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記載,東漢名臣楊震路過昌邑縣時,縣令王密為報答他過去的提攜之恩,“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說“暮夜無知者”。楊震斷然拒絕,“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王密聽后,羞愧而出。宋代錢時評價楊震:“常存此心,內省不疚,暗室屋漏,無異十目十手之時,則庶乎其不欺矣。”
不自欺,則意念一動自知自明,貪欲一起自省自警,不待別人提醒,自己就能防貪于未然,去惡于無形。對共產黨人來說,做到不自欺就是做到“慎獨”,即使無人監督的時候,也不做任何壞事。敢于真誠面對自己的內心,三省吾身,時時“觀照”和監督自己的內心狀態;敢于坦誠面對自己的問題和不足,敢于自我革命、自我批評,處處察覺和矯正自己的行為偏差,做到內心坦蕩光明。如此,才能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灑脫之境。
近年來,各地各部門狠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馳而不息糾“四風”,廣大黨員干部工作作風煥然一新。但也要看到,有的單位、有的干部轉作風僅在“臉好看”上做文章,雖然表面上變成“門好進,臉好看”,但還是“事難辦”,群眾對此意見很大。這種形式化、不走心的“偽熱情”更容易傷害群眾感情。
以心換心、以情換情,是最樸素的交往之道,也是為民服務的基本要求。誰在真心為群眾辦實事,誰在群眾面前裝樣子,群眾看得最清楚,心里最明白。黨員干部做到真心實意服務群眾,必定要對群眾懷有樸素的情感,從內心深處尊重、愛護群眾,以人民利益為重、以人民期盼為念,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多干讓人民滿意的好事實事,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我們黨始終擁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學問要不知足。
——中科院院士裘法祖
性格寫在臉上;人品刻在眼里;生活方式顯現在身材;情緒起伏表露于聲音;家教看站姿;審美看衣服;層次看鞋子;投不投緣,吃一頓飯就能知道 。
——只要有足夠的閱歷,其實,“人是可以貌相的”
失言致人取禍,多言令人生厭,虛言被人看輕,輕言為人所辱。
——說話之道
多走了神,少走了心。
——這是我們對工作不滿的根源。我們總是一邊抱怨工作壓力大,一邊拖到最后
父母在,有鎧甲;子女在,有軟肋。
——軟肋賦予我們責任,鎧甲教會我們無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