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榮超
關鍵詞社會治理 基層 黨校教育 發展
在我國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積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做好基層黨校教育工作,其是治國理政的關鍵,也是社會治理的核心部分。所以,我們必須要對基層黨校教育工作引起重視,積極探索基層黨校教育的發展有效路徑。
(一)教學內容針對性、時效性不強,比較單一
黨校教育針對性、時效性不強主要體現在:
其一,相關的黨校教育專題的設置不合理,與時代的發展需求不適應,多年不變,案例的講述針對性也不強,不具有典型性。
其二,部分基層黨校并未對黨校教育的實際情況做一系列調研,教學內容也只是停留在書本上,理論和實踐相背離,課堂教學枯燥乏味。這樣就無法將學員上課的熱情和積極性調動起來,更不用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了。
其三,一些教師盲目追求教學方式的多樣性,卻忽視了理論的嚴謹性、邏輯性問題,并未結合自身教學的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一味地套用,教學效果不佳。
黨校教育內容、形式較為單一,教學效果無法全面體現出來。黨性教育應該具有實踐性、時效性、創新性等特征,與社會的發展具有一致性。而黨性教育的實踐性表明了其教學內容、課程的設置要滿足實踐要求。而從目前的情況看,很多基層黨校教育依然停留在傳統課堂講述的方式,重點在于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實踐性不強,學員們的主觀性難以有效發揮出來,課程教育發揮不了實際作用。。
(二)黨校教育培訓、成效管理、考核等相關機制不完善
黨校教育培訓工作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多,是一項系統復雜工程,需要各部門機構的相互配合,無論是哪一環節出現問題,都無法發揮教育的最大效果。但從目前的情況看,有些黨校仍然充存在干部調訓、教育成效管理等各方面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從而造成了轄區干部調訓、考核困難重重,學員的主觀性無法有效發揮出來,具體體現在:
其一,有些基層黨校的領導并未全面弄清干部教育的目的,單純的認為,只有擁有了各項權利,就能夠掌控干部培訓的全過程,越位現象普遍發生,使得基層黨校教育的功能得不到有效發揮。
其二,有些基層單位部門、黨校目前還并未形成統一的科學調訓、教育管理、考核機制,存在黨性教育覆蓋面小、培訓力度不足等各方面問題。
其三,還有部分基層黨校出現了重復培訓的問題,造成了教學資源的浪費。
其四,參與培訓的學員主觀意識不強,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黨校學習的過程中來。如,有些學員學習目標不純,他們的學習不是為了社會發展服務的,將黨校教育、學習當作自己拉關系、提高自身地位的場所,學習不認真,只是走走形式而已,發揮不了實際效果。
(三)專職教師緊缺,“學”與“用”之間的矛盾突出
其一,從進入到的黨校培訓的眾多學員來看,具有學歷比較高、經驗比較豐富的特點,而目前當基層黨校任職的教師,過于年輕化,一般都是從院校畢業就直接分配到黨校任職,實踐經驗不足,閱讀比較少,當黨性知識與社會治理間的關系認識不足,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將這些知識銜接起來,無法滿足高學歷水平學員的認知需求。
其二,受到經濟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基層黨校沒有足夠的資金供教師們外出學習、培訓,這就使得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停滯不前,教育水平不高。
其三,一些基層黨校的教育教育活動未能全面有效開展,甚至是不開展,對于一些新的教學方式、手段黨性教育教師只是聽過,并未親身體驗過,應用效果不理想。
(一)科學合理設置教育內容及課程體系
其一,科學設置教學內容。(1)黨性教育內容的設置要緊跟時代趨勢,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客觀的看待“民主”“集中”間的關系,要將兩者有效融合起來。凡是將兩者間的關系割裂開來的行為都是不可行的。在社會治理視域中,一旦出現這種問題,會影響決策結果。因此,在設置黨性教育內容時,要對這一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且所設置的內容要主次分明、重點突出;(2)在開展教育工作前,學校應該為專職教師提供調研機會,讓他們對學員的黨性修養等各方面的問題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黨性教育工作;(3)在科學設置黨性教育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各教師還要將黨校黨史等各方面優勢發揮出來,結合學員們的實際情況,將目前執政能力、和諧社會構建等各方面的新要求融入到黨性課程教育中,讓學員們能夠明確黨性教育的方向,更新自身的學習觀念,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地分析探索和改進工作方式、手段;(4)在具體講述時,教師要將正面引導、反面警示教育融合起來,發揮震懾的作用,防止不良黨政之風的發生。
其二,構建系統完善的黨性課程教學體系。(1)中央黨校要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組織編寫適合基層黨校教育的教程,使基層黨校教材緊缺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2)各基層黨校要將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全面發揮出來,將地方先進人物、正反面典型案例融入到黨性教育內容中,用真人真事啟發人、感染人,從而使他們更好地參與到社會治理過程中來。教育引導基層黨員干部認真履行自身責任和義務,在大是大非勉強保持清醒的頭腦,監督并執行黨下達的決定,發揮模范帶頭作用;(3)各省黨校要建立各區域黨校互動交流、資源共享平臺,優勢互補,在學習中共同發展進步。
(二)構建完善的黨性教育制度體系,為黨性教育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
其一,各區域黨委部門要根據區域實際情況完善有關制度,有效解決重點崗位調訓難的問題。中央印發的相關綱領性文件,各區域部門要嚴格按照要求來嚴格執行,使黨性教育培訓工作更加科學化、制度化。同時,還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為黨性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資金保障。
其二,基層黨校要加強與地方紀檢、組織等各個部門的協調配合,相互溝通、交流,共同構建滿足區域實際情況的教育、管理機制,并全面貫徹執行。
其三,各基層黨校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不斷地完善校內教育管理體系,如,《黨性教育教師準入制度》等。同時,還要將有關制度納入到黨校人員考核的標準體系中,將黨校教育培訓工作全面落實。
(三)建立教師能力培養平臺,提高教師素質水平,創新教學手段
建立教師能力培養平臺,提高教師素質水平,可以從如下方面入手:
其一,要采用有效手段,將教師自我學習、提升的主觀能動性全面發揮出來,通過激勵、管理等各類手段,提高他們的素質水平。
其二,推進社會治理理念的創新,讓廣大教師參與到地方政府、社會調研工作中來,讓他們對社情、民情等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教學知識,為更好地開展黨性教育工作創造條件。
其三,各區域組織、黨校等要積極探索并構建黨校教師準入、退出制度。可以將教學水平不高、素質較差的教育人員調整到非教學崗位工作,同時,還要廣納人才,通過各種途徑,吸引更多優質人才的注意,讓他們參與到黨校教育工作中來,構建一批專業、能力素質水平提出的教師隊伍,優化黨校的教學資源。
創新教學手段,提高黨校教育的有效性,可以從如下方面入手:
其一,各區域黨校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創新教學手段。黨性教育是在不斷地實踐探索過程中發展的,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進步,廣大學員對黨校教育的質量要求也逐漸提高,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手段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發展需求。這就要求各基層黨校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手段,有效協調好內容和形式間的關系,采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調動學員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將黨校教育的優勢和作用全面發揮出來。
其二,將多種教育方式、手段融合起來,豐富黨性課堂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基于基層黨校教育實踐性、時效性等特征,需要教師將社會實踐、網絡教學等各種教育形式融合起來,讓黨性教育更具吸引力,更新廣大學員的思想認識,不斷地提升他們的能力水平,更好地為社會治理工作服務。
總而言之,基層黨校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和落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項系統工程。基層黨校教育工作要從黨員干部黨性修養、科學治理水平等各個方面入手,認識到黨性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科學合理設置教育內容及課程體系,構建完善的黨性教育制度體系,提高教師素質水平,不斷地創新教學手段,從而實現黨校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