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仲蓮
摘 要:信息技術運用在英語教學中,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增強教學效果。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要將信息技術巧妙融入進去,通過為學生呈現大量感性的閱讀、聽力、寫作素材,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圍繞“信息技術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展開具體的分析,提高高中英語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英語;信息技術;綜合能力
英語是一門內容豐富、涉及范圍較廣的學科,這樣的學科特點不僅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還對教學資源、環境等客觀條件提出較高的要求。傳統的教學三部曲顯然已不能滿足現代化教學的需求,因此,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英語教學就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是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利用信息技術優化閱讀教學
閱讀是高中英語教學的重難點,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因而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英語教師探討的熱門話題。但通過調查不難發現,閱讀課由于仍采用傳統的“教師+教材+學生”這樣單向、機械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影響教學效率。為改善這一狀況,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五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的“地里之謎”的英語閱讀時,教師可以在深入閱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其中的關鍵詞語,利用信息技術查閱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并下載制作成課件,上課時利用課件展開課堂教學。如可以為學生展示英國倫敦的博物館、大本鐘等建筑物,鼓勵學生用英語介紹這些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導入新課的閱讀中。在閱讀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可以插入多媒體課件激活課堂氣氛,如在講到“倫敦觀光記”這一閱讀環節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圣保羅大教堂、格林尼治天文臺、海格特公墓里的卡爾·馬克思雕像”等圖畫,將僵化的、蒼白的英語字母以圖文并茂、聲像融合的形式輸入學生的腦海里,從而產生有效的記憶,降低閱讀的抽象性,提高閱讀效果。
此外,教師還可以從網上下載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英語文章,有效補充教材,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的詞語儲備,提高閱讀速度,同時還讓學生了解更多的中西方文化。
二、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聽力教學
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高中英語聽力教學更具有時代感,信息量大、句式復雜、語速快,題型的設計上也突破單一選擇題的模式,而以填空題、問答題為主。學生如果沒有較強的聽力能力單單憑借“運氣”是很難取得高分的。傳統的錄音機聽力顯然難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因此,在聽力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視聽結合、聲像并茂的情境,豐富學生捕捉信息的途徑,開創英語聽力新局面。
例如,教學必修五Unit 3 Life in future的聽力,在導入環節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time capsule,seat in the capsule等圖畫,并提出問題:In what way did people in the future travel?How did people drive a hovering carriage?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經歷,形成頭腦風暴,為學生正確捕捉聽力信息做好充分的準備。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前進、后退、暫停、回放等功能,對于學生聽不懂的句子進行反復播放,從而提高聽力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寫作教學
傳統的英語寫作教學脫離感性材料的刺激,而是讓學生就某種情境或話題展開寫作,這種做法比較單一,學生不能調動多感官參與到寫作中,效果當然不理想。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則可以為學生創設有助于他們寫作的生動有趣、豐富多彩的情境,激起他們寫作的欲望,為學生的寫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例如,以Unit 5 First aid中“Writing”為例,這一單元的主要話題是關于急救,寫作目標是引導學生如何寫一篇關于開展急救的文章。教學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圖畫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急救的常識,如溺水、防火、流血等,還有一些關鍵的語法和詞匯。做好這些準備工作后,教師引導學生在寫作中,既要有簡單的總結,又要有自己的感想。在多媒體的刺激及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有感而發,寫起來就順利很多。這樣通過多媒體輔助寫作教學,讓原本令學生頭疼的寫作變成一件快樂的事。
總之,將信息技術用于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可以充分彰顯英語的價值和魅力,豐富學生獲取語言信息的途徑,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促進高中英語教學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素芳,張智.互聯網背景下角色轉換教學法的實踐與效果:以《新課標解讀與英語教材分析》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7).
[2]牟曉霞,李佳伊,楊梅,等.計算機輔助教學在高中英語寫作能力培養中的運用研究[A].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C],2017.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