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蛋雞的飼養管理在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特點,無論是哪一個階段的疏忽都會對蛋雞的產量率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對于蛋雞的飼養應該從細節抓起,嚴抓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細節。本文分別對蛋雞從零到八周齡育雛階段、九到二十周齡育成期、產蛋階段、日常衛生管理與免疫接種等方面詳細的介紹了飼養管理技術及注意事項。
關鍵詞:蛋雞 飼養 管理技術
引言
蛋雞生產中的重要指標是一定雞數量的產蛋量,也就是是產量率,所以在實踐中應采取專業的飼養管理方法來延長蛋雞的產蛋高峰期,從而確保經濟效益。在一些基本沒有飼養經驗、雞的成活可能性不高的地方,應該選擇敏感成度較弱和抵抗力比較強的雞的品種;同樣的,天氣比較熱的地區應飼養抗熱能力比較強的雞的品種,抗寒能力強、體重稍大的雞種多飼養在冷地帶。
1零至八周齡育雛階段
供溫保暖、消毒以及對雛舍的沖刷、清掃等工作必須在進雛前做好,并備好常用用具、藥物及飼料。前三天光照時間較長,大概為二十三至二十四小時,第四至七天便可降至十八小時,第二周齡至有雛結束為十二小時即可。光照強度也許注意,應先強后弱,一周齡雛雞可用六十瓦燈泡,大約每平方米一只燈泡,一周后便需更換,更換為四十瓦 ,燈泡距離雞床(或地面)的距離也需要控制,一般兩米至二點二米最為適宜。由于雛雞各方面機能比較脆弱,所以對飼料質量要求比較嚴格,應提供口感好、易消化吸收、原料好的全價配合飼料。雛雞進舍后忌先給料,應該先給水,間隔兩到三個小時后再給料。溫度也是不可忽視的,一般要求一周齡內舍溫晝夜保持在三十五攝氏度左右,然后以周為單位慢慢下降,直至二十二到二十四攝氏度并維持恒定。一般在七至九日齡內讓雛雞斷喙,但需要注意的是先將倍量的維生素K和C添加在在斷喙前三天和當日飲水或飼料中,使雛雞慢慢適應。
2九至二十周齡育成期
育成前期(九到十二周齡),要求日糧粗蛋白在百分之十五到百分之十六,代謝絕能不低于11.5 MJ/kg;要保持適當的飼養密度,實時分群,一般為每平方米十二到十五只,有成后期每平方米八到十只。對于雞體內的驅蟲工作,一般在育成后期(十三到十八周齡),也就是十七周齡內上籠錢進行,然后根據平均每只重量、后備蛋雞的數量來確定用藥劑量;為減少因性早熟而影響產蛋性能的情況,一般會采取限量提供飼料的方法對其采食量進行控制,且光照時間必須不能超過十個小時。產前過渡期(十九到二十周齡)需將育成階段百分之零點九左右的低鈣水平提高,大約提高至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二點五。過渡期后備蛋雞雞舍的環境的衛生和營造一個安靜的環境,需要特別注意,飲水中要注意加入電解多維、維生素C等抗應激類藥物,降低應激的可能性,而且不止要化學降低,還要注重物理降低,比如工作人員的動作一定要輕,使用器具不要任意更換等。
3產蛋階段
3.1產蛋階段營養及供給
產蛋前期(二十七至四十二周齡)產蛋雞抵抗力較弱,比較敏感,應密集飼養,增強雞的安全感,斷水是產蛋期的大忌,盡量避免任何可能引起雞應激反應的事,如不要輕易改變衣飾及器具,工作人員在操作時要小心移動,根絕非專業人員及參觀者入舍等。開產后每天的開關燈時間要固定,不能隨意更改;隨著產蛋率的提高,光照的時間也要隨之變化,即逐漸延長,直至產量頂峰(二十七至二十八周齡)恒定在十六小時左右。蛋雞產蛋的環境要調節適宜,主要包括飼料質量、雞舍空氣的新鮮、光照時間與亮度、通風時間、相對空氣濕度(百分之五十五至百分之六十五)、舍內溫度(十三到二十三攝氏度)等各種物理因素。從產蛋率達百分之五(二十一周齡)時即要滿足其營養需要,代謝能11.7 MJ/kg以上,日糧粗蛋白百分之十八左右,鈣百分之三點四左右,有效磷不低于百分之零點四。產蛋中期(四十三到六十周齡),適量補充維生素,適當降低粗蛋白的能量水,加強對舍內環境衛生的監管和治理,營造一個溫度適宜、具有良好通風環境、干凈、安靜的生產、生活環境,以減少疾病發生的概率。產蛋后期(六十一到七十二周齡),雞體生理機能會普遍老化,此時群體產蛋率已處于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因此對鈣等營養的吸收利用能力也相對有所下降,便需要在管理上隨時刷除低產雞,降低生產成本,此時可將光照時間延長零點五到一小時。
3.2產蛋階段日常衛生管理與免疫接種
產蛋階段雞舍的衛生條件必須保證好,例如每天擦拭燈具,對于報廢燈具隨時更換,減少不必要的污染。每天必須對飲水設備進行消毒沖洗,每七天將料桶用消毒用品清洗一次。產蛋階段每天都要對清洗料桶,育雛、育成階段可視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每七天進行二至三次,并勤消毒、勤清掃,以確保雞舍內外的衛生。健全和完善衛生防疫制度,責任到個人,嚴格執行。兔疫接種是預防烈性傳染病發生的最有效的手段,不要抱有僥幸心理,在進雞以前就應制定出完善的符合當地雞發病規律和特點的免疫流程,按時接種免疫。
結語
對于蛋雞的飼養管理,細節與技術同樣重要,技術也是由細節組合而成的,要對細節做到百分百的把握,對蛋雞的飼養就像是養孩子,哪一個階段的失誤都可能會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因此,無論是育雛階段、育成期還是產蛋階段都需要認真對待。衛生,免疫,飼料,光照等等都會對產量率產生影響。認真和對細節的控制就是最好的飼養管理技術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世興. 蛋雞飼養管理技術[J]. 鄉村科技,2016,(18):30.
[2] 呂龍. 蛋雞的飼養管理技術[J]. 當代畜禽養殖業,2017,(7):16-17.
[3] 李廣超,范以賢. 蛋雞飼養管理技術要點[J]. 畜禽業,2015,(8):32-33.
[4] 張義成. 淺析蛋雞春季飼養管理要點[J]. 中國畜禽種業,2018,(4):147.
作者簡介:王軍紅(1981—),男,漢族,山西臨汾市人,西南大學本科,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動物衛生監督所助理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