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博 顧方哲

摘?要:
鄉村旅游產業是國家扶貧工作推進的重要途徑,也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對山東省內各地鄉村旅游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建模考察,從優化產業內部要素結構、穩定從業人員晉升空間、加強區域間資源聯通等方面,提出鄉村旅游扶貧的實施路徑,為地方出臺產業引導政策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山東省;旅游;扶貧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1230062
引言
近年來,以旅游業為龍頭的鄉村脫貧工作,在我國多地已取得顯著成效。“十二五”期間,僅鄉村旅游產業帶動下的脫貧人口就達10%,預計“十三五”末,旅游業將直接受益于8000萬農民,帶動1200萬貧困人口脫貧,占全國貧困人口總量的17%[1]。
就山東省來說,2018年實現鄉村旅游接待5.03億人次,旅游消費2955.24億元,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3.03%和15.94%,所有鄉村旅游點全部進駐電商平臺,實現移動支付。截至目前,旅游已助推山東省近2萬戶、4.5萬余人實現脫貧,間接帶動26萬人增收[2]。
可見,以旅游業為引領的鄉村脫貧工作成效顯著,意義重大。本文以旅游業帶動下的鄉村脫貧事業為切入點,結合計量模型,考察山東省各地鄉村旅游經濟的運行情況,提出區域產業發展的優化路徑。
1?模型構建
本文從產業經濟學的視角,以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構建產業發展描述模型[3],具體如式(1)。
Y=AKαLβμ(1)
式中,Y是總產值,A是綜合技術水平,L是投入的勞動力數(單位是萬人或人),K是投入的資本,一般指固定資產凈值,α是勞動力產出的彈性系數,β是資本產出的彈性系數,μ表示隨機干擾項,μ≤1。
在本研究中,現有統計數據中并沒有專門針對鄉村旅游業的統計資料。目前來看,鄉村旅游業的經濟發展主體集中于住宿和餐飲2塊。并且,這2部分相關的數據被大多數的地方性統計年鑒列為統計條目,現實資料可得。因此,本研究以這2個行業作為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要經濟體予以描述,借以反映鄉村旅游經濟的運行情況,所使用的數據來源為最新版的《山東經濟普查年鑒2013》。
對于各地產業發展差異情況考察,本文以空間杜賓模型(SDM)、空間滯后模型(SLM/SAR)和空間誤差模型(SEM)進行考察[4],具體表達式如式(2) ~(4):
SDM:lnY=ρWlnY+αlnK+βlnL+WlnK+ηWlnL+ε(2)
SLM/SAR:lnY=ρWlnY+αlnK+βlnL+ε(3)
SEM:lnY=αlnK+βlnL+uu=λWu+ε,ε~N(0,σ2In)?(4)
其中,ρ、α、β、、η為待估參數,W為空間權重矩陣,ε為獨立同分布的隨機誤差項,u為存在空間效應的誤差項,WlnY表示不同區域間的鄉村旅游經濟增長存在內生交互效應,WlnK、WlnL分別為鄰近區域資本和勞動力要素的空間滯后變量,表示某一地區的鄉旅經濟增長取決于其他地區的資本和勞動力要素情況,Wu為不同區域的干擾項之間存在的交互效應,表示模型中被遺漏的解釋變量的決定因素是空間相關的。
2?結果分析
整體來看,由表1中的LMSAC檢驗可以看出,傳統的OLS模型將不再適用。結合LM-e、LM-l、LogL指標來看,SDM模型用作分析較為合適。資本與勞動力的系數比例大約在1∶11,二者之和大于1,反應山東省鄉村旅游產業呈規模擴張趨勢,且勞動力要素單位投入的增加值大于資本要素,反映出該產業屬勞動密集型行業的特點。但從顯著性水平來看,只有勞動力要素表現顯著,資本要素并不顯著,說明勞動力要素投入對于行業貢獻具有顯著效果,資本要素則并不明顯。
具體來看,WlnL_t和ρ表現顯著,反映各地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受到鄰近地區行業或要素變化的影響。鄰近地區勞動力要素投入每增長1%,會降低本地區食宿業經濟水平的0.3%;臨近地區產業經濟每增長1%,會阻礙本地區經濟發展0.57%。
3?政策建議
鼓勵對資本驅動型、科技驅動型旅游企業的扶持力度。在本研究的模型分析中,資本要素的貢獻度較低,反映的鄉村旅游經濟發展中的資本要素效能較低,揭示了鄉村旅游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本利用水平和利用能力較弱,資本的利用能力與行業技術發展水平又緊密關聯,應將提升行業技術水平與提高資本利用能力通盤考慮,引導技術進步對資本要素的有效利用,從而優化產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資本要素與勞動力要素的比例結構,提升資本的邊際貢獻率,帶動扶貧脫貧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從穩定和發展2個角度完善從業人員培養體系與晉升機制。在本研究中,各類模型在不同細分行業中的勞動力要素均出現較大的貢獻率和較大的波動性,反映出各地旅游經濟發展受勞動力要素的影響較大。對此,應首先穩定各地區從業人員的員工數量,控制勞動力要素的從業人員規模,保障行業勞動力要素的穩定供給。同時,應鼓勵各地出臺旅游業從業人員行業晉升體系,將晉升體系與員工待遇掛鉤,提高一線人員的獲得感和社會認同感,穩定行業勞動力隊伍。以多種形式加強行業培訓教育,補充行業整體的勞動力缺口,均衡區域間勞動力要素配置,提高各地區間勞動力要素的有效供給,防止因地域經濟發展波動出現行業勞動力大規模流動,保持行業發展穩步提升。
從提升經濟交流程度和空間聯通性2方面加強區域間的要素流動頻率與規模。目前鄉村旅游業的經濟發展在地理空間方面并未形成具有優勢的地理連通性與資源流動性,并未以地理區位的優勢推動資源要素流動下的產業經濟發展升級。同時,從模型結果來看,地區間的要素投入變化將會對臨近地區的產業經濟發展造成阻礙作用,尤其是勞動力要素的變化。因此,未來應進一步加強區域間經濟發展的連通方式,擴大技術性交流與聯通,將技術進步與空間聯通協同推進。通過鼓勵區域間多樣態、多形式的經濟交流,與鄉村旅游業的行業經濟增長形成聯動效應,從而促進行業經濟發展。從有形的空間連通性角度來說,可以直接構建區域間的物理聯通通道,這樣可以有效延長行業經濟發展的空間輻射范圍,改善區域間因空間區位的差異而導致的行業經濟發展差距過大,緩解區域間發展懸殊的情況,做到空間區位效應的揚長避短,盡可能發揮地理區位的空間優勢,促進行業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日報. 李金早:當今旅游的關鍵詞[EB/OL].http://cn.chinadaily.com.cn/a/201909/19/WS5d833edda31099ab995e0faf.html.2019-9-20.
[2]?山東省統計局. 2017年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Available: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 t20180228_1585631.html
[3]?CHRISTOPHER A. CRAIG S F. A temporal and spatial analysis of climate change, weather events, and tourism businesses[J]. Tourism Management, 2018(67): 351-361.
[4]P E J. Specification and Estimation of Spatial Panel Data Models[J]. International Regional Science Review, 2003(26): 244-268.
作者簡介:
張博(1982-),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經濟發展;
顧方哲(1984-),女,博士,講師。研究方向:旅游政策與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