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文



[摘要] 目的 探究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該研究方便選擇了66例在該院進行治療的神經外科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都進行氣管切開手術以及呼吸道護理進行治療,病例選取時間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按照不同的護理方式可以將其一共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3例。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組循證護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留置管時間和肺部感染持續時間以及PaO2、PaCO2、BE等血氣分析。結果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3.94%)要高于對照組(60.61%)(χ2=10.439,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9.09%,低于對照組(33.33%),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χ2=5.802,P<0.05);觀察組的留置管時間和肺部感染持續時間[(24.03±1.33)d,(21.32±1.05)d]優于對照組[(36.58±1.16)d,(27.81±1.67)d](t=40.851、18.899,P<0.05),觀察組在PaO2、PaCO2、BE等血氣分析結果[(77.1±4.2)mmHg,(32.3±4.3),(1.9±1.2)mmol]顯示優于對照組[(63.2±4.6)mmHg,(36.8±3.3),(3.3±1.6)mmHg](t=12.819、4.769、4.021,P<0.05)。結論 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明顯,可以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循證護理;神經外科重癥;氣管切開術;呼吸道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11(c)-014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 respiratory care after tracheotom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with neurosurgery.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ed a total of 66 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osurgery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All patients underwent tracheotomy and respiratory care. The case was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19. According to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they can b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3 people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evidence-based nursing.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complication rate, duration of indwelling tube and duration of lung infection, and blood gas analysis of PaO2, PaCO2, BE, etc.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3.94%)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0.61%)(χ2=10.439,P<0.05).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9%,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33.33%).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χ2=5.802,P<0.05); the indwelling tube time and duration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24.03±1.33)d, (21.32±1.05)d]were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6.58±1.16)d, (27.81±1.67)d](t=40.851, 18.899,P<0.05), The blood gas analysis results of PaO2, PaCO2, BE, etc.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77.1±4.2)mmHg, (32.3±4.3), (1.9±1.2)mmol] showed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63.2±4.6)mmHg, (36.8±3.3), (3.3±1.6)mmol](t=12.819, 4.769, 4.021, P<0.05). Conclus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is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tract after tracheotom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neurosurgery and can be further developed.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nursing; Neurosurgical severe disease; Tracheotomy; Respiratory care
患有神經外科重癥疾病的患者通常都具有許多臨床癥狀,主要的臨床癥狀就是意識障礙,患者在意識障礙的同時會引發呼吸道分泌物無法正常排出,從而會影響呼吸道功能的正常運行,導致患者呼吸困難,甚至會出現死亡的情況[1]。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其中氣管切開術就是一種較為常見的臨床手術方式。在手術的過程中,還要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這也是保證患者能夠在術后順利呼吸的重要因素,其中呼吸道護理就是重要的護理工作之一,患者在進行呼吸道護理之后能夠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暢[2]。在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必須要采取有效的護理方式,其中循證護理就是有效的護理方式之一,通過護理人員對相關臨床病理進行文獻查詢、文獻分析、臨床護理等,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和臨床治療效果[3]。該次研究主要針對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所有患者的臨床病例時間均在2018年2月—2019年2月期間,患者人數一共為66例?,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次研究方便選擇的研究對象均是該院收治的神經外科重癥患者66例,所有患者都給予氣管切開手術治療以及呼吸道感染護理,經過問卷調查發現患者均同意此次研究,并且簽署了相關同意書。根據不同的護理方式將患者一共隨機分為了兩組,觀察組(n=33)和對照組(n=33)。其中觀察組的男女例數分別為19例和14例;年齡范圍在37~88歲之間,中位年齡為(61.06±1.32)歲;其中腦出血 13例,腦梗死 11例,腦外傷9例。對照組的男女例數分別為20例和13例;年齡范圍在36~87歲之間,中位年齡為(61.01±1.28)歲;其中腦出血 12例,腦梗死 11例,腦外傷10例?;颊咴谀挲g、性別以及疾病類型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對觀察組患者進行循證護理:①成立循證小組,并且從醫院神經內科中選取護理水平較高的護理人員作為小組成員,人數為5~6人。另外還要選取護士長作為小組組長,對小組所有成員進行循證護理的指導,并且嚴格按照循證護理的標準進行護理工作[4]。②確定循證問題。在進行循證護理的時候需要針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以及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為主要目的,根據這一目標來尋找循證問題。③應用循證護理。首先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患者在患病時對疾病的基礎知識以及手術的相關知識和流程不了解,因此會產生大量的恐懼感和緊張感。而且手術會給患者的生活以及飲食造成嚴重的影響,也會造成患者產生大量的不良情緒。針對這種情緒需要給予患者合理的心理輔導,通過肢體語言以及書面溝通幫助患者對相關疾病以及手術知識進行深入了解。這樣能夠減少患者不良情緒的發生,從而促進手術和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其次要對患者進行并發癥護理,提高護理人員對于抗感染治療的重視,并且在進行實際的護理工作時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標準,要使用一次性吸痰管以及一次性呼吸機管道,在具體工作的時候要佩戴無菌手套,不可以二次使用相關器械,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另外還要對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進行有效的評估,相關工作要爭取患者家屬同意才能夠進行[5]。然后對患者進行有效吸痰護理,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吸痰特征進行有效了解,并且使用聽診器確定患者痰液的位置,指導患者進行高濃度吸氧,持續2~3 min。另外護理人員還要對氣管套管內部的痰液進行吸取,隨后再將吸痰管插入氣管的15~17 cm處。最后給予患者預防感染護理,首先需要護理人員明確防感染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嚴格按照無菌操作流程進行工作,對患者要在相關治療和護理工作開始之前進行有效的消毒,護理人員要佩戴好無菌手套和口罩等,還要對霧化吸入器、呼吸機、吸痰器進行使用時選擇一次性的導管進行治療。而且護理人員還要對患者所使用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衣物和床單被罩進行定期更換,病房內部的清潔衛生工作也要做好。另外還要對患者的切口處進行有效護理,在處理切口位置時要使用無菌紗布進行護理,并且保證切口干燥潔凈,定期按時換藥,以免出現切口感染的情況[6]。
1.3? 觀察指標
該次研究主要觀察的是兩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留置管時間和肺部感染持續時間、PaO2、PaCO2、BE等血氣分析結果情況。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在氣管套管阻塞、氣管黏膜損傷、肺部感染等方面的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留置管時間和肺部感染持續時間比較
觀察組在留置管時間和肺部感染持續時間均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血氣分析結果比較
觀察組在PaO2、PaCO2、BE等血氣分析結果均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循證護理是目前一種比較新型的護理模式,通過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等流程進行護理工作。相關科室要設立一個循證小組,保證小組成員都能夠遵循循證護理工作的要求,保證能夠將實際工作落實下去,再通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一步解決循證問題,提出相應的循證護理措施。主要通過心理護理、并發癥護理、有效吸痰護理、預防感染護理等,有效減少患者不良心理出現的幾率,也能夠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幾率,進一步推進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的臨床護理滿意度要高于對照組,而且氣管套管阻塞、氣管黏膜損傷、肺部感染并發癥發生率(9.09%)要低于對照組(33.33%)(P<0.05)。另外觀察組的留置管時間和肺部感染持續時間[(24.03±1.33)d、(21.32±1.05)d]以及PaO2、PaCO2、BE等血氣分析結果[(77.1±4.2)mmHg、(32.3±4.3)、(1.9±1.2)mmol]均要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值得進一步對比。在周偉益[7]的研究報告中,實驗組患者應用循證護理,對照組患者應用常規護理,其中實驗組的氣管套管阻塞、氣管黏膜損傷、肺部感染并發癥發生率為6.67%,對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23.33%,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要低于對照組。而且實驗組在護理后的二氧化碳分壓、堿剩余水平以及氧分壓均要優于對照組,護理滿意率(96.67%)也要高于對照組(80%),可以表明循證護理能夠有效提高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明顯,能夠有效地減少患者心理壓力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進一步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鄭潤枝.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護理中的應用[J].保健文匯,2019(1):166.
[2]? 胡旭.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8,37(34):145-147.
[3]? 宋麗萍.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2):249-250.
[4]? 鄭蕊.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護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糖尿病天地,2018,15(6):254.
[5]? 付新銳,馬慧,曹新娜, 等.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1):2,5.
[6]? 程凝.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氣道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養生保健指南,2016(32):84.
[7]? 周偉益.循證護理在神經外科重癥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呼吸道護理中的應用[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7,3(1):9-11.
(收稿日期:2019-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