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素榮
409900重慶市秀山縣人民醫院
在呼吸疾病中,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較常見,且該疾病有較高的發生率。患者發病后臨床特征以氣流受限為主[1]。2017年6月-2018年7月對孟魯司特鈉治療哮喘-慢阻肺重疊綜合征的療效及對ACT 評分、CAT 評分的影響進行分析,結果和具體情況見下文描述。
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 治哮喘-慢阻肺重疊綜合征患者90 例,根據入院單雙號的原則分為兩組各45 例。研究組男32 例,女13 例;年齡50~75 歲,平均(65.1±2.9)歲;經核實后病程1~8年。參照組男30例,女15例;年齡51~76 歲,平均(65.6 士2.6)歲;經核實后病程1~9年。兩組患者的各項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者之間有可比性。
方法:患者首先接受對癥治療,包括止咳化痰、抗感染和吸氧。之后予以參照組患者常規治療,藥物為鹽酸氨溴索,劑量30 mg,3 次/d;多索茶堿,使用劑量0.2 g,靜脈輸注,2次/d;沙美特羅替卡松氣霧劑,霧化吸入,劑量500 μg,2 次/d;同時配合噻托溴銨干粉膠囊,劑量18 μg,利用吸入器吸入,早期服用,1次/d[2]。研究組在上述治療基礎上予以孟魯司特鈉,藥物劑量10 mg,早晚各服用1次,共進行1個月的治療。
指標的判定依據[3]:對比且分析兩組哮喘-慢阻肺重疊綜合征患者的肺功能指標,主要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最大肺活量(FEV1/FVC)。對比且分析兩組哮喘-慢阻肺重疊綜合征患者的ACT 評分和CAT 評分。ACT 評分判定依據:分數<20 分,表示哮喘癥狀未控制;分數20~24 分,說明哮喘癥狀有所改善;分數25 分,說明控制效果良好。CAT 評分判定依據:主要內容包括:咳嗽、精力、睡眠、家務勞動和胸悶,分數1~10 分,表示輕微病情;分數11~20 分,說明疾病中等;分數21~30 分,說明疾病嚴重;分數31~40 分,說明非常嚴重。
孟魯司特鈉和常規治療后的肺功能指標:研究組患者應用孟魯司特鈉治療,FEV1(59.52±7.11)%,FEV1/FVC(50.19±7.31)%;參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治療,FEV1(39.59±4.69)%,FEV1/FVC(33.41±5.19)%。組間數據比對判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15.696 4,12.555 8)。
孟魯司特鈉和常規治療后的ACT 評分和CAT 評分:研究組患者應用孟魯司特鈉治療,ACT 評分(23.18±5.21)分,CAT 評分(16.91±1.46)分;參照組患者應用常規治療,ACT 評分(16.31±4.15)分,CAT評分(20.56±3.61)分;組間數據比對判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t=6.918 8,6.287 7)。
孟魯司特鈉為白三烯受體拮抗劑,可對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進行抑制,屬于呼吸系統疾病的重要治療藥物。該藥物可改善機體肺通氣功能,使患者器官痙攣得以緩解,對小支氣管擴張起到促進作用。與此同時,該藥物可使患者的臨床癥狀,使氣道炎癥得以減輕[4]。除此之外,孟魯司特鈉可對嗜酸粒細胞、嗜堿粒細胞成熟進行抑制,使氣道炎性反應緩解的同時將治療效果顯著提升。數據表明,研究組患者肺功能指標(FEV1、FEV1/FVC)較參照組更高,組間數據比對判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ACT評分和CAT評分結果來看,研究組優于參照組,組間數據比對判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孟魯司特鈉較常規治療更具有針對性。
總之,哮喘-慢阻肺重疊綜合征應用孟魯司特鈉治療效果顯著,臨床癥狀和肺功能也可明顯改善,值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