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摘要] 目的 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重癥監護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和研究。 方法 方便選擇該院在2018年1—12月期間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為該次研究的納入對象,按照硬幣法將其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對對照組予以護理,采用重癥監護護理對觀察組予以護理。在護理完成之后,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予以分析和比較。結果 對照組護理前的動脈血氧分壓為(50.8±6.1)mm Hg,動脈二氧化碳分壓為(87.8 ±6.7)mmHg,觀察組護理前的動脈血氧分壓為(50.7±6.3)mmHg,動脈二氧化碳分壓為(87.9±7.4)mmHg。兩組患者護理前的動脈血氧分壓和動脈二氧化碳分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238、0.217,P>0.05)。對照組護理后的動脈血氧分壓為(71.1±6.0)mmHg,動脈二氧化碳分壓為(55.4±5.5)mmHg,觀察組護理后的動脈血氧分壓為(95.9±4.8)mmHg,動脈二氧化碳分壓為(43.1±2.3)mmHg。觀察組護理后的動脈血氧分壓和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患者組間比較差異 有統計學意義(t=3.054、2.855,P<0.05)。 結論 采用重癥監護護理的方式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護理具有確切的效果,可以使患者的血氣指標得到有效改善,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
[關鍵詞] 呼吸衰竭;常規護理;重癥監護護理;動脈血氧分壓;動脈二氧化碳分壓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11(c)-0132-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ed eighty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8 were enrolled as subjects in this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coin method. Each group had 40 patient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method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ntensive care. After the nursing is completed,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before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50.8±6.1)mmHg, and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was (87.8±6.7)mmHg.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oxygen before observ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0.7±6.3) mm Hg. The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is (87.9±7.4)mmHg.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hich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0.238, 0.217, P>0.05). The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71.1±6.0)mmHg, and the partial pressure of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was (55.4±5.5)mmHg. The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9±4.8)mmHg. The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is (43.1±2.3)mmHg. The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3.054, 2.855, P<0.05). Conclusion Intensive care nursing has a definite effect on the care of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blood gas index of patients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Respiratory failure; Routine nursing; Intensive care;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
現在我國的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很多呼吸系統疾病也具有越來越高的發病率。在呼吸系統中呼吸衰竭屬于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其會影響到患者的呼吸通氣功能和呼吸器官,主要表現為器官損傷、代謝紊亂和呼吸功能障礙等臨床癥狀[1]。呼吸衰竭具有發病急以及進展快等特點,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具有極大的威脅,所以必須要采取及時有效地治療措施搶救患者的生命,并且做好相應的護理工作,保證患者的治療效果[2]。為了對呼吸衰竭患者進行重癥監護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和研究,該文回顧性分析了該院在2018年1—12月期間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擇該院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作為該次研究的納入對象,按照硬幣法將其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患者。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通過了該次研究,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書中簽字確認,自愿在該次研究中參與進來。對照組中共計有14例女性,26例男性,年齡在35~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5±2.8)歲;按照呼吸衰竭類型劃分,其中有29例Ⅱ型,11例Ⅰ型;按照發病原因劃分,其中有2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4例肺炎。觀察組中共計有13例女性,27例男性;年齡在35~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1±3.3)歲;按照呼吸衰竭類型劃分,其中有30例Ⅱ型,10例Ⅰ型;按照發病原因劃分,其中有2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2例肺炎。在上述基線資料方面兩組患者組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能夠予以組間比較。
1.2? 方法
在兩組患者住院之后均對其進行強心利尿、維持酸堿平衡和心電監護等治療措施,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對對照組予以護理,主要護理內容為用藥指導和常規巡房等[3]。
采用重癥監護護理對觀察組予以護理,具體護理內容如下:①環境干預:要保持適宜的18~20℃病房溫度和50%~60%的病房濕度,通過紫外線和消毒液等針對病房進行消毒處理,每天都要定時開窗通氣,確保病房具有整潔、舒適的環境。要最大限度地控制病房中儀器的聲音,同時注意不能在病房中討論與醫護工作沒有關系的內容,將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提供給患者[4-5]。②飲食和睡眠干預:要讓患者多食用一些熱量高和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嚴禁食用刺激性、辛辣和油膩的食物,保持科學、規律的飲食,并且遵循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在睡眠方面,要讓患者保持科學的睡眠習慣,使其每天具有充足的睡眠時間,為了防止對夜間睡眠造成不利影響,需要對午睡時間予以控制,平均每次保持大約30 min。要盡可能集中實施各項護理操作,防止影響到患者的正常休息[6]。③局部護理干預:要做好對患者的口腔護理工作,通過制霉菌素片來清潔患者的口腔,具體做法為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狀,然后用清水蘸取粉末,在患者的口腔部位進行涂抹。通過氯霉素滴眼液對患者予以眼部護理[7]。④輸液護理干預:為了有效地防止患者出現多器官衰竭、加重其心肺負擔,護理人員在患者輸液的過程中要嚴格控制其滴速和輸液量,同時嚴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的上報醫師,并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處理[8]。⑤呼吸道護理:讓患者保持仰臥位的姿勢,使其頭部和頸部微微向后仰,從而保證其氣道的通暢性。要及時地清理患者呼吸道及口腔中的各種分泌物,避免出現氣道堵塞的問題。要將科學地人工吸痰方法和拍背排痰法告知家屬,使其及時幫助患者排痰。
1.3? 評價指標
對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的動脈血氧分壓和動脈二氧化碳分壓等血氣指標進行觀察和比較。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與分析兩組患者的數據。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動脈血氧分壓和動脈二氧化碳分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護理后的動脈血氧分壓和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作為一種綜合征,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諸多因素導致的通氣和換氣發生異常所引起的。在臨床中呼吸衰竭患者往往會發生呼吸困難和發紺等臨床表現,一旦病情加重,會損傷患者的心肺功能,患者病情如果發展到重癥型,不僅會呼吸困難,甚至還會出現一系列的并發癥,對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脅[9]。為了最大限度地促進呼吸衰竭患者的康復,除了要采取必要的治療措施之外,還要通過科學的護理模式對其進行護理繁育。
重癥監護室本身屬于一個特殊的病房,因此只是對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很難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所以必須要對其予以重癥監護護理,才能夠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采用環境護理能夠保證病房具有良好的衛生條件,不僅能夠有效地避免患者發生院內感染,還能夠保證患者的身體康復不會受到其他方面的干擾,從而加快其身體康復[10]。通過飲食和睡眠護理的方式能夠使患者的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得到有效改善。通過局部護理能夠保持患者口腔的清潔度,并且提升其眼部的舒適度;在輸液護理中合理控制滴速和輸液量,能夠避免患者由于輸液過快或者過量而引起的各種不良反應,再加上對患者生命體征的嚴密監測,可以及時的處理各種異常情況[11]。呼吸道護理則可以有效避免患者發生氣道堵塞的問題,全面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在該次研究中,兩組患者護理前的動脈血氧分壓和動脈二氧化碳分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