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平 賈明梁
摘 要:本文首先闡述了“信用共同體”貸款模式相對于傳統貸款模式的三點優勢:聚集企業信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降低銀行成本及風險。隨后,文章指出區域股權市場具有開展“信用共同體”業務得天獨厚的優勢,并可以豐富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產品業務種類、實現區域股權市場融資功能。最后,文章就區域股權市場開展“信用共同體”業務的三點不利因素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信用共同體 區域股權交易市場 貸款難
“信用共同體”貸款運作模式是以多家企業之間的資產反擔保來構建企業間的擔保,形成一個“聯保體”,并以此來得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授信,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信用共同體”中的企業發放由“信用共同體”成員共同承擔連帶付款責任的貸款。
一、“信用共同體”貸款模式的優勢
可以有效聚集企業信用。傳統的中小微企業因為信用不足且缺少抵押物往往難以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足夠的貸款支持,建立了信用共同體后,信用共同體中的企業能夠背靠整個信用共同體的強大信用而增大了其對銀行的吸引力,因而可以獲得銀行足額的資金支持。各個地區信用共同體的實踐證明,信用共同體這一貸款模式能夠有效解決中小微企業的貸款難題。
可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中小微企業在加入信用共同體之前,銀行對其發放的一般是小額的抵押擔保貸款,利息較高且手續繁瑣。加入信用共同體后,企業在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授信時可以省去抵押資產評估、財產過戶登記等流程,節省了一筆費用。并且,由于信用共同體企業是作為一個整體在向銀行貸款,貸款金額較大所以可以享受銀行較優惠的貸款利率。
降低銀行成本及其風險。在引入了信用共同體這一貸款中介后,銀行在向中小企業進行評估和授信時同樣可以省去很多流程和節省大量的成本,同時大規模發放貸款可以大大提高銀行的規模效應。另一方面,通過貸款企業所在擔保公司對貸款企業的監管和賬戶資金流的監督,能夠實現銀行貸款風險的降低,大大降低了銀行貸款管理的成本。
二、在四板市場開展“信用共同體”業務的利
掛牌企業可迅速找到合適企業組成信用共同體。“信用共同體”模式在實踐中的主要問題是有想法的企業很難找到與自身情況相類似的企業,導致聯保體中各成員風險-權益存在著一定的不對稱性。各個省市的區域股權交易市場集聚了大量了的中小微企業,每一家企業都可以較容易地在這里找到與自己同行業、同產業鏈、同資產規模、財務狀況相似的企業,可有效解決聯保體成員間風險-收益不對稱的問題。
實現區域股權市場融資功能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幫助掛牌企業融資是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區域股權市場運作“信用共同體”模式,能有效地促進省內中小微企業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間的資金融通,體現區域股權市場作為資本市場基石的金融要素配置功能。在實際操作中,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可以充當“中介者”的角色,各掛牌企業在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幫助下結成一個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信用共同體”。
進一步豐富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產品業務種類。我國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發展目前普遍存在產品業務單一,市場交易不活躍的情況。為提升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活躍度,發揮好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區域性中小微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功能,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應當要積極開展新的產品業務,為掛牌企業提供以融資為核心的后續跟進服務。而“信用共同體”業務,便是一種能夠有利于區域股權市場發展的業務,各區域股權交易市場應積極上線這一業務。
三、在四板市場開展“信用共同體”業務的弊
掛牌企業空間上的距離不利于企業間的相互了解和監督。以往同一個信用共同體的成員一般來說都是處于同一個地區并且相互之間都有一定的了解,在結成信用共同體之后各個成員平時相互之間也會形成一種相互監督的狀態,以避免出現某個信用共同體成員出現問題而導致整個信用共同體受損的情況。在區域股權交易市場中開展“信用共同體”業務則不同,各個掛牌企業地處省內不同的地區,相互間對其它的企業往往缺乏足夠的了解,與其它企業結成信用共同體之后也難以對共同體內其它的企業伙伴實行有效的監督。
掛牌企業空間上的距離給銀行等機構的授信帶來了難題。因為在區域股權市場中的信用共同體此時成了一個跨區域的組織,這就給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授信帶來了問題。應該由哪里的金融機構給這些信用共同體成員發放貸款,應該由地方的金融機構還是由更高級別的金融機構給他們發放貸款,如何實現貸款前的貸款資格審查和貸款發放后對貸款對象進行必要的監督?這些都成了問題。
四板市場開展“信用共同體”業務似與相關政策要求不符。2015年中央經濟會議,為做好供給側機構性改革工作,中央提出“三去一降一補”的要求。2017年,證監會發文要求區域股權市場不得再開展“私募可轉債”業務。“信用共同體”業務本質上是為間接融資服務,不符合“去杠桿”的政策要求,因此各地區域股權交易市場在開展該項業務時可能會受到政策相關部門的掣肘。
參考文獻:
[1] 汪火根.共同體信用的原理、運行機制與當代重構[J].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學報,2017,(3):59-63.
[2] 符英倫.關于信用共同體的構成與運作問題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9,(12):352.
[3] 鐘桂萍,王林萍,申正茂.基于信用共同體的擔保貸款風險保障機制創新研究--以福建沙縣養豬協會擔保貸款為例[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39-44.
[4] 鄒高峰,張維,熊熊.基于信用共同體的中小企業融資創新[J].中國軟科學,2013,(1):135-142.
[5] 李錦曄,李姝.山東棗莊小微企業信用共同體融資模式探究[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4,(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