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進行園林綠化的過程中生態文明的建設非常重要。在具體的園林綠化的過程中,園林植物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受管理因素和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影響,園林綠化過程中很少關注美感和藝術感。多地因為缺乏科學的管理而出現嚴重的病蟲害問題,不僅降低了園林觀賞的價值,同時影響園林工程的整體發展。本文就園林綠化中病蟲害的發生特點、防治原則及防治方法展開分析,以保證園林建設的質量及園林生態效益的實現。
關鍵詞:
生態文明;園林綠化;園林植物;病蟲害
中圖分類號:S68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1230054
前言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使環境質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尤其是生態環境的建設。而在生態環境建設的過程中更加重視經濟和生態效益的可持續發展,因此,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園林綠化起著重要的作用。
1?園林建設綠化中普遍存在問題
1.1?園林生態系統的特殊性
園林生態系統包括園林中的植物、天敵、病蟲害和環境條件等。生態系統具有多樣性和物種豐富性的特點,同時受到人為干擾比較多,而且自我調節的能力比較差。
1.2?園林建設與綠化普遍存在重栽輕管的現象
現階段,在發展園林綠化的過程中不重視科學管理和科學的養護工作,尤其不重視對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在日常管理維護的過程中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等。此外,在園林綠化管理的過程中一些技術人員缺乏病蟲害防治的知識,沒有制定科學的管理規劃,這些因素都增加了園林綠環中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
1.3?外來物種的侵入
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城市園林綠化工程隨著城市的發展在不斷的進步,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經常受到外來物種的侵襲。同時因為地區條件的限制,在檢疫的過程中也容易出現問題。
1.4?防治措施單一性
在進行園林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化學防治是重要的手段和措施,但是化學藥物在防治病蟲害的同時也將害蟲的天敵殺死,長時間的使用還會造成有害生物產生抗藥性。殘留農藥進入到空氣和土壤中對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危害。
1.5?高溫和高濕環境下園林植物易感病
在高溫和高濕的環境中,病蟲害很容易傳播,同時植物也容易染病。因而在溫室中應該加強對溫度和濕度的管理,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在自然環境中,因為受到規劃設計不合理和種植過密等因素的影響造成通風條件差,一些真菌病害的孢子經過天氣的傳播之后容易演變成病害。如果持續高溫的話將容易發生循環感染,并且出現擴散。
2?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的原則
2.1?從生態學觀點出發,遵循植物保護的方針,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生態平衡性更加重要。隨著病蟲害影響范圍的擴大,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生態環境中“害蟲”的副作用也不是絕對的。在整個生態系統建設的過程中,任何生態系統中的物種都具有一定的價值,都是生態系統中不能缺少的因素。在整體生態系統中,如果其中的任何物種發生變化都將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建設和發展。相關的研究顯示,將生態系統中的有害生物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即可,將其徹底消滅將威脅生態環境的平衡性。城市園林綠化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為了保證樹木、花卉和草坪的美觀性,應該將有害的物種控制在一定的危害水平之下,為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提升奠定基礎。
2.2?提高植物抗病性,對園林植物的配置進行科學規劃與設計
在園林綠化的過程中,為了保證生態平衡性,應該積極地響應生態文明建設的宗旨,在建設的過程中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在進行園林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堅持預防為主和綜合治理的原則。在樹種選擇的過程中,盡量選擇抗病能力強的樹種,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現階段,一些園林養護工作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缺乏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對一些病蟲害的鑒定缺乏一定的能力,即使發現病蟲害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因此,在園林綠化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加強園林的栽培與管理,不斷提升植物抵抗病蟲害的能力。此外,還應該重視對病蟲害防御監督體系和機制的建設,對病蟲害的發生和具體的情況進行科學的監測,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密度,為化學農藥的較少使用奠定基礎。
在具體園林綠化的過程中,科學的規劃和設計非常的重要,但是一些設計者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不重視對景觀的設計,同時不能將病蟲害防治的理念融合到具體的設計中,從而造成植物配置不合理的情況發生,這些情況的出現將增加病蟲害發生的可能,同時也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例如,在進行園林綠化的過程中,不能將柏樹和海棠樹接近栽種;松樹和芍藥不能臨近種植,芍藥易發生銹病,一旦栽種將為銹病的發生提供條件。但是在綠化的過程中經常出現植物患病的情況,這就是園林規劃不合理造成的。如果不能科學合理地搭配植物之間的關系,將不適合的植物栽種在一起很容易發生病害。為此,將2種植物之間的間距保持在一定的距離,能夠很好地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可能性,為植物的生長提供健康的環境。
此外,在一些景觀設計中,為了追求一定的視覺效果,在植物樹種選擇的過程中經常出現引進外來物種的情況,這不僅增加了有害生物入侵的機會,同時在防治上也增加難度。園林綠化的過程中,園林物種頻繁更換可能造成病蟲害互相傳播,同時也可能使病蟲害通過外來物種的栽種而更廣范圍的傳播。
3?園林植物病蟲害的綜合防治
在園林綠化的過程中堅持維護生態平衡性的原則。在進行具體的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措施:如植物檢疫、園林技術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其中每種防治方式單獨使用都不是沒有缺點的,將各種防治手段進行科學的結合能夠提升防治的效果。
3.1?加強病蟲害的預測預報
為了有效地防治病蟲害,應該加強對監測系統的建設,在日常的監測中及時地發現病蟲害,盡量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等。此外,還應該不斷完善防治的標準,不斷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能,不斷掌握病蟲害發生的規律性,為病蟲害的防治奠定基礎。
3.2?加強植物檢疫
病蟲害綜合防治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就是植物檢疫制度的建設,科學的植物檢測制度能夠從源頭上有效地遏制病蟲害。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使城市綠化工程越來越多,呈現繁榮的景象。因而在引種的過程中經常出現不科學的情況,尤其是調運的過程非常關鍵,因為有些植物在運輸的過程中可能攜帶了病蟲害,而檢疫制度的不完善又未能及時地將病蟲害病菌檢疫出來,進而造成病蟲害的傳播和擴散。因此,應該加強檢疫,避免外來物種帶來病菌等。此外,還應該不斷地完善檢疫制度,重視對檢疫制度的宣傳,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檢疫工作的重要性。
3.3?積極開展生物防治與物理防治
在進行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生物防治非常的重要,不僅能夠促進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同時不會對人體和牲畜造成傷害。可以通過以蟲治蟲和以菌治蟲的方式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來實現生態環境的平衡性。物理防治是傳統的防治手段,其對小面積的防治效果明顯,可以通過多種器械來捕殺害蟲,降低病蟲害傳播的可能性,不僅不會污染環境,同時對生態環境的平衡性和物種的多樣性奠定基礎。
3.4?化學防治要科學用藥
在進行化學防治的過程中,如果時間使用單一化學藥物有害生物很容易出現抗藥性。因此,在實際防治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園林綠化的實際情況選擇化學農藥,利用生態系統中生物之間的制約作用選擇性的消滅有害生物。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城市中,盡量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農藥的殘留,維護生態平衡性和城市園林綠化的可持續性發展。
4?總結
在園林綠化的過程中堅持維護生態平衡性的原則。在進行園林種植病蟲害防治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問題,即不斷完善行業的規范性和管理性,在防治的過程中建立相應的病蟲害防治管理制度,建立比較完善的病蟲害疫病監督體系。此外,相關的工作部門還應該重視對病蟲害防治的具體指導,不斷提升病蟲害防御和治療的水平,避免出現栽種之后無人管理的情況。還應該不斷地強化行業標準和規范,重視對相關的技術人員的培訓工作,增加資金的投入力度,同時充分地考慮在防治的過程中存在的優點和缺點等。在預防的過程中結合地區發展的實際情況和樹種情況,選擇科學的防治措施和手段,盡量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采取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在具體防治的過程中還應該科學的搭配植物的種類,增加植物的抗病害能力。只有各種措施綜合使用才能更好地實現防治效果,更好地建設城市生態文明。
參考文獻
[1] 凌銘,董長生.淺談造林綠化工程中苗木移栽技術的應用[J].綠色科技,2015(01):91-90.
[2]王永志.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的植物配置[J].現代園藝,2018(11):53-55.
作者簡介:
殷德成(1978-),男,本科,園林工程師。研究方向:綠化苗木培育和園林綠化工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