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迪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農牧科學研究院,內蒙古 赤峰 024031)
保證每只蛋鴨4h的充足飲水后方可供料。喂料器要足夠保證每只蛋鴨都有足夠的采食面積。蛋鴨不可開食太晚,否則會因不能及時補充雛鴨所需的營養,致使其養分消耗過多、疲勞過度而降低消化吸收能力,造成成活率低。雛鴨一般訓練開食2~3次后,即可自己吃食,一般控制雛鴨吃食至七、八成飽。第1周齡的雛鴨也應讓其自由采食,要保持料盤內始終有飼料。一次投料不宜過多,否則不僅造成飼料的浪費,而且飼料易被污染。1周齡以后讓雛鴨自由采食。初生的雛鴨食道膨大部分還很不明顯,貯存飼料的容積很小,消化器官還沒有經過飼料的刺激和鍛煉,消化機能尚不健全,肌胃的肌肉也不堅實,磨碎飼料的功能尚弱。所以,要少喂多餐,隨吃隨給,飼槽內要稍有余食。
以正規飼料廠家推薦的飼喂量為依據,每天檢測體重,根據體重增長情況調整飼喂量。第4周的飼喂量要稍高于標準,防止后續幾周增重不達標。飼喂次數不宜太多,前3 d以8~12次為宜,隨后快速遞減,從16 d開始一次性喂料。撒料的速度要快而均勻,面積要足夠,并隨蛋鴨增長而擴大。

根據第4周末體重確定。平均體重高于標準體重,或者增重幅度較大時,采用24日齡的喂料量。平均體重低于標準體重,或者增重幅度較小時,采用28日齡的喂料量。若平均體重與標準體重相吻合,而且增重幅度比較理想,采用26日齡的喂料量。對32日齡鴨早上喂料前要稱重,根據稱重情況對29日齡時所確定的料量進行調整。
根據周末體重和增重情況確定料量。平均體重偏高,增重幅度大,首先檢查稱重數據和上一周的喂料量,如果數據無明顯偏差,則維持目前的料量,使體重逐漸接近目標體重。平均體重偏低,增重幅度小,每天增加喂料量10~15 g。平均體重與目標體重相吻合,而且增重幅度與標準接近,增加5 g以維持此生長速度。增重情況與目標有差異時,要在下一周中增加一次稱重次數,根據增重情況及時修正料量。每周飼料的增加量,要持續穩定,6~8 周增加 5~10 g,9~18 周增加 5~15g。特別注意6周左右加料幅度不要太大,否則易出現腿病。
讓蛋鴨在規定的時間內自由采食。采食時長主要取決于蛋重,還與飼料質量、氣溫等因素有關。產蛋率達到5%時要每天抽測蛋重,定時、定點、定量。每周必須清空料箱一次,以檢測實際的耗料量,同時每周對料箱清洗消毒一次。
蛋鴨體重與均勻度的控制水平及產蛋高峰、高峰維持時間長短、整個產蛋周期的產蛋總量密切相關。整個育成期的工作要緊緊圍繞此項工作進行。為了保證體重的合理增長和較高的均勻度,要控制鴨群適宜的密度和群體大小,每只鴨至少要保證0.30m2的舍內面積和0.30m2的運動場面積,每群300只為宜。要及早分群,將飼料均勻分布到舍外運動場或舍內足夠大的區域,隨著鴨的生長及時增加撒料面積。雛鴨轉到育雛舍即稱取初生重,以后每周至少稱重一次。稱重比例不少于10%,稱重要定時、定點、定人。稱重后準確計算出每棟、每圈、全群的平均體重和體重均勻度,計算體重均勻度要以標準體重和實際平均體重的5%分別計算,根據稱重結果,仔細核定出下一周的飼喂量。
根據體重和均勻度情況,將體重不同的蛋鴨按大中小調整到相應的圈欄中。若均勻度、體重狀況不太差,不進行全群稱重分群,以免導致群序的極大變動,特別是對公鴨更要盡量避免調群。每棟鴨舍為體重偏小蛋鴨設立一專門的機動小圈,每天將大群內目測體重比較小的蛋鴨單獨挑到偏小蛋鴨圈進行單獨加料飼喂,并用易辨認的顏色在蛋鴨身上做記號,便于在每次喂完料后將其挑出,單獨補完料后應將鴨子及時放回大群。
鴨產蛋適宜的溫度為13~20℃,溫度過低或過高均會引起產蛋下降。因此,保持環境溫度的相對穩定是冬季蛋鴨高產穩產的關鍵。嚴防賊風,嚴寒季節夜里應適當加溫,可適當增加飼養密度,8~9只/m2,利用鴨群的體溫來增加舍溫。舍內鋪設厚約30cm的麥秸或稻草。在鴨放出時應打開門窗通風換氣,待其回舍時再及時關閉。飼料和飲水的溫度保持在30~40℃,以減少寒冷的刺激和體熱的散失。冬季蛋鴨在外出活動時要讓其在旱地運動半小時后再下水,防止蛋鴨下水后因水涼而抽筋。一般每天放水1~2次,晴暖天氣下1h左右,陰雨天0.5h。放水時應早上遲放,下午早關,選擇背風的地點。
冬季到來之前,要調整鴨群結構,及時淘汰老、弱、病、殘鴨,以及低產鴨和停產鴨,保留生產性能好、體質健壯、產蛋正常的蛋鴨。主翼羽脫落或體羽顯著脫落,喙基部變黃,體弱,或羽毛好但個體特肥,泄殖腔小而干燥,腹部較硬、容積小、恥骨間距小,產道內無蛋的休產鴨或低產鴨,應及時淘汰。
光照能刺激鴨腦下垂體和內分泌腺的分泌,促進產蛋。冬季自然光照少,要保持高產穩產,必須補充光照。應在鴨舍內每30m2掛1只40W的燈泡,離地2m,并加燈罩。開燈補光的時間在每晚 5∶00~8∶00 和次日凌晨 4∶00~7∶00,確保光照時間不少于16h。
冬季蛋鴨需要較多熱量御寒,飼料配方中應適當增加玉米、小麥等能量飼料,添加1%~2%的動(植)物油脂,使飼料中的代謝能達到12~12.5MJ/kg,以滿足蛋鴨對能量的需要。蛋白質比例仍保持15%,多喂青飼料,定期補充魚肝油(8~10 d補充1次),同時增加蛋鴨的采食量(約10%)。由于冬季夜間長,夜里應適當補飼,以維持高產穩產。
秋末冬初鴨產蛋量逐漸下降,蛋殼變薄,此時可人工強制換羽,使蛋鴨迅速恢復產蛋。可把要換羽的鴨分開飼養,停止放牧,不補光,拔去鴨子翅膀及尾部的大毛,控制飼喂量,前兩天減少一半飼料,后兩天只喂水不喂料,待鴨背部與胸部的羽毛相繼脫落后再逐漸加料,并供給富含硫氨基酸的動物性蛋白飼料,以利于蛋鴨長毛。7~8 d后蛋鴨雙翅及尾部便會長出新羽毛,20~40d羽毛長齊,便恢復產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