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敏,公延春
(濟寧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濟寧 272000)
教育大眾化發展背景下,我國職業教育工作得到了進步發展,提升職業教育上升到戰略性地位。發展職業教育是實現我國高等教育現代化轉型發展的戰略性舉措,推進專業化人才培養由規模化和數量化向質量提升轉變。在我國汽車專業教學中,設備使用實踐教學質量有待提升,學生的設備操作能力較低,無法滿足社會經濟建設發展對于專業人才的需求。教育教學質量是職業教育的發展之本,是教學質量提升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本次基于崗位能力培養的汽車專業設備操作實踐教學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及意義。
崗位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是指,針對某一行業或是某一工作職位實際操作能力提出的鑒定形式。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全國緊缺人才培訓項目是新型應用研究,為每個領域提供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崗位能力培養策略的提出,主要包含社會背景及教育背景兩個方面。在知識經濟時代背景下,對于人才的知識儲備、實踐能力及合作意識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要求高等教育及職業教育重視學生專業能力及崗位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解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由于人才短缺導致的發展瓶頸。
(1)教學內容現狀。汽車專業設備操作實踐教學內容,應隨著現代化技術的進步發展而不斷調整,實際的教學情況中,學校受師資儲備、實訓設備及教育資金等條件的限制,部分學校的實踐教學并未組織開展。例如,當下汽車維修的形式與傳統模式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傳統的方式中主要以修理為主,現階段以換件及保養為主,傳統汽車專業學生畢業后主要工作在汽車維修、汽車配件等服務行業中,當下,汽車專業學生可以選擇較多的行業,其中包含汽車配件成產企業、汽車總裝企業、4S店等。由此可見,若汽車專業教學內容不及時進行調整,將無法滿足汽車專業學生的就業發展需求。
(2)教學平臺現狀。基于崗位能力培養的汽車專業設備操作實踐教學,需要構建實踐教學平臺,滿足學生實踐能力提升的需求。現階段,企業專業教學已經進入信息化、自動化的發展時期,堅持精益化的教學生產管理模式,汽車行業的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由技術技能型向職業素養型轉變。職業院校企業專業教學活動中,企業汽車專業設備操作實踐教學主要停留在以框架為主,企業的信息化及精益化建設并未落實到實處,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缺少教學環境。職業教育中僅為企業專業培訓提供簡單的實踐設施設備,缺少規范性及實用性。
(3)教學模式現狀。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逐漸成為影響我們生活、學習及工作的主要元素。汽車專業教學活動中,采取信息化教學技術,將有助于提高實踐教學的效果,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教學方式及教學環境,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院校并未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教學技術,汽車專業教學模式并未實現現代化轉型發展。職業院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不足,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意識待培養。與此同時,職業院校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建設匱乏,缺少實踐教學的平臺與環境。實踐教學物質資源的缺失,成為教學模式創新力度不足主要的因素。
(1)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基于崗位能力培養的汽車專業設備操作實踐教學,職業院校應積極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汽車專業設備操作實踐教學內容設定,應結合時代發展的切實需求做出優化及調整,避免教學內容與社會發展相脫節,偏離企業汽車專業人才的需求。基于崗位能力培養的汽車專業設備操作實踐教學內容的設定,應對企業的工作崗位進行調查及分析,聘請專業人士及企業人員共同制定,明確汽車專業學生實踐教學內容的項目。
汽車專業教學活動應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結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將實踐教學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基本內容、專業內容與崗位技術內容。基本實踐內容為專業基礎課程、汽車維護課程;專業內容為各類核心課程;崗位技術內容為綜合性技術診斷、企業文化、職業素養培養等。
(2)構建實踐教學平臺。企業汽車專業設備操作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應構建出先進的實訓平臺,為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提供基本的物質及平臺保障。首先,汽車專業應建設綜合實訓基地。例如,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投入300余萬元建設汽車發動機裝備的綜合實訓基地,2016年投入教學,實現了汽車發動機生產與企業標準的一致性,設有20個作業流水線及控制系統。通過綜合實訓基地的建設,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滿足學生職業技術提升的需求。其次,職業院校應為學生設置單項技能實訓區。學生的理解能力及基礎素質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同樣的實踐教學內容,不同學生接受及理解能力不同。為學生提供單項技能實訓區,將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針對弱項技能進行專項訓練。
(3)創新實踐教學模式。基于崗位能力培養的汽車專業設備操作實踐教學創新,需要創新汽車專業教學模式,本文以“1+2+2+2+1”模式為例進行論述。“1+2+2+2+1”教學活動中主要分為五個教學環節。第一,學生需要自主完成引導作業,通過查找資料、合作探究的方式等,培養汽車專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第二,學生觀看相關的實踐視頻及教師演示,在學生大腦中形成實踐表象。第三,學生自主操作兩遍以上,在實踐操作環節中,加深對知識內容的理解及吸收。第四,教師可組織學生指導其他同學完成,在指導的過程中相互交流與監督,增強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及實用性。最后,學生在完成實踐學習活動后,上交一份學習心得或課后總結,進行鞏固和復習。
(4)整合優質教學資源。基于崗位能力培養的汽車專業設備操作實踐教學改革,教師應積極整合優質的汽車專業實訓教學資源。首先,應積極開發實踐教材。針對汽車專業設備操作實踐教學的要求及目標,應制定出相應的課程建設標準,在社會企業的支持下編寫實踐教學教材。例如,柳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在汽車發動機裝配實踐平臺課程開發中,在上海通用五菱、薈萃五交化等企業的支持下,學校的研究小組編寫出37萬字的《汽車發動機裝配工藝》實踐教材。其次,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便捷化的網絡教學資源,為汽車專業學生的學習提供教材類資源、題庫、微課視頻、培訓包等內容。借助在線學習平臺,汽車專業學生可觀看相關實踐視頻,打破時間與空間對于學生學習活動的限制。
(5)完善實踐評價體系。基于崗位能力培養的汽車專業設備操作實踐教學活動開展,需要有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作為基礎保障。首先,職業院校可引入信息化的課堂管理系統,完善校園Wifi、教師終端、LED顯示屏等基礎設施。在課上教師可根據學生掃碼識別方式,觀察學生的出勤率,確保實踐教學課程的出勤效率。其次,汽車專業設備操作實踐教學能力,需要完善階梯考核評價模式,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及熱情,實現教學與考評相結合的考核模式。階梯級考核模式的成績構成主要為考核成績30%+平時成績30%+教評分離成績40%。
專業教學質量決定學校的生存及發展,汽車專業成為職業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教育大眾化的不斷深化發展,職業教育學生數量不斷提升,而專業教育的質量并未相應提升。基于崗位能力培養分析汽車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將工匠精神結合到人才培養工作中,促進汽車專業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汽車專業的實踐教學優化,需要不斷優化實踐教學內容、教學平臺及教學模式,積極整合汽車專業設備操作實踐教學資源,通過完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實踐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