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紅
摘 要:對于中學語文教師來說,中考是對九年制義務教育教學的一個檢測,而且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質量對高中語文教學舉足輕重,在目前的中考應試教育中,中學語文教學該怎樣面對。為了能夠使語文教學充分展現它應有的教學功用,就必須從中學語文學科的特征去考慮,全方位培養人才。
關鍵詞:中學語文;教學課堂;教學思考
一、功利性的語文課堂
在九年制義務教育下中考成為考量中學語文教師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因此,從七年級到九年級,語文教師的教學環節全部圍繞中考設計。
首先,中學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心系中考,考慮自己的教學質量,讓原本最富有活力,最愉悅,最能讓孩子們享受語言文字魅力的課堂,由于中考成了字詞的練習場,題海的戰場,成了學生最有負擔和最害怕的課堂,連續不斷的字詞教學和讀寫教學以及模擬考試,很難再有學生盡興的閱讀,盡情的角色朗讀,豐富多彩的戲劇劇本表演,而是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題海訓練,課堂機械沉悶,缺乏活力,學生欲讀不想、欲罷不能,教師盡情揮舞文字,潑灑語言,滔滔不絕,學生厭聽,師生關系也因此趨于緊張,教師拼命去教是為了自己的中考質量獎,學生厭學是由于課堂教學的乏味。
而且學生由于課程多、壓力大,無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去充實自己,大部分時間就是趴在書本上;老師在給學生上課的時候,更多地應對中考,讓課堂充滿了應試教學,作業也都以中考為最終目標……語文教學在初中已經失去了它的趣味性,失去了它無窮的魅力。
二、語文課堂教學的深思
既然初中語文教育面臨以上這種局面,那語文教師就應該思考什么樣的課堂才有利于語文教育的發展,也更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我有如下觀點和大家探討。
1.教育心態的轉換
從教師來說,教學語文的心態應該改變,教學不能一味地為中考去教學,而是應該把語文教學看成是一堂有美文、有美景、有享受的過程。教師利用語言文字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情感教育,讓他們深刻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在誦讀李白詩歌時體會曼妙的浪漫主義手法,閱讀《詩經》時了解先民們淳樸的生活和遠古的風土人情。對語文教育來說,心靈愉悅是語文教育的最高境界。在享受語文美文的過程中,學生不再把語文看作一門學科,更不是一種負擔,而是把語文看成是一種生活,是一分美妙的享受,他們享受著陽光,享受著雨露,領略著人間的真情,語文不知不覺成為他們的知音,用文字訴說他們的心曲。
其次,教師讓學生有充分閱讀的時間,在課文閱讀中體會文字的優美,讀懂文章豐富的情感。這也就是說學生應該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而不是課堂背誦的“機器”和試題的“奴隸”。教師應盡可能不帶中考“枷鎖”去完成教學任務。
我們語文教師要認識到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感悟生活,陶冶情操,培養學生的生活情趣。語文是各門學科中最基礎的,所以只有當學生熟練地掌握它們,運用它們,才能夠真正地在生活中發揮它無窮的功用,因此,教師要明白中考考試只是一種檢驗學生對知識理解與運用能力的方法,而不是語文課堂教育的總目的。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理性地去設計自己每一堂課的教學環節。
2.更新教學方法
有了以上的語文課堂理念,教師語文教學方法也應該隨之而改變。課堂中首先以學生為主,鼓勵學生去閱讀,去暢談,去交流,去想象,表揚大膽發言的學生,讓學生會學語文、愛學語文,使學生的學習意識得到提高。然后可以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難易適中的題目進行提問,師生互動,一問一答中交流思想,解決問題;課后給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讓他們樂于完成,按時完成,有完成作業的成就感。當學生有這種成就感之后,才能利于他們以后學習,在學習中快樂地成長,語文課堂也不再是尷尬的課堂。
三、教學以中考為依據,培養全方位人才
1.教師教學以中考為依據,培養全方位人才
語文教師可以借用中考來引起學生及家長對語文科目的重視,糾正學生和家長的重理輕文想法。中考對教師是一個考量,也是對學生知識面的測量,我認為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既借中考成績來引起學生對學習語文學科的重視,也讓他們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積極主動配合教師教學,這樣的課堂既有趣又不死板。
2.教師探究中考內容
要讓中考語文不陷入形式主義的授課方式,教師就必須認清考試方向,教學既以中考為依據,也考慮到語文學科的社會功用,全方位考慮去設計課堂教學內容,使語文量大面廣,教學不再局限于幾個字詞上和死記硬背的內容上,更不再局限于循環往復的模式試題上。
3.關注語文興趣培養
語文是人類表現真情實感的學科,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關注學生的興趣培養,如寫作的、演講的、閱讀的。因此,語文教育可以在保持以中考為主體的前提下,關注學生興趣的培養,提升他們的特長,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