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超 張恒



摘?要:
五峰高山辣椒是最近幾年發展起來農民脫貧致富的產業,產品質量好,屬于綠色產品,農民平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667m2以上。本文對高山辣椒的主要病蟲害的防治措施進行研究探討。
關鍵詞:
立枯病;青枯病;碳疽病;灰霉病
中圖分類號:S436.41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1230034
五峰高山辣椒是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比較熱門的蔬菜品種之一。五峰地處鄂西南山區武陵山山脈余脈,森林覆蓋率達81.4%,五峰海拔800m以上,可耕地面積8萬hm2,常年種植辣椒面積0.2萬hm2,產量近8000萬t,是全國首批105個農產品安全縣之一。五峰高山蔬菜生產自然環境優越,土地肥沃、無工業污染,菜農在種植蔬菜時主要以農家肥為主,少量施用復合肥,菜農種植的同一品種蔬菜在同一環境的不超過1.5hm2,種植模式是林中有田、林中有菜,蔬菜品質好,屬于綠色無公害蔬菜,產品遠銷上海、南京、義烏、成都、重慶、長沙、武漢、南昌等大中小城市,常被搶購一空。
1?苗期的病害
1.1?立枯病
小苗和大苗都有可能發病,幼苗發病時幼莖或莖基部產生橢圓形暗褐色病斑,早期病苗白天萎蔫,夜間恢復,隨后病斑逐步凹陷,并擴大繞莖一周,有的木質暴露在外,最后病莖縊縮,整個植株死亡,如圖1。病害的防治期苗床可用70%噁霉靈加福美霜或50%托布津,可增強植物的抗病能力,一般用1~2次即可防治。苗期噴撒植寶素或磷酸二氫鉀具有壯苗、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1.2?灰霉病
在苗期至成株期均可發生。成株期為害葉、花、果實。葉片受害多從葉尖開始,初成淡黃褐色病斑,逐漸向上擴展成“V”形病斑;莖部發病產生水漬狀病斑,病部以上枯死;花器受害,花瓣萎焉;果實受害,多從幼果與花瓣粘連處開始,呈水漬狀病斑,擴展后引起全果褐斑,病健交界明顯,病部有灰褐色霉層。主要苗期發病時子葉頂端退綠變黃,后擴展至幼莖,溢縮變細,使幼苗莖折斷枯死。葉片發病初時葉外沿退綠變黃并產生白色霉層,發病末期可使整葉腐爛而死。莖桿發病產生水漬狀小斑,表面葉片產生白色的霉層,嚴重時病斑可繞莖桿一周,引起病部以上的莖、葉枯死。果實發病時初期被害部位的果皮呈灰白色水浸狀、表面密生灰白色霉層,如圖2。
1.3?疫病
辣椒疫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全生育期都可發生,病害嚴重時可發生大面積死亡,造成辣椒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染病幼苗莖呈水浸狀軟腐,致上部倒伏,多呈暗綠色,最后猝倒或立枯狀死亡;定植后葉部染病,產生暗綠色病斑,葉片軟腐脫落;莖染病亦產生暗綠色病斑,引起軟腐莖枝倒折,濕度大時病部可見白霉;花蕾被害迅速變褐脫落;果實發病,多從蒂部或果縫處開始,初為暗綠色水漬狀不規則病斑,很快擴展至整個果實,呈灰綠色,果實軟腐,病果失水干掛在枝上呈暗褐色;基部苗期發病先在莖基部形成迅速溢縮呈猝倒或晚腐而死。果實和莖受害,特別是莖基部最易發生,先從蒂部浸入初生綠色水漬狀病斑,在高溫條件下,病果表面著白色霉層,干燥后病果變為暗褐色的僵果。
1.4?青枯病
是馬鈴薯、西紅柿、茄子、辣椒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常見于成株后。主要是土壤傳播的一類細菌性病害,病菌通過作物根部傷口浸染,一旦病菌侵入作物后,進入維管束并通過增殖堵塞疏導系統,使水分不能進入莖葉而引起青枯,病菌一旦進入維管束就很難清除,因此生產上主要以預防為主。主要癥狀為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莖葉仍保持綠色,病莖的部位用手擠壓有白色菌遺排出。在高溫高濕、重茬連作、田間積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況下更容易發生。
1.5?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危害將近成熟的辣椒果實,特別在高溫季節,葉片或果實受到灼傷發生染病,先出現濕潤狀,褐色橢圓形或不規則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現明顯環紋狀的橙紅色小斑點,后轉變為黑色小點,天氣潮濕時溢出淡粉紅色的粒狀物,病部變薄成紙狀,易破裂。葉片染病多發生在老熟葉片上,產生近圓形的褐色病斑,亦產生輪狀排列的黑色小粒點,嚴重時導致落葉,莖和果梗染病出現不規則短條形凹型的褐色病斑,干燥時表皮易破裂,如圖3。
1.6?細菌性條斑病
病菌借風雨或灌溉水傳播,從葉片傷口處侵入。在田間點片發生,主要為害葉片。成株葉片發病,初呈黃綠色不規則水浸狀小斑點,擴大后變為紅褐色或深褐色至鐵銹色,病斑膜質,大小不等。干燥時,病斑多呈紅褐色。該病擴展速度很快,1株辣椒上個別葉片或多數葉片發病,植株仍可生長,嚴重的葉片大部脫落。細菌性葉斑病病健交界處明顯,但不隆起,別于瘡痂病。
1.7?病毒病
辣椒病毒病有2種表現類型,斑駁花葉型和畸形叢枝型。斑駁花葉型主要表現為植株矮化、葉片呈黃綠相間的斑駁花葉,葉脈上有時有褐色壞死斑點,主莖和枝條上有褐色壞死條斑。畸形叢枝型主要表現畸形叢生,葉脈褪綠,出現斑駁花葉、葉片增厚呈線狀,莖節間縮短,有時枝條叢生,后期植株矮化,果實上出現深綠色和淺綠色相間的花斑,有疣狀突起,果實畸形易脫落。在高溫、強光、干旱及有蚜蟲為害情況下容易發病,7月上旬為病毒易感期,果實膨大時期缺水干旱、土壤缺鈣、鉀、鎂元素易發病。
2?辣椒蟲害的種類
2.1?地老虎
在苗床和幼苗期易發,主要危害根部。
2.2?蚜蟲、煙青蟲
在苗期至全生育期易發,主要危害花蕾、花、果實,造成落花、落果及果實腐爛。幼蟲的體色夏季一般為綠色或青綠色、秋季為淡褐色和赤褐色,背上散生白色小點。煙青蟲的卵多產在中上部葉片、背面葉脈和花蕾萼片、幼嫩葉片上;蚜蟲主要棲息在葉背面、嫩梢、嫩莖上吸食汁液。辣椒幼苗嫩葉及生長點被害后葉片卷縮,危害嚴重時整張葉片卷成一團、生長停滯、整株萎蔫死亡。
2.3?螨類
主要有紅蜘蛛、白蜘蛛,主要危害嫩葉、花、幼果等。受害葉背呈灰褐色或黃褐色,具油漬狀光澤或油浸狀,葉緣向下卷曲,嚴重時辣椒落葉、落花、落果。
3?病蟲害的防治
3.1?科學選種
生理性病害: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在播種或栽種時選擇均勻一致健康種子種苗。
3.2?化學防治
對害蟲一般用5.7%的阿維菌素甲酸鹽或蘇云金桿菌,每隔10d噴霧1次即可防治。
細菌性病害有立枯病、晚腐病、細菌性葉斑病、瘡痂病、青枯病、病毒病等常見性病害。一般用烯酰嗎啉胍、甲霜錳鋅、代森錳鋅、惡霉靈,交替使用2~3次即可防治。
真菌性病害有灰霉病、炭疽病。在發病初期用1.5%苦參堿蛇床素1000~1300陪液,或者用病毒A,交替使用2~3次即可防治。
3.3?物理防治
辣椒屬于茄科作物、在種植時盡量避開前茬是馬鈴薯、番茄、煙葉種植的田塊,在播種之前利用晴好天氣曬種,這樣能減少很多病蟲害的發生。
在選擇栽種田塊時盡量選擇避風向陽坡度在1°~3°的田塊、在育苗播種時用水溫度3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h,防病壯苗。移栽苗盡量選擇健壯苗?;蚊?、發病苗盡量不要移栽,可以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種植辣椒時必須開廂起壟,這樣有利于排水和田間操作。大雨過后要及時排水,用惡霉靈和其它殺菌藥進行消毒。開廂起壟每壟寬80cm,即50cm壟面,30cm的走路。為了防止日灼病的發生,在栽種辣椒時每2行種植1行玉米,每行株距在80cm留雙株,每667m2田地大概種植玉米6~800株,可收獲玉米5~300kg,另外增加收入5~600元。這樣種植既防止日灼病發生也增加菜農收入。
參考文獻
[1] 戚洲鵬. 無公害高山辣椒高效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 2009(5):39.
[2]尹志海. 辣椒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 2016(1):69.
[3]劉立巖. 小辣椒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 2015(2):183.
[4]楊振波. 辣椒病蟲害防治[J]. 現代農業科技, 2010(14):150.
[5]郭應文. 辣椒常見病蟲害防治[J]. 新農村, 2012(7):161.
作者簡介:
張培超(1962-),男,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技術推廣與新品種實驗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