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化鋒
摘 要:本文對我國造林綠化工作的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通過這一探究過程也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促進我國造林綠化工作的開展,為相關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造林綠化 苗木質量 造種
前言:
經濟水平的迅速發展在提高了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資源問題和環境問題就是在經濟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這一問題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專家學者的關注。近年來我國針對環境資源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的手段來解決,而造林綠化就是其中一項極為重要的舉措,在開展造林綠化工作的同時,對環境問題由一些環境,但是并沒有做到根本治理,還需要進一步的提高造林綠化工作的質量,保證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 我國造林綠化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由于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和外在因素的影響,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造林綠化工作的范圍也在進一步的擴大,這樣需要的苗木數量也會大幅度的增加,在這個過程中,供求矛盾極為明顯,苗木的質量明顯下降,有的苗木甚至的檢疫手續不完善,有的人員只是為了追求片面的經濟效益,并沒有對造林綠化工作負責,給造林綠化工作留下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影響了造林綠化工作的質量。造林綠化工作并不是簡單的苗木的栽種工作,而是要多個部門協作,應用大量的技術手段,進行科學的設計,嚴格按照設計目標和設計結果完成造林綠化工作。
2.加強造林綠化工作的對策
2.1更新觀念,統一認識
首先遵循“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提出的要求,做到與時俱進、觀念更新、作風轉變,將其各部門的協調作用,做到充分的發揮,針對于造林綠化中,出現的一系列困難,進行有效的面對處理,從而更好的完善組織管理機構;然后通過政策的制定,進行活化林權、搞活機制、調節利益分配,切實以人民群眾利益出發,有效的緩解群眾經濟受損的情況;讓群眾感受到發展林業的價值意義,做到早日奔向富裕,從而更好的落實農民群眾與林業管理的參與。其次可以利用多種宣傳途徑,加強宣傳教育的開展,使其在植樹節的基礎上,增加不同形式、內容的宣傳教育,有效的提高公民造林綠化的認識,察覺到自己的責任義務,全面參與到植樹造林中,從而更好的提高造林質量、群眾參與造林的積極性,尤其是青少年一代,更要加強其對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教育力度,使其養成愛護花草樹木的好習慣。
2.2多方籌資,強化監督
我國目前的林業需求、林業地位,隨著國家對于其生態保護意識提升,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使其林業發展,成為了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內容。對此以往對于林業的認識,已不再僅限于片面的認識,而是更加社會化的看待,林業資金的籌集,也不僅僅是林業部門,單方地向有關部門進行爭取,而是增加到全民的參與、支持和認識,可以通過宣傳、呼吁、優惠、參與等過程,進行資金的籌備;主要體現獨資、合資,逐漸的形成了國有、集體、私營、國外資金共同參與的機制。對此就要加強對于政策、制度的完善、安排,確保資金到位,以及作用的發揮,避免其私自挪用、截留、串用、回扣等違規行為的發生,同時為了更好的避免重復投資,可通過項目審批管理的加強,使其非生產性開支得到有效的控制,保證資金用用到實處。同是加大檢查、監督力度,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的進行處理,有效的消除違規違紀行為,針對于嚴重違紀的,要嚴肅處罰。
2.3注重科技,勇于創新
現階段的植樹造林還不夠成熟,以相關的人員而言,還是缺少很多具有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術的人,故而,相關的植樹造林基底可以培養一批年輕的技術人員來改善這種現象,更好的充實基層技術力量,讓相關的科學技術人員能夠更好的指揮一線人員進行工作,更好的發揮出技術的力量,然后還要繼續的支持廣大的林業教育,尤其是一些具有高素質的勞動人員,要對其進行中等的林業教育以及常用的技術培訓等。如今,綠化造林的相關產業十分提倡要進行技術的創新,故而,造林技術也需要相應的加快其創新的步伐,要集中精神來進行各種造林技術的研究,盡量將不同條件下的造林技術進行縮短,增加機械造林,將應用的技術放在工作中的第一位置上,以便于能夠更好的將科學成果轉化為顯示的生產力,從而實現林業的跨越式發展。
2.4科學規劃,加強管理
造林綠化是一個十分系統性的生物工程,同時,也是一個具備科學性的工作,只有將工作進行統一的規劃,才能夠讓各個職能的工作人員大會出更大的作用,要加強研究,按照不同的地域特點以及環境特點來進行相關的綠化工作,要能夠在戰略型的高度來進行造林綠化的發展,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造林,進而讓造林綠化變得更加的高質量、高效率。有很多的科學數據都說明,造林綠化工作不能夠過于保守,不能過于盲從,也不能急功近利。森林的生態系統是以灌木、喬木以及草本植物組合而成的,這種生態系統結構是生物多樣性最為復雜生物成長狀況最好的一種系統,其對先如今的自然生態環境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意義。
總結
通過全文的敘述,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對于造林綠化中的問題,除了要積極實施解決措施外,還要將《造林質量管理暫行辦法》真正的得以落實,以此來讓“造一片,活一片,保一片,存一片”成為可能,要能夠將生態的長遠效益局政業的短期效益很好的結合在一切。只有造管并舉,鞏固綠化造林的成果,并且將廣大人民群眾造林綠化長久的進行保持,才能夠將林業的生態作用進行充分的發揮,更好地促進社會、經濟、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長遠的利用。
參考文獻:
[1] 薛維梅,時德明,郭全利,李秀環. 造林綠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 農民致富之友. 2015(24)
[2] 吳美鳳,陳艷君. 環境保護與造林綠化實施方略[J]. 吉林農業. 2016(03)
[3] 趙秀玲. 淺析造林綠化機制[J]. 河北林業科技. 2015(06)
[4] 王艷琴. 造林綠化后的林業技術工作探析[J].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6(05)
[5] 崔鳳君. 造林綠化措施與模式探討[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