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悅 朱山川 鄭鈞 許漾
摘?要:
近年來,廣元市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堅持市場導向,以“三園聯動”為開發途徑,通過合理布局和利用農業產業扶貧資源,形成了區域特色經濟體系,實現了貧困群眾精準受益。廣元市農業產業扶貧資源開發與利用成功將貧困地區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促進了貧困地區鄉村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對其他貧困地區農業產業扶貧資源開發與利用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
廣元;產業扶貧;資源;鄉村產業
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754/j.nyyjs.20191230063
1?廣元市基本情況
廣元市地處四川盆周北部山區、嘉陵江上游、川陜甘三省結合部,總人口303萬,農村人口231萬,是典型的山區農業市,屬秦巴山區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四川省3大貧困片區之一。所轄4縣3區2425個行政村,3個屬國定貧困縣、4個屬省定貧困縣,2014年精準識別貧困村739個、貧困人口35.37萬人。貧困發生率為15.31%,高出全國貧困發生率112.64%。
2?農業農村資源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鄉村產業以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1]。
廣元市農業自然資源較為富集,氣候資源、生物資源和水土資源都比較豐富,是特色農業資源大市,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對較強,鄉村文化底蘊深厚,但鄉村產業基礎薄弱,資源優勢尚未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經濟發展一直落后,成為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村貧困人口增收致富的瓶頸。
和其他貧困地區一樣,過去,廣元市在農業農村資源開發和利用過程中存在開發盲目不合理,資源利用率低,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淡薄;開發層次淺,生產結構單一,二三產業發展滯后;產品質量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貧困群眾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等問題。怎樣合理開發和利用農業產業扶貧資源,讓貧困群眾參與到鄉村產業發展中來,充分享受產業發展紅利,實現以產業興旺撬動鄉村振興,成為廣元市亟待破解的難題。
3?農業農村產業扶貧資源開發與利用
3.1?立足資源優勢,布局區域特色主導產業
按照農業部《農業行業扶貧開發規劃(2011—2020年)》明確的廣元市農業特色產品基地布局[2]以及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 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意見》[3],立足廣元市地理、氣候、日照、水文等自然優勢資源和傳統優勢產業資源,規劃紅心獼猴桃、核桃、道地中藥材、油橄欖、富硒富鋅茶葉、劍門關土雞、生態肉牛羊7大優勢種養業全產業鏈。持續優化提升產業結構、布局結構和品質結構。
3.2?堅持市場導向,形成區域特色經濟體系
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過程中,在注意農業主導產業的選擇和充分突出自身資源優勢和特色的同時,必須達到一定的規模和產業鏈,形成區域特色經濟體系。這就需要堅持市場導向,遵循市場和產業發展規律,按照全產業鏈理念打造區域特色主導產業,建立商品生產基地,加強龍頭企業培植,發展產品精深加工,拓展產業多種功能,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和森林康養,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渠道。
3.2.1?規模開發,推動鄉村建設發展
集中連片開發主導產業選擇相同或高度關聯的區域,建立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完善園區內道路、水利、農田整治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完善生產、加工、流通和技術服務設施,使一村一戶的分散經營轉向產業化分工、專業化規模經營,推動園區內外鄉村建設發展。讓農村成為山青水秀、田園如畫、產村共榮、生活美好的美麗鄉村。
3.2.2?示范帶動,促進農村居民增收
發揮龍頭企業、農民專合社、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示范帶動作用,推行新型經營主體統一品種、統一生產資料、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銷售,分戶生產的“五統一分”全產業鏈服務模式,與貧困戶建立穩定的帶動關系,增強貧困群眾自身發展能力,增強農產品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促進農村居民增收。
3.2.3?提檔升級,提高農業經營效益
對適應市場需求、資源優勢突出的產業,促其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打造特色農業品牌,提高產品知名度,擴大市場覆蓋面,輻射帶動二三產業發展。因地制宜開展一二三產業融合試點,使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化為產業優勢和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化為經濟優勢,產品優勢化為商品優勢,單一優勢化為綜合優勢。
3.3?推行“三園聯動”,實現貧困群眾精準受益
產業扶貧資源開發與利用目的是為了貧困群眾脫貧奔康和鄉村產業興旺,必須把貧困群眾精準受益和發展鄉村產業作為出發點,找準產業項目與貧困群眾增收的結合點,建立起貧困群眾共享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紅利的有效機制。廣元市把縣建現代農業產業園、村建“一村一品”示范園、戶建家庭產業園(貧困戶建增收脫貧自強園)“三園聯動”發展作為產業扶貧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基本模式。現代農業產業園作為農業產業扶貧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依托,成為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培育基地,為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先進的生產加工和經營管理技術,吸引返鄉人才創業和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村建“一村一品”示范園做為上連現代農業產業園、下連戶建家庭產業園的紐帶和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平臺,戶建家庭產業園作為農村居民發展產業和增收致富的載體,讓農民專合社、貧困戶充分參與到產業扶貧資源開發與利用鏈條中來,共享產業扶貧資源開發和利用紅利。
4?廣元市農業產業扶貧資源開發與利用成效與討論
近年來,廣元市立足自身資源優勢,以“三園聯動”為開發途徑,合理布局和利用農業產業扶貧資源,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4.1?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廣元市農業產業扶貧資源開發與利用已基本形成規模,產業結構、布局結構、品質結構得到優化。廣元市利用自然生態資源優勢、農產品品質優勢和區域文化資源優勢,在海拔500~800m中性偏酸土壤區域形成“紅心獼猴桃產業帶”,在旺蒼縣、青川縣發展富硒富鋅茶葉,在海拔800m以上區域重點發展高山露地蔬菜和道地中藥材,形成“高山綠色經作產業帶”;利用淡水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在海拔500m以下區域集中發展稻魚綜合種養和水產生態養殖,形成“溝壑經濟產業帶”;利用山區地形和品種優勢,“多點”布局發展劍門關土雞、生態肉牛羊和優質生豬;利用地理位置優勢,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冷鏈物流業,形成川陜甘農產品冷鏈物流和倉儲集散中心;利用人力資源和科技資源優勢,打造院士工作站,組建專家服務團和駐村農技員隊伍,培養技術帶頭人和脫貧示范戶;利用鄉村文化資源,同步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
目前,廣元市建成優勢特色產業基地32萬hm2,紅心獼猴桃面積2.33萬hm2,產量18.98萬t,面積、產量均為全國第1;核桃產業基地13.33萬hm2,實現核桃產量18.25萬t,居四川省第1;中藥材總面積6萬hm2,草本中藥材產量17.27萬t,居四川省第5。廣元市冷藏烘干能力達到28萬t,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30余家,建成特色農產品加工園10個,開發出獼猴桃、茶葉、黑木耳、核桃等13個大類、80個小類上千種產品。建成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個、中國農業公園1個、中國美麗休閑鄉村2個,鄉村旅游類國家4A級景區4個、國家3A級及以下景區17個。
4.2?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廣元市現建現代農業產業園100個、面積7萬hm2,村建“一村一品”示范園2067個、面積1.67萬hm2,戶建家庭產業園20.9萬個、面積2.47萬hm2,帶動19.07萬人依托農業產業脫貧,實現持續穩定增收,人均產業收入達到3620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年接待游客突破2500萬人次,實現綜合性收入76億元。農產品加工業產值在廣元市工業總產值占比28%以上。依托京東廣元館、七絕商城、海嶺山珍等一批示范電商,發展園區電商280家,農業園區農產品線上銷售率達40%以上。2018年底,廣元市642個貧困村退出,31.32萬貧困人口脫貧,其中依托農業產業脫貧17.52萬人,貢獻率55.94%。2019年,廣元市739個貧困村計劃全部退出,34.4萬貧困人口脫貧,其中依托農業產業脫貧貢獻率55.43%,貧困發生率降至1%以下。
4.3?廣元經驗逐步走向全國
廣元市農業產業扶貧資源開發與利用,以貧困地區農業農村資源為依托,合理布局區域特色主導產業,形成了區域特色經濟體系。以“三園聯動”為開發途徑,貧困群眾為主體,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形成了提升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高質量鄉村產業,對廣元市貧困群眾精準受益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2017年全國產業扶貧現場觀摩會、2019年全國產業扶貧工作推進會議、2019年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督導推進會相繼在廣元市召開,廣元市農業產業扶貧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成功經驗逐步走向全國,對其他貧困地區農業產業扶貧資源開發與利用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Z].2019.
[2]農業部.農業行業扶貧開發計劃(2011-2020年)[Z].2013.
[3]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 推進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的意見[Z].2019.
作者簡介:
楊悅(1984-),女,碩士,高級農藝師。研究方向:植物保護、植物檢疫和產業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