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賀斌

【摘要】目的 觀察利用戳卡置胸腔閉式引流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胸腔閉式引流患者68例作為樣本,以操作方法的不同作為劃分依據,對照組行經典胸腔閉式切開引流術引流,觀察組利用戳卡置胸腔閉式引流,觀察兩組患者的置管情況、預后情況。結果 觀察組進腹時間(46.52±2.10)s、出血量(2.00±0.12)ml、臟器損傷率為0、感染率2.84%、拔管時間(3.15±0.11)d。對照組進腹時間(108.52±3.51)s、出血量(5.47±0.25)ml、臟器損傷率為11.76%、感染率14.71%、拔管時間(5.20±0.23)d。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置管成功率100%、延期愈合率2.84%,對照組置管成功率100%、延期愈合率5.88%。兩組數據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 利用戳卡置胸腔閉式引流,可有效縮短進腹時間,減少出血量,預防臟器損傷,降低置管后感染率,縮短引流時間,改善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戳卡;胸腔閉式引流;經典胸腔閉式切開引流術
【中圖分類號】R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5..01
胸腔閉式引流為臨床用于治療胸腔積液、自發性氣胸等疾病的主要手段,經典胸腔閉式切開引流術,需于穿刺部位行肋間切開后置管。置入引流管期間,術中操作易對胸腔臟器造成損傷,患者痛苦大,護理風險發生率高。有研究指出,利用戳卡置胸腔閉式引流,效果較好。本文于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胸腔閉式引流患者中,隨機選取68例作為樣本,闡述了戳卡置胸腔閉式引流的方法,觀察了引流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操作方法的不同作為劃分依據,將患者分為2組,觀察組性別:男/女=20/14,年齡(50.69±20.85)歲。對照組性別:男/女=19/15,年齡(49.89±18.49)歲。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行經典胸腔閉式切開引流術引流,觀察組利用戳卡置胸腔閉式引流。
1.2.1 經典胸腔閉式切開引流術
(1)做1.5~2.0 cm切口,采用止血鉗鈍性分離皮下組織、肋間肌肉等,擴大胸膜開口。(2)采用止血鉗將18號導管送入胸腔10 cm左右。(3)縫合,固定導管,連接水封瓶。
1.2.2 利用戳卡置胸腔閉式引流方法
(1)取戳卡,沿肋骨上緣置入胸腔。(2)將胸腔管沿戳卡送入胸腔10 cm左右。(3)縫合、固定、連接水封瓶。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置管情況(包括置管時間、出血量、置管成功率3項指標)、預后情況(包括臟器損傷、感染率、拔管時間、延期愈合率4項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P<0.05視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置管情況對比觀察組置管時間(46.52±2.10)s、出血量(2.00±0.12)ml,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置管成功率100%,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3 討 論
經典胸腔閉式切開引流術,為常規胸腔閉式引流術式的一種,定位術區后,術者需于肉眼直視下置入引流管,因視野清晰度差,置管難度往往較大,且術中操作易對臟器造成損傷,患者預后較差[1]。與經典胸腔閉式切開引流術相比,利用戳卡置胸腔閉式引流的優勢,主要與經典胸腔閉式切開引流術相比,利用戳卡置胸腔閉式引流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1)效率高:于腹腔鏡的引導下,利用戳卡置胸腔閉式引流,術野清晰,操作效率高,進腹時間較短。(2)損傷小:戳卡含有獨特的穿刺保護頭,可自由伸縮,加之主鞘管含有可靈活開啟的防滑脫傘,鞘管滑動的風險同樣較低,術中操作對胸腔臟器的損傷小,置管安全性強,本文研究發現,利用戳卡置胸腔閉式引流,置管成功率100%、延期愈合率2.84%,與經典胸腔閉式切開引流術相比,無顯著差異(P>0.05)。進一步觀察發現,利用戳卡置胸腔閉式引流者,進腹時間(46.52±2.10)s、出血量(2.00±0.12)ml、臟器損傷率為0、感染率2.84%、拔管時間(3.15±0.11)d,與經典胸腔閉式切開引流術比較,操作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強,優勢顯著(P<0.05)。
綜上所述,利用戳卡置胸腔閉式引流,可有效縮短進腹時間,減少出血量,預防臟器損傷,降低置管后感染率,縮短引流時間,改善患者的預后。
參考文獻
[1] 吳 ? 憲,薛新宇,喬曉雪.急診常用的四種胸腔閉式引流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21):61-63.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