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天驕



摘 要:脊柱側彎患者在乘坐輪椅過程中面臨著嚴重的壓瘡風險,需要通過外部減壓方式保持坐姿的安全性。本文針對利用定制式輪椅坐、靠系統物理改制進行減壓的方法技術可行性進行了驗證,發現該方法應用于乘坐輪椅的脊柱側彎患者時效果顯著。
關鍵詞:脊柱側彎;輪椅使用者;定制式改制;坐靠系統;壓力測試
前言
姿勢是一個人身體部位呈現的方式,坐姿是一種人體的自然姿勢。對輪椅使用者坐姿主要分成兩類,即能夠坐直的狀態和不能坐直的狀態[1]。坐直,也稱為中立位坐姿,能夠保持坐直狀態對于輪椅使用者來說非常重要。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在乘坐輪椅時保持坐直的狀態,例如骨盆旋轉,軀干向一側彎曲,髖向內旋轉,上肢僵直,雙下肢向同一側旋轉等情況,均屬于非坐直狀態。脊柱側彎患者就屬于非坐直狀態群體[2]。絕大多數脊柱側彎患者不是單一的脊柱側彎問題(圖1),除了脊柱的變形,脊柱側彎患者還可能出現雙肩不等高,腰部不平整(剃刀背)、一側后背隆起,腰部一側有褶皺、骨盆不等高、下肢不等長等情況[3]。這些附加的體位問題都會給乘坐輪椅的穩定性和減壓控制帶來困難[4]。因此,有必要結合脊柱側彎患者的坐姿減壓開展研究,討論利用定制式坐靠系統調整方式實現坐姿減壓方法的有效性。
一、實驗平臺
為了保證實驗環境一致性,實驗平臺需遵循以下原則:1)輪椅具有高穩定性;2)輪椅各結構部件可調性強,可適應不同體型人群的坐立要求;3)為分析臀部和背部的壓力分布特性,輪椅需具有靠背獨立可調性以及靠背和座椅的姿態聯動可調性;4)靠背和坐墊具有一定的減壓性能[5]?;谏鲜鲈瓌t,結合輪椅產品特質,選擇了主打護理功能和坐姿舒適特性的安維輪椅Netti Ⅲ作為坐姿平臺基礎,對其結構進行了改制性調整和補充,以達到實驗測試目標。經改造,實驗平臺可實現調輪椅寬度、輪椅座深、靠背高度、扶手高度、座面高度等功能。通過改造的輪椅結構的調整能力,本平臺可適用于絕大多數測試群體,可最大限度地幫助被測試者達到穩定坐直的要求。
壓力測試儀器選用美國Tekscan的CONFORMat床墊式接觸壓力分布測量系統。壓力測試設備的空間分辨率為每平方厘米面積內有2000個傳感點。該測試系統對診斷及治療的決策模式提供了量化的參考數據[6]。
二、實驗與分析
(一)健全人輪椅坐姿狀態壓力分布
選取了無脊柱側彎的健全人作為測試對象,整合壓力分布測試的結果。通過測試獲得輪椅上的坐姿狀態,此時的坐姿壓力分布的基本規律是一致的(圖2)。以上壓力測試結果反映了對于輪椅坐姿而言,最佳的坐姿狀態下壓力分布在背部和臀部是更為均勻的。壓力的最大點出現在坐骨突出處,最大的壓力范圍依然在坐骨與大腿圍成的區域內。人體壓力分布的左右對稱性高,分布均勻且無超大受壓點。
通過一段時間內(120秒)的壓力測定結果也可以發現,對于坐在輪椅上的非脊柱側彎健全人而言,測定的一段時間內其壓力的分布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如圖3)。這說明其更能夠控制坐姿平衡狀態。
(二)脊柱側彎患者輪椅坐姿狀態壓力分布
經實驗測定,被測定脊柱側彎患者的輪椅坐姿壓力分布如圖4所示。由數據可知,脊柱側彎患者在乘坐輪椅時左右兩側的壓力分布是不均勻的,以本患者為例,左側受力明顯高于右側,且臀部主承力區集中在左側坐骨周邊,局部受壓顯著,核心受力點(紅色區域)壓力較大,具有形成壓瘡的風險。背部承受壓力區域集中在肩胛部位,左側受力略高于右側,應力集中尚可。
經過定制式座靠系統調整,調整后的壓力測試結果如圖5所示。臀部主承受壓力區域壓力等級得到較好控制,整體壓力分布面積基本不變,但壓力覆蓋范圍更為均勻。背部調整后得到更好的支撐,承受壓力的面積顯著增加,背部壓力閾值范圍縮小,同時壓力變化的梯度緩和,實現了減壓效果。
穩定性方面由圖6反映,脊柱側彎患者的支撐穩定性依然存在波動,和健全人相比支撐穩定性較差,需要在穩定性方面得到更好支撐保障。綜合背部和臀部的壓力測試結果,可以看出定制式改變輪椅的坐、靠支撐系統后,坐姿的壓力分布更為均勻,局部壓瘡風險顯著降低。但穩定性方面和健全人相比仍存在一段時間內的反復波動,難以保證高度的一致。
(三)重度脊柱側彎患者輪椅坐姿狀態壓力分布
針對重癥脊柱側彎患者(伴有身體形態嚴重異常),我們也進行了測試和調整,效果更為顯著。圖7反映了患者坐姿狀態的壓力分布,其承受壓力的區域集中且壓力分布范圍較小,主要集中在一側坐骨。這種支撐給輪椅乘坐帶來嚴重問題,壓瘡風險高且伴隨嚴重的疼痛感。
經過壓力調整,壓力分布如圖8所示。臀部壓力得到顯著控制,局部壓力等級有效降低,比較兩圖可以看出紅色區域幾乎已不存在?;颊咄尾刻弁锤械玫捷^好控制,已可長時間乘坐輪椅。
三、結果與討論
基于實驗測試數據及分析,本研究形成以下兩條結論:
1.利用個人定制坐、靠系統調整實現脊柱側彎患者的坐姿減壓方法效果顯著,以本研究測試者為例,局部受力核心減壓效果顯著,壓力承受分布區域有顯著擴大,實現患者坐姿狀態的疼痛度顯著降低;
2. 定制式改變輪椅的坐、靠支撐系統后,坐姿的壓力分布更為均勻,局部壓瘡風險顯著降低,證明減壓技術途徑有效可行。但穩定性方面和健全人相比仍存在一段時間內的反復波動,難以保證高度的一致。
注明:本課題由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SGYZD2017-2項目資助。
參考文獻
[1] 弗羅斯特.輪椅服務初級教程[M].北京:求真出版社,2014.
[2] 弗羅斯特.輪椅服務中級教程[M].北京:求真出版社,2016.
[3] 左拉斯.圖解特殊坐位與座位[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4.
[4] Zena M,Menno van E.Ten top tips:seating and pressure ulcer prevention.Wounds International2015,6(2):11-16.
[5] 歐陽旭峰.壓力傳感器之坐姿偵測技術研究[D].樹德科技大學咨詢工程研究所,2012.
[6] 常先華,周建軍.坐姿體壓分布測量系統的研究[J].機械,2005(3):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