式、過程及圖形中每條線的含義,提升學習效果。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在課前預習環節,通過QQ群向學生發布預習通知,讓學生進入中國大學MOOC網絡教學平臺中我校的網絡課程機械制圖進行學習,通過手機、電腦觀看微課、動畫,并進行測驗。網絡平臺會自動批改試卷,對答題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并反饋給教師。同時,教師在網絡課程中發布答疑討論帖,學生可寫出自己的疑問,教師進行回答。對于學生空間想象力較弱的問題,可讓學生使用交互式動畫(如圖2),自己對螺紋緊固件進行旋轉、拆裝,使學生更直觀理解其裝配方式。
(二)課堂教學
先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情況進行總結,并對網絡測驗中集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后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給學生布置任務:工廠里有三對不同的機械零部件,如何將它們緊密連接起來?教師通過PPT、視頻、動畫介紹幾種螺紋緊固件的作用,再介紹各個零件的畫法,然后讓學生以組為單位進行討論,選擇合適的螺紋緊固件并畫出裝配圖。接著,讓學生將畫出的圖拍照上傳群空間,老師將圖投影到幻燈片上,先由學生互評,然后由老師公布答案并點評。最后進行隨堂測驗,學生用手機進入中國大學MOOC網絡教學平臺中的網絡課程作答,教師當場查看答題情況,獲得完成時間、平均分、每題錯誤率等數據,并進行講解[3]。
(三)課后復習
在中國大學MOOC網絡教學平臺中我校的機械制圖網絡課程上上傳本次課程的重難點及錯誤率較大的問題,同時在練習冊上布置作業,讓學生鞏固知識提高技能。
(四)課外拓展
在中國大學MOOC網絡課程上,發布螺紋緊固件的國家標準,同時結合“智能制造”、“中國制造2025”等行業背景,發布螺紋緊固件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并分享大學生成圖大賽、制圖員職業資格認證、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資料,鼓勵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大賽和職業技能鑒定考試。
四、教學反思
本信息化教學設計擺脫傳統的“以教師演示為主”的授課模式,通過模擬企業工作引出任務,采用圖片、動畫、視頻、交互式游戲等大量多媒體元素,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興趣,解決教學重難點。將課前、課中、課后有機結合在一起,多層次地提升學生的知識和技能,并將網絡課程中的在線測試和課堂作業相結合,提高過程性評價,降低傳統筆試的結果性評價,弱化對知識概念記憶的考察,強化對綜合素質的考核。
但是,此教學方式實施時間還較短,很多信息化資源還不夠完善,實施的方式也有待提高。如何避免信息化資源的簡單堆積,如何更有效地利用信息化資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永遠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4]。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Z].教職成〔2015〕9號,2015-10-21.
[2] 韓慶英,張喜瑞,李昊.基于任務驅動的教師信息化教學思維新探[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6,15(12):33-35.
[3] 錢文娟.基于藍墨云班課的混合式學習評價在高職院校公共課程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8(6):69-72.
[4] 黃金榮.關于機械制圖課程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的思考[J].內燃機與配件,2017(1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