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少安
對于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經濟學家有沒有科學意義上的理論貢獻,學界有不同意見。大體來看,目前存在兩種極端的看法:一種看法認為中國經濟學家什么貢獻也沒有。持這種看法的人認為,從整個國際經濟學界來說,我們沒有領導性、開創性的理論,沒有在頂尖雜志上發表重要論文,即使發表了一些論文也是跟隨型和補充性成果。還有一種極端的觀點是極度的自信,即我們說的東西不管你懂不懂,反正我們自己給自己說,我們就是創新的。這兩種觀點都不是持科學的態度。
我覺得從科學的意義上來說,經濟科學的創新在基本的表達形式上應該是一樣的,沒有東方和西方之分,也沒有獨立的中國的經濟學。但是在基本表達形式一致的前提下,議題的選擇、具體問題的研究,那是可以有特色的。我國經濟學界現在有一種傾向,認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有很多的現實問題,必然會導致我們經濟理論的創新。但我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出現的很多現實問題,只是我們經濟理論創新的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姚洋教授說得很好[注]姚洋教授2018年12月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召開的“中國政治經濟學40人論壇”上題為《中國經濟學要具備設定議題的能力》的演講。,他強調了設置議題的重要性。把重大的現實問題轉化為科學研究的課題,這里面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不是說中國有這個現實問題,就自然有相應的理論創新。關鍵在于怎么把這個現實問題轉化為科學研究的問題。這個轉化很重要。
中國經濟理論有沒有創新,不能以“誰說的”、“發表在哪里”、“是否被媒體追捧”等為標準,而應該是以對既有理論的挑戰程度、對現實問題的解釋力和對現實的影響力為標準。按照這個標準,我覺得中國經濟理論還是有很多重要創新的。今天就講一點:公有制與市場經濟能不能統一?這是我們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最基本的學理依據。原來那一套我們要改,改成什么呢?公有制要保留,市場機制也要用起來了。那么,這到底能不能統一呢?這個問題非常重大。
我們看到,幾乎所有傳統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發生社會主義革命,然后構建了社會主義經濟體系。所以,傳統社會主義國家有一個歷史的宿命,那就是在不發達的情況下革命,革命勝利以后,它必然選擇的是單一公有制加上指令性計劃管理和單一按勞分配的經濟體制。雖然在理論上還可以有其它選擇,但是在現實中所有社會主義國家都選擇了計劃經濟體制。當然,在短期內,這個體制類似于“打激素”,對這些國家革命初期經濟的恢復和重工業發展都有過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持續了一段時間以后就不行了,因此不得不改革。幾乎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都是如此。所以我們看到,馬克思有一個判斷是對的:也就是說,社會主義這種體制必須要在很高的生產力水平的基礎上才能存在和發揮好作用。馬克思認為,社會主義只有在資本主義生產力高度發達的主要國家同時爆發才能取得勝利。但是馬克思有一點沒有考慮到,那就是資本主義生產力高度發達了以后,中產階級成為了社會主體,它的革命的動力也下降了。中產階級不想革命了,就導致了后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主義政黨走了所謂的修正主義即議會式改良主義道路,人家不想革命,想保護自己的產權。所以說,只有無產階級才想革命,這很有道理?!豆伯a黨宣言》說得非常好,無產階級革命失去的只是鎖鏈,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 所以,社會主義革命在不發達國家爆發具有必然性,只有無產階級才想要革命,而且革命勝利以后,肯定要選擇公有制,因為他們痛恨私有制,所以肯定要變成公有制。因而,傳統的這些社會主義國家建立起來以后,實行什么樣的經濟體制,雖然在理論上是有選擇余地的,但現實上根本就沒有選擇余地。然而,單一的公有制加指令性計劃管理加按勞分配,雖然在短期內有作用,但是“激素”作用衰減以后,就不得不改革了。改革的本質是什么?就是我們講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發展。通俗來說,就類似于穿鞋子。小學生穿了高中生的鞋子,就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套了一個高級階段的生產關系,那肯定要換鞋的,鞋太大了,超前了。那么,改革的目標是什么?就是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那么,要建設社會主義,還要搞市場經濟,這在理論上說得通嗎?
20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經濟學家包括在座的很多老、中、青三代經濟學家,都在探索這個問題。我統計了一下,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論述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統一或兼容的文章,大概有兩千篇。我大致分了一下:1992年黨的十四大以前發表的這類文章,我將其視為理論上的創新;黨的十四大以后發表的這類文章,我將其視為文件解讀和宣傳。中國經濟學家有很多,老、中、青包括我們自己也參與了,論證公有制和市場經濟可以統一、可以兼容。實際上,中國經濟學家提出了一個偉大的經濟學理論假說,即公有制和市場經濟可以統一。
理論都是以假說的形式存在的。一個理論假說包括兩個標準:一個標準是是否由假設前提、概念、概念之間的邏輯運動即推理和結論構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就是科學的理論必須可以接受實踐的檢驗,但檢驗了以后不一定全部都是對的,就是說,今天否定了這個理論或者是否定了它的一部分,我們仍然可以將其視為一個重大的科學貢獻。所以,中國經濟學家提出的公有制與市場經濟可以統一的理論假說,應該說就經濟學意義而言是具有重大貢獻的。
當然,我們講公有制和市場經濟可以統一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學家的理論創新,不要忘了在改革開放以前,我國老一代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已經提出來,并論證了“社會主義也需要商品經濟和價值規律”。其中有三個主要代表:卓炯、孫冶方和顧準。但我不認為他們提出和論證了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統一的理論假說。他們只是說明了一點,就是中國需要商品貨幣關系。但是,有需要不等于理論上就可行。而且他們主要是引經據典的從馬克思的經典著作里面找依據,找馬克思在哪個地方表達了這樣的意思。我覺得,這可能是出于時代的原因,是老一輩經濟學家的一種自我保護,既然馬克思都說了,我們也可以。不過他們還是沒有逃過“文革”時期的批斗。
為什么說這一假說是一個重大理論創新呢?中國的大多數經濟學家應該都讀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著作。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社會主義經濟中有貨幣關系嗎?是沒有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重要結論之一就是公有制和市場經濟是不兼容的。西方主流經濟學、古典經濟學和新古典經濟學暗含的基本結論也是市場經濟的天然基礎就是私有制。所以才有西方國家認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就是搞私有化。我們說我們搞的是市場經濟,但是西方國家認為你就是搞私有化,因為他們認為不搞私有化怎么能搞市場經濟呢?由于我們還有公有制,還有很多國有企業,所以西方很多國家都不認可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它這個邏輯是很清楚的。
大家想一想,如果過去40年,還有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既堅持了公有制,市場經濟也搞好了,國家越來越富強了,老百姓生活也越來越富裕了,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重要結論之一是應該修正的,因為馬克思主義認為公有制和市場經濟不兼容、不能統一,根本就沒有商品貨幣關系。同時也意味著西方主流經濟學認為市場經濟的天然制度是私有制這個結論也是錯的。
所以從理論意義上來說,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相統一的理論假說對已有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和西方主流經濟學,提出了巨大挑戰。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改革開放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的改革證實了這一理論假說?,F在我也不敢說已經被完全證實,這需要在未來很長時間里經受考驗。
未來怎么樣?我不知道,但至少到現在的實踐證實了我們的理論假說是對的。就算將來這一假說被證偽,或者這個假說不完全成立,也不能否認我們現在的公有制和市場經濟可以統一的理論假說就不具有科學貢獻。我們說科學就是一個理論假說,既可以被證實,也可以被證偽,不管怎么樣都是科學貢獻。
大家都知道科學哲學常舉的例子:天鵝都是白的,這是一個全稱判斷。我們看中國的天鵝是白的,俄羅斯的天鵝也是白的,亞馬遜河的天鵝也是白的,到現在為止我們發現的天鵝都是白的,這是證實??墒呛髞砣藗儼l現了少數天鵝是黑的,那不能說天鵝是白的這個理論就沒有貢獻,它會促使科學家去進一步觀察研究,為什么有少數的天鵝是黑的?大多數的天鵝是白的,少數的天鵝是黑的,兩個加起來,我們人類對于天鵝的認識就全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