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星海
“Brainstorming”直譯為“頭腦風暴”。亦稱“腦力震蕩法”這個方法是原為某一產品改進現有功能方式的系統步驟,是人們要求創新、改進。首先要能想到較高、較好的方案,而這需要一定的會議形式。這種會議形式是一種具體的系統建設過程,是創新高能相互啟發,一起聯想,發生“共振”的機會和條件,以有助于開發人的智慧和創造力。Brainstorming 就是通過改進系統方式激發人們智力的一種方法。
下面以說明此改進系統的設計程序與方法:
一、 調研與分析
(一) 認清問題
每一件產品或人的學習生活改進就必需首先任務是認清問題,也就明確為什么而設計,這樣設計對產品和人的學習、生活有何意義,能不能帶來明顯改進與效益,并根據所要設計的項目提出設計計劃。例如,某一學生在學習數學中遇到困難,成績很弱,應認清弱項的問題在什么地方,比急著找老師補課更為重要,往往學生和家長盲目地補差,帶來的只是更盲目,不妨先讓我們將問題明確,標示出a、b、c、d,既使對待同一個問題也應采取此類方式、分析,認清問題是解決之關鍵。認清之后記錄在案不要先急著解決,這是必需的。下一步驟是:
(二) 收集資料
在設計這一階段應盡可能地收集有關資料,大量同產品,同類型問題資料,而暫不作評價,因為任何資料者都可能是未來解決方案的基礎,其實在需要分析更為復雜的因素。例如:數學“弱”的不同問題方向,經過調查列出a、b、c、d、e,……先收集,但暫不評價。
(三) 問題定義
在收集分析許多有光的資料后,才能對整個問題下全盤性的定義。問題定義:將問題分析結果的以語言、文字、圖表方式公開,并展開討論問題定義和產生問題的說明可當作設計要求的條件,也就是設計定位。
二、 確立問題解決方案
在設計過程第一階段問題分析之后,我們將進入確立問題解決方案的階段。到目前為止,下一步的方案結局調研才剛剛開始。
(一) 問題解決方法的尋求
先找出一系列與問題解決有關的方法或思路,作記錄列出圖表,使其是有針對性,這一階段應放開手腳,無拘無束,大膽尋找更多的解決方案,但不做結論性評價、評估。可利用構想圖或輔助模型來表達。可作為下一階段作為問題解決方案評估依據。
這一部分解決方案是廣泛地尋求下得到的,但只素材性,有很大的選擇性,需要依據要求者滋生進行客觀評估。
(二) 方案評估
對所涉及到的所有解決方案,做客觀評價、評估,根據所制定的新產品或改進目標,站在使用者的立場選出最佳方案,一般而言評估工作是計劃、發展、實施、應用、反饋等環節共同完成。
三、最佳方案的實現
設計過程的最后一個步驟就是將最好的方案選出后,具體化,也就是將優選后的方案進一步詳盡、具體,使其具備可持續性以及待改進的預期設計,這一階段教師、學生都要參與其中。教師提供方法、思路。學生群體亦可提供好的方法思路。以圖表形式公布,整體師生在素材方案中擇優而后進行優化設計。這個設計是長期的、最少是某一階段的優選并運行的方案。每一學科都可按此方法進行整體課程設計,多的方法供學生選擇。
四、創新改進過程。
以上產品改進與人的學習、生活改進系統是美國A.F內斯本研究發明的,它運用于個人還是集體都是行之有效的,它是觀念下的可操作方略,操作是具有系統性。諸如學校,可開展類似學習方法尋求與總結的學習活,每個班級為單位,以學生為主體,開辟學習自主探尋園地,公開自己學習上的問題,廣泛尋找好的解決方案。再由廣泛的方法、方案中擇優而用,這個活動不僅是提出問題,而且是有好的解決方法,方案展示與提供的平臺,也是活的、實用的方法和方案,它是根本上解決學生死學,而問題解決的單向平面向立體縱深的改變,是智力資源的融合與交流。它可提高學習效率,更是主動尋找改進方法、方案的觀念。在運用中發展,在發展中改進、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