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林芳
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教育發展迅速,西方教育理念的持續深入,社會開始普遍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中小學生正處于心理發育、身體發育的重要階段,很容易受家庭因素、學校教育因素、學生個人因素影響形成各種問題。尤其是城鄉結合部的中小學,一些學生會由于城市與農村社會發展不均衡形成的落差,影響心理健康。因此,對于城鄉結合部學校中小學生心理問題成因進行分析,是基于學生發展學習的要求,幫助中小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城鄉結合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成因
學校是幫助學生身心健康同步發展的重要環境,對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中小學生如果心理出現異常的話,大多呈現心里郁悶、態度冷漠、難以控制情緒、破壞班級秩序等行為。因此,城鄉結合部的中小學教師應該根據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行為,判斷是否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干預。
一、城鄉結合部中小學生心理問題成因
1.學校的教育資源投入不足
城鄉結合部學校由于位置問題,處于城市邊緣或者農村邊緣。教學資源匱乏,農村學生較多。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上明顯比城市中小學要差一些。教師在課程學習的資源范圍、時效性方面的教育明顯不如城市學校,更不用說心理教育的投入,一些城鄉結合學校甚至還沒有專職的心理教師。因此,中小學生也會因為沒有接觸到相關知識而不會抒發心中的郁悶,找不到解放壓力的途徑。也正因如此,長此以往,學生勢必會產生心理問題。
2.父母對學生心理健康知識不了解
城鄉結合部學校相當一部分學生父母受教育程度較低,難以理解中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成長特點,造成親子關系不和睦,認為心理問題等同于精神病,諱疾忌醫,棍棒式教育,造成學生心理健康指數持續走低。由于學生心理在小學階段會發生轉變,外界影響力上升。學生對獨立自主產生渴望,然而父母的觀念認識有限,以哄、罵的方式對待,導致小學生剛剛萌發的、希望獨立、受到尊重的基本需要不能得到滿足,隔閡也就由此出現。因此,學生與父母之間交流變少,存在難以紓解的隔閡。
3.學生個人心理壓力難以紓解
中小學生在該年齡階段,尤其是中學生,對于外界因素的影響非常敏感。一般升學壓力較大,由于受學校教學環境的影響,一些學習中等偏差的學生會覺得教師根本不注意自己,教師只會看重學習好的學生,同齡人在模擬考中的差距逐漸增大,社會觀念中對資本的推崇,都會讓學生產生落差感。在城鄉結合部學校中不乏有自尊的學生,這種落差感、挫敗感不斷沖擊學生,造成個人心理抑郁,甚至不愿意與他人傾訴,久而久之形成心理問題。
二、解決城鄉結合部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1.加大心理教育資源的投入
為了提升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實現學生個性發展?;趯W生年齡、心理發育特點,來實施針對性的教學資源投入??梢詫嵤┚€上平臺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課后讓學生在網絡上自行學習打卡,線上平臺的心理健康課程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年齡段、性別、心理發展規律,采取不同的引導對策,所以教師要對這些學生進行心理干預的指導,促進中小學生能夠健康成長。要針對那些中小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及時地對小學生的煩惱進行排解,降低他們的心理壓力,以此來保證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最后,引導學生讓他們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自己,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
2.引導家長形成科學教育觀念
學校應該引導學生家長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促進家庭環境民主、開放,促進家長與學生溝通機制暢通。統一教育觀念,不可在教育時存在分歧。其次,家長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提升自身心理素質,控制住自己焦慮、急躁等負面情緒,盡可能采取理智的教育方法,防止出現沖動的、罔顧后果的做法。對于學生發展是需要尊重和理解的,肯定學生的存在價值,改變自己傳統的親子觀念,幫助其形成健全人格,全面開發孩子在各個方面的能力,使之成長為一個健全人,一個可以適應社會競爭的人,家長必須意識到壓迫、強制孩子向某方向發展沒有任何意義。
3.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個人發展
為了開導學生,避免被外界各種因素所影響,城鄉結合部學校應該多多展開課外活動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習的積極性。構建良好的校園環境,對促進學生對校園產生認同感、結交朋友、敞開心扉說出煩惱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潛在課程,能夠積極影響學生的心理發展。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還可以加入師生互動、親子互動環節,潛移默化地拉近學生與家長、教師之間的距離,通過各種活動實現親情、師生情的交融。例如:周末開設校園文化節,以小組為單位布置課堂,打掃校園衛生,展覽自己的繪畫、詩歌作品。校園草莓文化節,組織學生家長與學生共同摘草莓,找出父母最喜歡的音樂等,促進學生與外界交流。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城鄉結合部中小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基于現實角度認為主要有三種原因:學校教育環境的原因、父母教育方式的原因、學生產生個人心理壓力的原因。本文針對這三種原因提出針對性建議,希望能夠有所借鑒。
參考文獻:
[1]李輝,張濤,崔軍,等.寧波市城鄉結合部5所中小學學生傷害相關行為分析[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9,23(12):49-50.
[2]王玉.城鄉結合部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心理健康研究[J].林區教學,2017(7):114-115.
[3]李鋒盈,楊偉明.城鄉結合部小學高年級學生學習適應性的狀況研究[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8(5):38-41.
注:本文系2019年平涼市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城鄉結合部中小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對策研究》(課題立項號[2019]PLG200)的研究成果之一。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