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嘯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國生態環境的現狀,旨在闡明林業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的關系,為中國林業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行的措施。
關鍵詞:林業 生態修復環境保護
1我國林業生態環境現狀
林業作為一種可再生資源,自我修復能力極強,如果將林業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與利用,林業將為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作出非常重要的貢獻,但不難發現,隨著我國社會進一步發展,在經濟取得發展的同時,我國的林業資源遭到嚴重破壞,生態環境也日益惡化。例如沙塵天氣、霧霾、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大氣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層出不窮。長期以來,我國追求經濟的進步,對自然資源進行了掠奪式的開發,導致我國森林環境日益惡化,森林資源嚴重減少。
2我國林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林業修復缺乏科學技術的應用
盡管現代科學技術總體上更加發達,但中國很少在林業發展中使用這些技術,科技轉化為經濟效益的情況更是少之又少。在我國,許多林業工人的綜合素質很差,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林業工人能夠真正達到既定的要求,剩下的四分之三只能從事簡單的作業,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在森林恢復過程中,科學技術沒有得到應用,這不僅降低了森林恢復的能力,還影響了先進設備作用的發揮。
2.2過于重視經濟利益,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差
合理的發展可以使資源得到長期利用,也可以促進經濟持續增長,甚至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林業資源的開發并沒有遵循這一點,而是一味追求經濟效益和無限制地開發林業資源。許多企業忽視了林業的未來價值,因此出現了過度開發的情況,林業環境變得越來越糟。與此同時,一些企業采取了廣泛的管理,故意增加對資源的掠奪,使林業受到的損害逐漸嚴重。據調查,這與缺乏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和宏觀調控能力有關。此外,森林保護方面經常出現基礎設施薄弱和相關部門缺乏強有力管理的情況,導致許多地區不同程度的毀林,影響可持續林業發展的進展。
2.3林業種植不合理
對于位于礦山附近的林業來說,由于過度開采礦山附近的林地出現了嚴重的沙漠化與鹽堿化,且很多地區只是一味的開采,并沒有種植,這樣就導致大面積林區逐漸消失。即便部分林區存在種植的情況,但多數都是小面積種植,林區布局也不合理,這樣就使林業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3 加快林業修復,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
3.1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的優勢
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實現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充分發揮林業資源的經濟優勢,實現資源的自我修復和再生。這必須得到科學技術的支持,以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并且必須得到強有力的科學技術的支持,以實現林業資源的有效利用。此外,必須執行各種科技興林和科技護林的政策。同時,要逐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減少對自然的破壞,減少森林資源的浪費,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高科技成果利用率,充分發揮科技優勢,完善林業發展方式,增強林業生態恢復的力度和有效性,確保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最大限度地實現環境保護。
3.2進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實現林業產業的良性發展
林業生態修復的關鍵是進行林業產業的優化升級.改變傳統的利用模式.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科學利用在林業產業的開發過程中.各個產業之間要綜合考慮.尋求資源的最大利用率。就第一產業而言.要深入分析市場狀況.根據市場需求制定合理的開發計劃,大力發展經濟林和次生林,縮短原材料生長周期;就第二產業而言.要加大科研力度,大力引進先進生產技術,實現林業資源的充分利用.最終實現林業資源向高端利用的轉變:就第三產業而言,要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和綠色旅游產業.將林區旅游和花卉栽培作為發展方向.轉變林業資源利用率低的的現狀。要進行林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大力發展以科學技術作為依托的新型林業產業.推動林業產業的良性、循環發展同時.要對林業產業進行技術革新,充分挖掘出林業產業的優勢.形成林業產業的完整的產業鏈,使林業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戰略優勢.提高林業產業的市場競爭力。除此之外,要改組人員結構.培養林業產業的專門人才.使林業產業的專業化程度不斷提高.促進林業產業的發展.為林業修復工作的展開奠定物質基礎。
3.3實現林業生態系統的優化建立
3.3.1加強林業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
要實現生態環境的保護,那么加強林業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改善當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甚至是干旱洪澇災害的發生。在林業生態產業的發展當中,不僅要實現產業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要確保產業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得到實現。而只有達成這三者之間的平衡,才能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3.3.2平衡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
隨著人類社會日益工業化,林業生態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之間的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礙。經濟效益失衡是由于人類社會對自然生態資源的廣泛開發,使得資源利用率低,從而阻礙了經濟效益的增長。然而,生態效益是過度開發和浪費資源,對自然生態資源造成巨大破壞,并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因此,為了在進一步保護環境的同時保證經濟發展,有必要平衡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科學合理地開發林業生態資源,提高林業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使人類在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的情況下擁有更好的生存環境。
3.3.3充分挖掘林業產業潛在優勢
對于林業產業的發展來說,要想平衡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的關系,除了要注意自然生態資源科學合理開發,并且積極引進先進科學技術,提高生態資源的利用率以外,還需要充分挖掘林業產業潛在的優勢,尋找經濟增長的不同方式。不僅能夠從多方面多角度提高林業產業的經濟效益,同時對于幫助林業生態自我修復也有著極大的作用,使得林業生態資源在開發的過程中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自我修復,為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幫助。
4結束語
實現林業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是林業生態修復的最終目標。尊重生態環境和保護自然資源是可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林業的生態修復與環境保護密切相關。林業資源的修復在環境保護中起著重要作用,重視環境保護是有效修復林業生態的前提。
參考文獻:
[1] 鄧小芳.中國典型礦區生態修復研究綜述[J].林業經濟,2015,37(07):14-19.
[2] 侯修升.林業生態修復對農業與農村可持續發展的影響研究[D].寧夏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