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冬梅

【摘要】目的 主要分析回授法在胃癌術后患者飲食健康宣教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間收治的23例胃癌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12例)、對照組(11例),分別實施回授法健康宣教與常規健康宣教,評價回授法的應用價值。結果 統計兩組患者飲食健康知識得分情況,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胃癌術后患者的飲食健康宣教中,采用回授法可以取得滿意效果,有助于深化患者對飲食健康問題的認知,更正患者的不良飲食行為,因此值得推廣。
【關鍵詞】回授法;胃癌術后患者;飲食健康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5..0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6月間收治的23例胃癌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其中觀察組患者12例,包括男女8例,女4例,平均年齡(63.8±5.7)歲;對照組患者11例,包括男6例,女5例,平均年齡(64.1±6.2)歲。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健康宣教,護理人員根據胃癌患者的術后恢復要求,詳細闡述術后的重要性,并介紹飲食健康的實現路徑與方法等。觀察組患者接受回授法的飲食健康宣教,主要措施包括:(1)成立飲食健康宣教管理小組。以科室為單位,成立“胃癌患者術后飲食健康宣教小組”,包括科室主任、護士長以及各級護理人員等,并由責任護士完成具體的健康宣教工作。(2)確定飲食健康宣教的內容。小組成員之間通過頭腦風暴法、自身工作經驗、檢索國內外胃癌患者術后飲食健康的文獻等,了解胃癌患者術后飲食健康的相關內容,最終明確患者飲食健康宣教的基本內容,主要內容包括:①詳細闡述患者術后飲食的原則,叮囑患者出院后必須要遵照少食多餐的方法,嚴格控制初期的進食量,正常術后的進食次數為5~8次/d,每次攝入的駛入不宜超過150 g,之后可以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過度到半流質食物;在胃癌術后恢復之后,可以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②進食時必須要將食物嚼爛,用唾液充分拌和后,使食物成為易消化的嚼爛,通過口腔的功能來替代部分胃部的消化功能,可以緩解胃功能負擔。③在選擇食物時應該精良選擇高維生素、高蛋白質的食物,如藕粉、粥等。④向患者闡述飲食中的注意事項,例如多食用蔬菜水果;適當食用高含鐵量的動物肝臟等,保證營養均衡。(3)健康宣教評估。在向患者詳細介紹術后飲食的基本內容后,對患者的理解能力進行評估,責任護士詢問患者,如:“生活中有哪些高蛋白質食物,每天的進食量是多少?”提出問題讓患者自己陳述,并判斷患者是否了解,當患者出現錯誤的認知后,護理人員用溫和的態度回答患者的疑問,深化認識。而在次之后,護理人員可以再次評估患者對問題的認識,例如:“您還有其他不理解的問題嗎?”若患者再次提出問題,可以安排護理人員做詳細解答。
1.3 ?觀察指標
采用文獻[1]所介紹的方法,對兩組患者的健康宣教結果進行評價。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對本次研究的數據進行處理,以t值檢驗數據間的差異,當P<0.05時,認為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對飲食重要性的認知度評分達到了4.46±0.08分,優于對照組的3.01±0.15分,P<0.05,且兩組患者的其他項目評分也存在明顯的數據差異,資料見表1。
3 討 論
對胃癌術后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飲食健康宣教,有助于深化患者對合理膳食問題的認知,這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本文采用了回授法對患者進行了健康宣教,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從表1的相關資料可以發現,兩組患者在經過不同的健康宣教后,所取得的結果存在著明顯的數據差異,其中觀察組患者的飲食重要性、飲食原則、飲食注意事項評分分別為4.46±0.08、4.08±0.16、4.18±0.04,與對照組相比,P<0.05。證明回授法在健康宣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回授法是指醫護人員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后,要求患者利用自己的語言重復、回復健康信息,確保信息可以被患者吸收。在本次研究中,我院護理人員通過向患者詳細介紹術后飲食的注意事項后,要求患者用自己的語言再次陳述,并且針對患者的其他疑惑,也可以得到護理人員詳細的解答,有助于深化患者對飲食問題的認識,所以具有科學性。
結論:回授法在胃癌患者術后健康宣教中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楊佳佳,夏含笑,楊敏霞.回授法在內科患者健康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8,26(18):167-168.
本文編輯:吳 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