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丹
“體驗式”教學是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出發,通過創設情境和實踐機會,讓學生通過直覺體驗、感受與反思,主動完成知識構建的一種教學方式。英語閱讀作為高中英語教學中的重難點,將“體驗式”教學引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英語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情境中體驗英語、理解英語和運用英語,從而激發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有效彌補了傳統閱讀教學的弊端,促進了英語教學效率的提升。下面筆者以牛津版高中英語模塊三中Unit 3 Back to the past的閱讀版塊Lost Civilization教學為例,具體探討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運用“體驗式”教學。
一、情境體驗,激發學生參與興趣
在高中英語閱讀“體驗式”教學中,學生主動參與是前提。因此,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參與、體驗的機會,并根據學生實際和特定的教學內容,恰當運用圖片、視頻、音樂、角色扮演等情境手段,將枯燥、乏味、抽象的知識變成有趣、具體的事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體驗興趣。
例如,在教學Lost Civilization閱讀版塊時,在導入環節中,筆者以一個樓蘭姑娘的裝扮走入教室,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猜測這是哪個地區或民族裝扮的過程中,引出了本次閱讀課的重點——“樓蘭古國”。接著,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了樓蘭古國紀錄片和BBC紀錄片的視頻片段,讓學生在視頻情境的引導下,初步感受樓蘭古國從繁榮到消失,龐貝古城從繁榮到被火山淹沒的震撼,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文章的興趣。然后,通過PPT圖片向學生展示樓蘭和龐貝古城的地理位置、民俗風情等相關知識,進一步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同時,通過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文章以旅游日記的形式呈現了樓蘭古國和龐貝古城,如果你是作者,你會從哪些方面進行記錄?這樣,在問題的驅使下,學生快速閱讀課文,紛紛搶答學生問題,且師生開展熱烈的互動。
可見,在課堂導入環節中,教師利用視頻、圖片、教師打扮等創設體驗情境,可以給予學生視覺體驗,讓學生在身臨其境和直觀的教學環節中思考問題,自主探究,并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
二、活動體驗,激活學生語言知識
在以往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通過逐字逐句的講解,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掌握詞匯和語法知識,但這種單一的傳授教學方式,使整堂閱讀課氣氛沉悶,久而久之,學生就逐漸對閱讀課失去了興趣,且也不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我們常講:“教師不應該做傳授器,而應該做引航燈。”因此,高中英語閱讀“體驗式”教學的第二階段,更加強調互動、任務和合作體驗,即教師通過設計豐富的閱讀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琢磨、探索,并通過師生、生生的互助合作,強化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與認知,獲得內在情感的體驗與升華,從而激活學生的語言知識,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綜合能力。
在教學Lost Civilization閱讀版塊時,在導入環節結束后,學生已經基本了解了閱讀材料的主旨內容,這時,筆者繼續設計了以下兩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體驗中加強對閱讀內容的理解:
1.活動一:Skimming
學生細讀文章,并用簡單的語句對每一篇日記的主旨內容進行概括,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從時間、地點、事件、作者感受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與總結,在回答問題時,采用“競賽搶答”的形式,對于搶答速度最快、概括最準確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充分調動班級中所有學生參與回答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此活動主要訓練學生的尋讀閱讀技能。
2.活動二:Scanning
為了突破文章中單詞的重難點,筆者設計了如下幾個題目,讓學生快速跳讀文章,并聯系上下文猜測生字詞的含義:
lecture;found;take over;mud;decorate;wealthy;institute;material
在此環節中,將班級學生按每四名進行分組,活動時間為5分鐘,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在討論結束后,各個小組派選代表上講臺進行講解,猜測全部正確的小組將會得到教師的獎勵,這樣既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又能讓課堂氛圍變得更加活躍。學生在深入理解這些生詞的同時,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會變得更加深刻與透徹。活動2主要鍛煉了學生歸納信息、捕捉細節和猜測詞義等閱讀技巧,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三、實踐體驗,培養學生運用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課程教學的同時要注重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與表達的能力,要做到學以致用。因此,高中英語閱讀“體驗式”教學的第三階段是引起學生情感共鳴,讓學生通過體驗更好地運用與內化在課堂中所學的語言知識與技能,從而達到體驗語言、運用語言的目的。
在這一環節中,筆者首先選取樓蘭古國和龐貝古城兩個地點作為旅游景點,讓學生結合閱讀內容及導入環節了解相關知識并模擬導游,隨著圖片的變換與移動,向游客進行旅游景點的講解。在此活動中,學生分組合作,由組員共同合作設計解說詞,并給予學生8分鐘時間準備,然后由教師隨機抽取各個小組的成員進行解說,并針對該生的解說給予及時的點評。在本節課結束后,讓學生以寫作的形式介紹自己所熟悉的一處旅游景點,在語言實踐的活動過程中,讓學生體驗語言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
在實踐活動環節中,要求學生根據所學知識自主運用語言,這樣既關注了閱讀內容,也關注了語言的學以致用,實現了讓學生“在做事中學會語言,用語言做事”的教學目標。而且學生通過實踐體驗掌握了閱讀內容中所涉及的詞匯與句型,在講述過程中鍛煉了口語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此外,該教學活動由學生共同討論、合作完成,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
總而言之,體驗式教學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是從體驗語言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使閱讀教學變得更加趣味化、個性化和情景化,讓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獲得成功感與愉悅感,提高課堂的參與度,并充分展示自我,充分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了學生閱讀學習的動力,從而為高中英語教學改革與發展拉開了新的篇章。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