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要】目的 分析兒科護理采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模式的臨床價值。方法 從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接收治的兒科患者中選擇9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兒科護理模式,觀察組采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模式,對比兩組臨床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結果的滿意程度提升,差異與對照組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模式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以有效提升護理有效性和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以家庭為中心;護理干預模式;兒科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5..02
對于兒童的成長方面,我國逐漸加強重視兒童的健康成長,并形成了有關兒童健康的管理體系。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在心理和生理上發育尚未成熟,但這個階段是他們發展的快速階段,對于兒科護理的問題一直受我國衛生事業的關注。家庭是兒童主要的生長環境,將兒科護理與家庭管理相結合,將會有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我院兒科工作的專職護理人員14名,年齡24~35歲,平均(27.5±2.5)歲,工作時間2~10年,平均工作年限(6.1±1.0)年,學歷:本科以下者6名,本科及以上者8名。
1.2 ?方法
在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模式之前,應該對患病兒童進行基本的了解,比如從患兒的家庭方面探究,從而對不同的患兒制定不同的護理方案。在開展護理干預工作之前,護士需要與患兒的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鼓勵患兒及家屬接受相關的治療,才能順利的實施護理治療。在對患兒進行治療的過程中,為了確保治療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對患兒的身體健康情況實時監測。
對患兒的治療過程進行詳細的規劃,并讓家屬參與治療過程,以此讓患兒家屬深入的了解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模式,增加對治療方案的信任。在對患者進行口服治療時,需要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采取服用方案,例如根據患兒在家里的習慣,對治療方案進行優化,對不同的患兒制定針對性的服藥方案,并需要保證治療效果,在治療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家屬一起參與患兒的治療,通過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模式,可以帶動患兒家屬參與患兒的治療過程,能提高患兒的生活技能,使護理服務更優質,幫助患兒健康成長[1]。
1.3 ?觀察指標
將對照組與觀察組的護理人員的能力對比,并對能力對比的結果進行滿意度的比較,從而可以看出兩組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護理人員能力評分和護理滿意度計量資料以x2檢驗,以(x±s)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護理人員相關能力評定
經統計,觀察組護理人員的臨床應用能力評分為68.9±1.9分,健康教育能力評分為75.6±2.5分,知識更新能力評分為81.5±3.1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78.5±2.9分、81.6±3.6分、86.5±4.6分,且t=12.689、6.273、4.131,P均<0.05。
2.2 ?兩組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與家屬對護理滿意程度的對比
經統計,觀察組護理人員的業務能力評分為89.6±2.1分,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3.2±1.8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4.5±1.6分、80.2±1.4分,且t=26.210、26.125,P均<0.05。
3 討 論
實行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模式,可以提高治療效果,有助于患兒的康復,還可以提升治療方案的安全性。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模式時,護理人員與患兒的家屬共同參與治療過程,可以使護理的體系更加完整,有助于患兒積極的接受治療,還可以促進家屬配合患兒的治療方案。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模式,提高了患兒家屬對患兒治療方案的信任程度,促進了醫患關系的和諧發展,使雙方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共贏[2]。
通過調查我國患兒常見的疾病,以及疾病的未來發展趨勢,必須有效的對疾病實行預防,最大程度上預防疾病,為兒童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不妨讓兒童多參加體育活動,在飲食方面進行優化和改善,控制兒童的體制,并幫助兒童營造良好的心理狀況。應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模式,可以幫助兒童改掉不好的習慣,還可以對疾病進行提前治療,有助于兒童健康成長。通過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研究分析,可以發現觀察組護理人員的整體業務能力相對較高,且患兒家屬對觀察組更加滿意。說明這種護理方式更有助患兒的病情康復。
4 結 論
綜上所述,本文闡述了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模式的方法,并對以家庭為中心護理干預模式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進行了討論,通過對照組與觀察組的對比,可以得出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模式,能有效提升護理的有效性和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徐 ? 怡,趙曉科,朱 ? 敏,等.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對痙攣型腦性癱瘓患兒踝足矯形器佩戴的影響[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8,24(1):116-120.
[2] 彭秋梅.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對早產兒體重增長的影響[J].中國醫藥科學,2018,8(1):127-129.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