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領導干部打開了事業發展、個人進步的大門,就要關上個人和家屬經商發財的窗。甘蔗不能兩頭甜。”
我國自古就有“為官發財,應當兩道”之說。既然擔任了公職,為公眾服務,就要斷掉發財的念想。時下,有的干部價值觀扭曲、內心失衡,陷入迷茫的境地,憑公權追求大富大貴,潛心謀求升官發財之道,有的甚至說“我當干部就是為了撈兩個”。大量案例證明:當官想著發財,腐敗接踵而來;欲平平安安做官,必須撥正方向。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翻閱落馬官員的懺悔錄,屢見“對黨不忠”“我不該欺騙組織”等字眼,公開場合自稱人民公仆,頭腦里根深蒂固的卻是升官發財。這也警示:少了忠誠這塊壓艙石,從政航船注定會顛簸翻滾。“人之忠也,猶魚之有淵。”忠誠是全人類的美德。如果是軍人,忠誠是天職,沒了忠誠,軍隊就沒了軍魂;如果是普通民眾,忠誠是本分,少了忠誠,人品就會打折扣;如果是領導干部,忠誠是官品,缺了忠誠,就丟掉了官德。作為黨員干部,要經常自省,不斷修煉一顆對黨絕對忠誠之心,確保人品“響當當”、做官“坦蕩蕩”。
《菜根譚》里說:“人只一念貪欲,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污,壞了一生人品。”可見,貪欲是腐敗的根源,堅定的自律才是遏制欲望的牢固堤壩。“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貪與廉、正與邪、是與非,往往就在一念之間,特別是那最初的一閃念。如果弄濕了第一只鞋,就會不復顧惜,很難保證第二只鞋子不濕。在“香風”“糖彈”面前,謹記“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的告誡,一以貫之地堅守慎言、慎行、慎微、慎獨,謹防一念之差帶來萬念俱灰。
遼寧省丹東鳳城市大梨樹村黨支部書記毛豐美始終堅持既要干事,又要干凈,過往資金能達到上億元卻分文不占。村民說:“名利對毛豐美來說沒有誘惑力。”黨員干部要以之為鏡,不為名韁利鎖羈絆,擺正金錢、權力、榮譽與事業的位置,有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順其自然的心態,把心態放平。置身于物質豐盈、充滿誘惑的現代社會,面對金錢的吸引、權力的紛爭、宦海的沉浮,惟有牢記宗旨,不忘初心,自覺斷掉非分念想,關上升官發財的窗,把為民謀福“置頂”,方能答好清正廉潔這道現實考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