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經濟體系建設的客觀需求,也是重要舉措。本文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為指導,就如何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現消費在經濟發展中基礎性作用的充分發揮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體制機制 經濟發展 基礎性作用
引 言
在我國社會經濟體制深化改革背景下,消費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愈發明顯。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在我國國民經濟增長中,消費的貢獻率達到了47%;2015年與2016年,消費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超過64%。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次代表大會中明確指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所需面對與解決的主要矛盾。而這一矛盾在消費領域具有較為明顯的表現,如消費供需結構失衡、消費供給的質量、品牌等無法滿足消費群體的消費理念(包括綠色消費理念、安全消費理念等)。對此,基于“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指導思想,建議采用如下措施,實現消費體制機制的完善。
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核心,提升消費供給創新能力
消費需求結構與消費供給結構失衡是現階段我國消費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也是導致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矛盾形成的核心因素。對此,在完善消費體制機制過程中,應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核心,改善消費需求結構與供給結構失衡現狀。以老年健康服務消費為例,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漸突出,老年消費需求不斷增長,與此同時,隨著老年人健康消費理念的不斷提升,對消費供給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就老年健康服務消費供給現狀而言,我國普遍存在老齡健康服務行業標準缺失,中高端產品以來進口,低端產品供給過程問題。對此,相關部門應加大老齡產品與服務創新力度,提升產品與服務質量,依據消費群體實際需求進行中高端產品的科學打造[1]。與此同時,注重產品本土化品牌的營造,依托本土所具有的資源優勢、文化優勢,拉動內需,實現消費領域新增長點的科學培育,增強消費供給提供生命力。
二、加強分配體制改革力度,提升中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
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基礎作用,主要體現在消費在產品生產、產品交換、分配以及產品消費四個環節中。消費者需求是市場經濟主體消費品生產與制造的風向標,消費理念、消費行為的變化對行業建設與發展存在重要影響。而消費理念與消費行為的產生皆是以“人”為中心,源自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與向往。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與生活質量的提升,我國消費由功能型與生存型逐漸轉化為發展型、享受型,并在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從整體發展現狀來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性,導致城鄉之間、高收入者與低收入者之間出現消費差距,影響消費在經濟發展中基礎作用的發揮。對此,應加強分配體制改革力度,采用性質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城鄉收入與高中低收入者的均衡性。一方面,政府以及相關部門需健全社會就業與創業體制,提升中低收入群體收入來源;完善農村政策扶持力度,加強扶貧脫貧力度;另一方面,應通過優化教育,提升農民與中低收入者自我價值提升能力,將其從功能型與生存型消費中解脫出來,促進其在發展型、享受型消費中的參與。
三、增強消費市場開放性,健全相關配套體制機制
隨著消費群體消費需求的不斷提升,消費層次的變化變化。企業以及相關部門應根據消費群體消費需求層次的變化,提升消費市場開放水平,在保證基礎消費項目滿足基本消費需求的同時,加強服務消費建設力度,基于健康消費、綠色消費、安全消費等需求,提升服務消費產品體驗性,促進先進科學技術在服務消費經濟中的應用與推廣[2]。與此同時,為保證消費市場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需健全消費相關配套體制機制。在此過程中,需從社會保障、教育、監督管理、法律等層面出發,進行體制機制的完善與消費環境的優化,如加強社會保障體制建設;構建科學消費誠信體系;完善消費市場立法建設;針對分享經濟、智慧經濟、體驗經濟等制定優惠政策;規范新興經濟體發展行為,完善相關基礎設施建設;通過教育宣傳進行正確消費理念與行為的引導,推動消費向更綠色、健康、安全、環保、智能等方向發展。
結 論
總而言之,為改善“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在社會經濟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應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黨的十九大報告精神為指導,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完善各項消費策略,促進消費在經濟發展中基礎性作用的有效發揮。
參考文獻:
[1] 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顯著增強 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2017年中國居民消費發展報告》[J].中國經貿導刊,2018(12):34.
[2] 劉長庚.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8(02):10-12.
作者簡介:劉濤(1979-),男,山東省濟南市人,民族:漢,職稱:講師,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財政金融,農村經濟發展。 單位:中共棗莊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