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我國圖情檔領域的譜牒研究:兼與史學、社會學范式比較

2019-01-19 17:40:16王新才
圖書館論壇 2019年3期
關鍵詞:研究

王新才,謝 鑫

0 引言

譜牒,或稱家譜、族譜、宗譜,均是記錄家族世系源流的文獻。我國譜牒編撰可溯及商周時期,隨宗族制確立與發展,雖形制、結構和功能有所變化,但大體上可以說編修不輟。譜牒之重,世人皆知。由于譜牒除了記錄家族淵源之外,往往還留存有史志所未及注意或記錄的細節,它們成為了珍貴的史料之一。

譜牒的價值發現以及跳出宗族本位對譜牒的科學研究始于近代。史學、社會學和圖書館界較早參與其中,均有論著發表[1]。譜牒在新中國成立后不久即因傳統宗族關系解體逐漸停止編修,在隨后的政治運動中更遭遇無情損毀[2]。待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后,編纂和研究熱潮才再次出現。在CNKI中用“譜牒”進行題名檢索,可以發現,截至2017年,共有381篇文獻,按數據庫學科專題分類確定各自學科屬性,歷史學占71%,圖情檔占20%,其余主要是民俗文化等社會科學領域。文獻情報機構是譜牒的收藏主體,圖書情報檔案學是譜牒研究當然的參與者。那么本領域的相關研究具體如何,特色何在,在信息時代學科發展背景下是怎樣的走向?都是我們需思考的問題。事物的特點與意義相比較而存在,并因適當的比較而相得益彰。因此,下文回顧近40年我國圖情檔領域譜牒研究,將之置于“自我—他者”的對視中,即與史學、社會學比較,照見研究應有趨勢。

1 文獻獲取及處理方法

獨立研究對象是學科成立的根本條件,理論體系和研究范式的完善,代表學者、著作、學術組織和刊物的具備,則分別從內外建制上標志著學科走向成熟[3]。學術期刊是知識成果的集中展示平臺,反映了該學科研究動態和走向。圖書館學、情報學與檔案學研究對象各異,決定了三者研究取向的分殊;但另一方面,它們同屬一個一級學科,聯系緊密,相較于其他領域,研究范式無疑更具相似性,成果發表多有交叉。這種相似與交叉,使得從整體上考察圖情檔的譜牒研究,并與其他學科進行比較成為可能。同時,學科差異的存在,為學科間的交流提供了原動力,進而推動研究深入。

為此,我們在初步檢索基礎上,優化策略,限定條件。具體操作如下:時間截至2017年底,以“譜牒”或“家譜”或“宗譜”或“族譜”或“家乘”為題名檢索關鍵詞,在CNKI中檢索圖情檔領域的26種CSSCI期刊(含擴展版),獲得125條記錄,刪除通訊報道,得到116篇論文。對于史學與社會學,我們采取同樣方法,在CNKI和萬方數據庫中,對CSSCI(含擴展版)所收35種史學、16種社會學期刊進行檢索,去除非研究性及《禪門<曹洞宗譜>》等干擾性文章,分別得159篇和8篇論文。檢索結果中,圖情檔的研究始于1979年,史學始于1981年,社會學最早見于1993年。分別下載論文的題錄信息,經關鍵詞控制、清洗后導入CiteSpace進行聚類分析。知識圖譜顯示了圖情檔領域的研究相對集中,關鍵詞在“譜牒”“圖書館”“目錄”“檔案”“關聯數據”等節點有明顯聚集;史學、社會學研究主題既多且雜,“譜牒”“明清”“徽州”“宗族”“人口”等詞頻較高。CiteSpace這一分析工具的使用,可幫助我們把握宏觀態勢,但畢竟屬于遠距離觀察。故而筆者下載檢索所得全部文獻,希望得到一種基于文本研讀的內容梳理和學科反思,至于論文外部特征的分析則非本文重點了。

2 我國圖情檔領域譜牒研究回顧

譜牒作為文獻資料被保藏,從而進入圖情檔視野,因此可以說本領域譜牒研究依托業務展開。文獻梳理反映出其總的脈絡是由研究譜牒本身轉向譜牒館藏建設開發,在后者以技術革新為界分為傳統與現代,整個進程穿插著資源揭示和以譜牒為切入點的拓展研究。

2.1 關于譜牒的研究

譜牒研究以價值重申為發端。之所以用“重申”,是源于家譜曾被視為“四舊”遭到棄置、毀壞,始于1970年代末的價值探討再次強調了該世紀之初的研究論斷。從文獻資料角度看,幾乎任何事物的現時用途都有別于產生它的目的,譜牒亦復如此[4]。參照雙重價值理論,成為檔案的記錄①于形成者有原始價值,于利用者有從屬價值[5]。譜牒尊祖敬宗、尋根問源,對宗族而言此乃第一位;但利用者更重視其史料價值,與特定領域結合,便產生具體應用[6-7],作為精神紐帶還可助力經濟建設[8]、統戰工作和民族團結[9]。王云慶將它們均歸入文化價值,另點明譜牒的社會意義——宏觀上與社會政治之間的依附、反射關系,微觀上對社會個體、群體所產生的認同感、約束力[10]。換言之,家譜不僅具備文本信息價值,還有作為行為方式的工具價值,體現出價值認識的系統化和深入化。沿此思路,謝琳惠論證了譜牒及家族文化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11]。

譜牒價值研究勢必涉及屬性問題。對此,圖書館界視譜牒為史料文獻的一種,檔案界從修譜目的及家譜內容入手論證了譜牒應屬檔案范疇[12]。然而,譜牒不斷演化,決定它不可能成為完全意義上的檔案。基于族權與政權的重合以及譜牒在人事管理活動中的作用,鄧紹興認為譜牒是最早的人事檔案,隨國家官吏任選制度改革,二者在歷史上經歷了戰國和唐代的兩次分離[13]。焦艷婷以現代檔案的憑證和參考價值為判定依據,認定非文字形態時期的家譜僅留有信息內涵,甚至可說全無檔案屬性[14]。從歷史上看,除皇族與孔府家譜外,宋以后譜牒已從族人身份證明逐漸變為家族組織存在的表征。祝虻認為是基層社會變遷和譜學發展,使譜牒完成了從族人檔案到家族檔案的屬性轉換[15]。由此可見,譜牒雖然具有圖書形制,性質卻需具體看待,應充分考慮其家譜發展史及其現實收藏情況,相應的資源建設需要多種文獻機構協作及推動。

譜牒與宗族并生,宗族變遷推動前者演進并打上了時空烙印。時間指向即產生與發展的歷史。譜牒起自商周,辨別士庶、擇定婚姻、征發徭役等主觀需要促成它在魏晉南北朝的繁榮[16],客觀環境是此時用于選官的九品中正制[17],以及家族遷徙、華夷雜處的現實情況。唐朝譜牒延續上一時期的部分特點,但姓氏排序已轉為以現世門第為依據,迎合政治需要。楊小紅指出官修譜牒在唐的由盛而衰蘊含著質的變異,漸漸為強調社會意義、重視家族歷史的私修譜牒取代[18]。明清時期譜牒大盛,長江中下游流域及以南地區,因地理環境獨特、人文昌盛、宗族制完備及經濟發達,產生了數量眾多的家譜[19]。它們從私家手中流出,經收購、征集最終進入公共文獻機構,令譜牒有了雙重地域屬性。所以,譜牒特征研究有集中于家譜歸屬地者,如湖南[20]與福建[21]等地;有注意收藏地者,如中國大陸以外公藏機構[22]、寧夏圖書館[23]等,為古籍調查、譜牒開發奠定了基礎。

2.2 譜牒館藏建設與開發研究

信息保存、組織、利用是現代圖書情報檔案學的核心,譜牒館藏建設與開發因而稱得上最具本領域特色。因圖書館收藏古譜最多的緣故,圖書館學于此用功最勤。圖書館學自產生后歷經文獻處理、信息技術和知識處理三個范式,與之相應,譜牒館藏研究以技術應用為界,分為文獻入藏、書目控制階段和面向利用的數字資源組織與開發階段。

收集乃館藏建設第一要務。張希周[24]、許華安[25]從思想認識、具體方法等層面討論了譜牒征集整理;黃霄羽提出館藏建設“以人為本”和提供服務“以民為重”的原則[26]。入藏之后,編目及咨詢服務得到了關注[27]。根據譜牒與傳記記載對象、范圍的不同,桑良知認為譜牒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中應單獨立類、細分子類,而非從屬于傳記、籠統立類[28]。依照《古籍著錄規則》著錄時,需結合譜牒特征制定細則,明確題名、譜籍、著者等條目[29]。從20世紀90年代起,檔案館、圖書館等繼承古典目錄學優良傳統,相繼編纂了《中國家譜綜合目錄》《浙江家譜總目提要》《中國家譜總目》等大型書目。圍繞它們,學界產生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肯定成績的同時,也指出了不足,如體例不純、凡例不清[30],歸屬地錯誤、收藏單位或刊刻地作為譜籍著錄[31]。

21世紀以來,數字資源建設愈發重要,于譜牒亦有此趨勢,體現在家譜編輯手段自動化,載體形態數字化,開發利用網絡化[32]。譜牒資源清查及各類家譜工具書的編撰出版為數據庫建設提供了支撐。譜牒數據庫建設經過了目錄數據庫到全文數據庫的建設歷程,張奇提出在全文數據庫建設的基礎上適時建立全國家譜聯合目錄數據庫,最終建成網上家譜人名信息數據庫,實現對譜牒核心內容世系圖的全面檢索[33]。家譜數據庫的建設關鍵是主體數據內容確定和多條件檢索系統設計[34];陳曄通過“浙江家譜數據庫”及檢索系統的建設實踐,基本解決了家譜數據描述格式、繁簡字轉換、數據排序、從數據庫中自動生成并輸出全文以及提供多種檢索方式等問題,為數據庫開發提供了示范[35]。

數字化時代,文獻級別的信息系統已不能滿足用戶需求,圖書館組織對象已從文獻轉向信息和知識,組織方式也從信息組織到知識組織的發展過程之中。語義萬維網技術尤其是關聯數據技術有助于加強譜牒規范控制,對姓氏、年代、人名、地名等字段數據采用概念匹配,增強必要的準確性,實現聚類功能和關聯關系發現[36];建立知識本體可解決家譜多粒度知識和家譜管理模型中靜態知識的描述與動態知識的演化問題[37]。上海圖書館作為全世界譜牒收藏量最大的機構,在此方面作了嘗試:以家譜數據為起點,構建了基于書目框架本體設計的歷史文獻數據服務平臺,相關技術的應用使它可提供針對普通用戶的尋根搜索服務和針對科研人員的數據挖掘服務,支持書目控制的可持續發展[38]。這些研究與實踐不僅對譜牒資源開發,而且對所有文獻機構的知識服務都有借鑒意義。

2.3 譜牒拓展研究

譜牒潛在的價值,只有通過具體運用才能轉化為現實效用。當深入譜牒文本內容并將視野進一步擴大,拓展研究已指向了與之相關的行為、業務,以及譜牒背后的歷史文化,見仁見智,各擅勝場。

譜牒作為文獻實物,它是文獻事業的反映;作為館藏,它與機構業務相關。丁紅通過調查,發現木活字為浙江譜牒的主要版本形式,認為浙江家譜在中國木活字印刷史上具有特殊地位,當代木活字印刷文化綿延不絕的生命力主要在于家譜纂修過程中市場機制的激活作用[39]。同是針對《中國家譜總目》,陳旭紅從其收錄探討了公共圖書館地方文獻資源建設問題,由公眾需求、館藏特色、時局發展和地方實際出發,以點帶面,建立收集、整理、利用的良性循環[40];李勇慧則從合作編目著眼,分析了圖書館共建共享的運作機制[41]。林紅狀以南開大學圖書館家譜研究文獻數據庫為例,提出了高校圖書館古籍特色數據庫建設思考,如發揮大學圖書館教育職能,提升數字化服務能力等[42]。

跳出圖書文獻事業,在其他史實考證上,石光偉運用《石氏家譜》考訂出打牲烏拉總管衙門始建于1644年,負責人為石氏先祖吉巴庫[43];同樣使用譜牒材料,張曉光根據《付察哈拉家譜》及《吉林通志》等記載,確定該總管衙門設置于1657年[44]。這從側面反映出譜牒作為史料在研究中的局限,使用者需謹慎對待,多方求證。李淑清考證了清代福建廈門水師提督陳汶環的《陳氏宗譜》及后裔情況,梳理出陳氏家族族源、發展和遷徙歷史,表彰了陳汶環在保衛黑龍江領土等方面所作貢獻[45]。鄭幸利用上海圖書館所藏《慈溪竹江袁氏宗譜》確證了袁枚原籍浙江慈溪的說法,同時增補了他的若干生平事跡[46]。

3 與史學、社會學范式下譜牒研究的比較

史學是一門揭示社會歷史進程的科學,由此不難推知圖書情報檔案學與它的學科差異。圖情檔側重資源管理,史學致力于使用資源獲得更大發現。作為典型的文獻驅動或材料支撐型研究,開展歷史研究第一步就是從文獻中獲取第一手資料。具體到譜牒,便是隨文入觀,以臻妙境,即以資料發現為先導,繼之以深入研究。這中間,由于傳統文獻學的交集,史學的譜牒研究與圖情檔有一定重合和交互,但更多是由學科范式導致的不同。

首先,二者重合體現為《文獻》《歷史檔案》等期刊上存在大量譜牒“發現”“考述”類文章。重合之外,圖書文獻機構所編書目得到史學界肯定,學科互動與交叉發文不容忽視。歷史學者李曉方關于明清縣志族譜化的研究[47],以及張愛華所提出的清代縣志與族譜“在編纂過程中出現了官民互動密切、雙向流動頻繁的重要動向”[48],顯然是圖書館員王燕飛所持“家譜與方志關系密切”[49]論點的深化。發文方面,圖情檔不少文章發表于史學刊物,如楊冬荃介紹了歷代皇族譜牒的源流演變、修纂制度和流傳情況[50];董潤麗、朱永慧對吉林大學所藏21種稀見抄稿本家譜作了敘錄[51];陳建華按譜籍統計各省市族譜存量,認為是經濟條件、譜牒文化及修譜機制的差異導致了數量的懸殊[52]。歷史學者王開隊借鑒中國歷代人物傳記數據庫和中國歷史地理信息系統的技術路徑,探究了存世徽州族譜中人物和地理信息數據化的可行性、基本原則及難點[53],成果發表于圖書館學期刊。分屬圖書館和歷史系的王志雙、王菲菲由《虎邱林氏族譜》切入,揭示家族歷史溯源過程中的粉飾和虛構現象,同時解釋了何以元代譜牒研究缺失——與該時期儒家傳統斷裂及相關記述鮮見有關[54]。

其次,在家譜史及相關宗族史方面,史學研究者發揮他們的特長,做了大量工作,尤其是在氏族由來、譜牒產生與發展、譜牒與方志關系、譜學與譜例變化、譜牒作用價值等問題上[55-56],足以與圖情檔領域研究相互啟發。翟屯建比較明中葉近世家族制度形成以后的徽州公修族譜與私撰家譜,指出作為主要形式的公修族譜規模與篇幅更大,多刻板流傳,體例完備,內容豐富,反映的是文獻歷史,而私撰家譜則規模較小,多抄本,更接近于歷史實態[57]。錢杭討論了山西沁縣族譜中“門”的概念,立“門”既與移民宗族在沁縣的發展階段有關,又反映了族人以整合兄弟關系來增強宗族內向性和凝聚力的要求,“門”及“門”型系譜構成中國“房”型系譜之外的另一種世系學實踐類型[58]。以他們為代表的研究,歷史興味更濃,自然是由史學訓練和人類社會學影響所致。對譜牒、祠堂等宗族設施及活動的考察,豐富了對宗族及其制度的認知,對文獻整理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此外,史學研究者對材料的敏感令其目光并未局限在譜牒及宗族本身上,例如,林金枝從福建僑鄉族譜探討了南洋華僑出國原因、歷史、人數及僑居地區分布趨勢等問題[59];趙發國據家譜資料繪制了各家族世系外遷人口表、外遷分布表、外遷人口婚姻表,以此分析清代登萊二府的人口遷移[60];基于對民國徽州譜牒所載族規家訓的考察和分析,徐國利描畫了民國時期基層社會職業觀變遷情況[61]。值得一提的是,研究中也有涉及我國藏書史者,如卞孝萱以《丁氏家譜》所記慈善活動為資料窺測其財力,揭櫫丁氏溯江沿黃、營業燕齊,方建成八千卷樓的歷史[62]。譜牒作為研究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史,特別是明清社會的重要史料,其價值在此得到充分體現。它們揭示了文本之下的時代背景、社會結構、文化意識,主題不一而足。圖情檔領域的拓展研究雖有類似者,但畢竟是少數,且與研究者的教育背景相關。

當今歷史學在敘事傳統之外,還有社會科學化和科學化兩個趨勢,前者分析方法強調理論視野與實證結合,后者主張采用一切科學分析手段和工具解讀海量史料[63]。前文所述許多研究業已擺脫傳統敘事手法,采用了量表統計或計算機處理技術,具有明顯的實證主義和技術工具傾向。在這點上,社會學領域表現更為強烈。社會學是研究社會問題及人類群體的學問,因此與其說它以譜牒為研究對象,毋寧單純說是以之為材料。世系作為譜牒基本內容,就古代而言,它往往比官方的丁戶數據更為翔實可靠,可用于了解人口消長、遷徙。事實確實如此,社會學的譜牒研究基本集中于人口學領域,如陳干華通過對譜牒所錄生育、性別、婚姻、壽命及遷居等數據的統計,總結了客家人口歷史發展規律[64];陳熙以家譜人口數據構建虛擬的家族支脈,得出結論:僅有13.61%的人在經歷清朝兩百余年生存競爭后,能夠擁有后代[65]。人口研究之外,也有學者通過對譜牒凡例、族規等文字敘述的解析,考察中國婦女地位變遷[66]。總之,社會學研究已遠遠逸出了圖情檔的研究范疇,學科及研究的差異性不言而明。

4 圖情檔領域譜牒研究前瞻

圖情檔與史學、社會學譜牒研究范式的比較,屬于學科交流,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給該領域工作和研究以他者及用戶的視角。圖書情報檔案學整理文獻、保存信息、傳播知識,在譜牒研究中的角色,恰是其在現代學術體系乃至社會發展中定位的縮影,因為研究內容與文獻情報事業相關,圖情檔往往“為他人作嫁衣裳”。這并非說我們的研究層次低于傳統人文社會科學,更不是說研究徒勞無功,而是學科各有側重、分化發展使然。此種情形下,圖情檔學科何以自處,是一個必須思考的問題,這成為本領域譜牒研究前瞻的出發點。

4.1 明確本學科研究特色

譜牒不為某一學科專有,雖然出發點一致、取徑不同,也能達至不一樣的境地。以歷史學和社會學為例,二者的譜牒研究同會涉及社會問題,但是史學面向過去,作縱向說明,社會學面向未來,是橫向闡釋。專業產生價值,唯有專業研究才能避免雷同,彰顯存在意義。因而,圖情檔欲在譜牒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不能不明確該領域研究特色——增加館藏的基礎上,以文獻學、版本學、目錄學眼光與手段整理、修繕和保護古譜,更為關鍵的是面向科研和利用的數字資源建設研究。這既是過去40年圖情檔譜牒研究的核心內容,也是與其他學科相比最具有優勢的部分。

譜牒是一種具有圖書形式和檔案屬性的知識載體,即文獻,由此出發,圖情檔領域的研究都有落腳點,涵蓋古籍整理、檔案建設和知識組織。雖然譜牒資源建設的研究和實踐早在本世紀初已然開始,但其中的一些設計方案、計劃建議仍停留在設想階段,目前尚無全國性家譜學術平臺與綜合門戶網站,而部分已建成的數據庫無法穩定使用②,檢索尚且不易,遑論其他。同時,因家族的存在及家族文化的弘揚,新修譜牒持續增長,相比以往,它們外形更多樣,內容更豐富,表達手段更先進[67],其編撰可能從傳統的、集體的、鄉村社會的配套儀式變成個人的、存在于城市和網絡空間的孤立的儀式[68],對于這部分新生資源的保存是資源研究的應有之義。圖書館扮演著社會文化均衡器角色[69],檔案是社會記憶的建構行為和結果[70]。鑒于譜牒的價值和屬性,其館藏建設、文本解讀及開發利用,對文獻及文獻機構功能作用的發揮有著積極作用,有助于推動研究從館藏小文本向社會大文本的轉變,參與到社會文化互動中。

4.2 圖情檔領域協調合作

回歸譜牒資源本身,目前存世的古本譜牒約50000種,公藏于各圖書館、檔案館和博物館等多種文獻機構,尤以圖書館為最多。1997年出版的《中國家譜綜合目錄》由國家檔案局聯合南開大學歷史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北京圖書館(現名為國家圖書館)等機構聯合編撰,上海圖書館因未及整理而沒能參與。2005年,由浙江省、市、縣三級圖書館、檔案館、方志辦等聯合編纂的《浙江家譜總目提要》問世,鄞州區檔案館所藏13種家譜卻未能收入[71]。窺一斑而知全豹,由于機構性質、所屬系統隔閡,我國各機構間文獻共享水平還待提高。這對圖情檔領域譜牒研究造成了物質層面的阻礙,也不利于其他學者利用。較為明顯的是,盡管檔案學界視譜牒為一類檔案,但由于手中所占資源較少,因而研究多止步于價值、性質及演變史等理論探討。

圖情檔領域內的協調合作,在實踐方面是推動各機構數字資源的共享與整合;在研究層面,則是相關平臺技術、制度的設計;至于譜牒,還需在資源組織建設中發揮各自所長。圖書館學側重信息資源的組織,檔案學擅長文獻保護與信息保存。回顧我國圖情檔譜牒的研究歷程,不難發現情報學期刊文章的缺位,但它們三者本是相互交融,在信息開發、知識服務中很難說沒有情報學的“魅影”。史學和社會學相通之處,在于它們均強調客觀材料的獲取,甚至主張竭澤而漁地發掘和占有資料,屬于用戶層面。從其研究模式及傳統譜牒特征的角度考慮,需要加強實體譜牒修復與辨偽、多版本對校和殘本補配等技能;而數字資源的組織,則需解決圖像轉換、提高繁簡字轉換和手寫印刷體辨識準確率、考慮到量化研究、文字與數字轉換等技術。在字符全文數字化的前提下,要充分兼顧時空特征,支持聚類分析、數據挖掘和可視化等功能,帶動方志等其他類型古籍資源的整理與開發,多角度為用戶呈現所需資源,為知識探索與生產提供更多可能性。

4.3 借鑒與跨學科合作

梁啟超有曰:“盡集天下之家譜,俾學者分科研究,實不朽之盛業。”[72]然而,譜牒數目巨大,所涉甚廣,分科是必然,合作也是必需。譜牒中有文字、有圖表,有大量人、地、時、事、物信息,對于習慣了在有限資源集合中精耕細作的人文社科學者而言,單純依靠人工的爬梳剔抉,難免望洋興嘆;對于掌控譜牒資源的圖情檔工作者來說,倘或缺乏大膽假設和歷史的比較眼光,那么也無從完全發掘這些陳舊資料的潛在價值。所以圖情檔的譜牒研究不應當是封閉、保守、孤立的,歷史學在文獻整理方面的成果應積極吸收;涉及到社會記憶、文化記憶保存時,書齋研究之外,社會科學的田野調查、民族志等研究方法均可為我所用;同時,將譜牒視為編者意識結構及社會性、文化性規范的記錄加以解釋,這一研究思路也值得借鑒。

中國圖書館學的形成是西學東漸、舊學新知共同作用的結果。近30年來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經歷三次演變,分別以文獻、信息資源和知識為邏輯起點[73]。圖情檔領域的發展轉型,既跳出了傳統文獻學的園囿,又與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等漸行漸近。在人文社科領域,技術體系對學術資源組織、研究手段變革,甚或是研究范型轉換的影響同樣顯而易見。從索引、通檢工具書編制開始,到藉由網絡及數據庫博引史料的“e-考據”,運用數學方法研究歷史的“計量史學”,再到如今方興未艾的數字人文,雖然這幾者研究進路不一,但其本質相似,均強調批判性思維與技術工具的結合。這一切都為圖情檔與史學、社會學等在譜牒研究乃至更多領域的合作創造了機遇。

事實上,上海圖書館已就譜牒數字人文開始了探索。夏翠娟、張磊利用關聯數據的知識組織功能,制作“上川明經胡氏”的家族遷徙圖[74],其出發點是圖情,研究結果無疑是溝通史學和社會學的,實現了傳統人文研究難以輕易完成的對語料文本在更大趨勢上的考察。數字人文是多學科研究者在問題意識下的集聚,最終導向人文主義的學術產出。其技術體系包括數字化技術、數據管理技術和數據分析技術、可視化技術、VR/AR技術、機器學習技術等[75]。圖書情報檔案學在這些方面的優勢決定它應該參與進來。同時,學科定位在某種程度上暗示在這一研究模式中,該領域最重要的角色為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資源建設,正如譜牒研究中一樣。人文研究還涉及文學、哲學、語言學、藝術學等領域,蘊藏豐富的譜牒固然是一個小的方向,但不失為圖情檔與史學、社會學發生更多關聯而創造良好的開端,有利于在實踐中建設開放的學術文化,探索跨學科運行機制。

5 結語

圖情檔領域的譜牒研究歷程,可以說是學科發展的映射,體現著傳統與現代的交織。通過學科間的對視與交流,圖書情報檔案學能夠于譜牒領域明確定位,與其他學科的互動合作中揚長避短。本文通過梳理期刊文章角度來回顧譜牒研究歷程,提高可操作性的同時,也有一定的局限,如專業期刊之外,尚有大量的綜合類期刊和學術專著遺漏;研究者的教育背景未能深入考察,對于學科交叉機制研究不足。

注 釋

①黃坤坊等人在翻譯該書中文版時(檔案出版社1983年出版),將原書中“Records”一詞譯作“文件”,筆者傾向于將其譯為“記錄”。

②筆者于2018年4、5月間多次訪問譜牒相關數據庫及網站,其中“中華尋根網”、國家圖書館“中國譜牒庫”等均不可用。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xxxxx免费视频| 久久青草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1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电影|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亚洲欧美另类专区|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三区五区| 国产成人精品在线| 伊人久久福利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四区| 国产第四页| 欧美日韩第三页|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免费a在线观看播放| 手机在线国产精品|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国产主播喷水|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 中文成人在线| 亚洲h视频在线|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国产视频欧美| 91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伊在人亚洲香蕉精品播放| 老司机午夜精品视频你懂的| 嫩草国产在线| 色成人亚洲| 不卡无码网| 色亚洲成人|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在线观看的黄网|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色国产视频| 午夜福利网址|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本国产综合在线| 国产不卡一级毛片视频| 国产网站在线看|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亚洲男人的天堂网| 99资源在线|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一区二区| 久久美女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3p视频|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国产午夜无码专区喷水|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优播| 无码中文字幕精品推荐| 欧美日韩国产一级| 婷婷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91麻豆|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国产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色婷婷|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在线播放国产一区|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 午夜福利 张柏芝| 中文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欲色| 日韩av无码DVD| 无码AV动漫|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91美女视频在线| 亚洲综合九九|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国产丝袜无码一区二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