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朱昀 邢大偉
摘 要:在現代社會新經濟常態的發展背景下,“中國制造”要想“走出去”,面臨著較大的挑戰,所以在產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急需要技工院校培養出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人才。各類技能大賽是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制度,也是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徑。本文通過闡述“工匠精神”的內涵,并深入探究以“工匠精神”為內核的服裝技能大賽實踐策略,以充分發揮出服裝技能大賽的作用,真正達到培養技能人員具有工匠精神的目的。
關鍵詞:工匠精神;服裝;技能大賽
職業教育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主要是以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堅持以精益求精、嚴謹、堅定和踏實為核心,所以“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要素。尤其是近幾年我國出臺了一系列關于職業教育發展的文件,而大部分文件的內容都是將辦好技能大賽作為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突出職業教育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因此,為了有效推動職業教育事業更好的發展,便需要積極開展全國職業院校的技能大賽,創新技能大賽的內容,這樣不但能夠增強學生的職業技能,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在長時間的學習過程中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逐步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1]
1 工匠精神的內涵
德國是屬于制造類的強國,所以從1907年的德意志制造聯盟開始,到現代的德國已經打造了幾千個世界品牌,也正是因為德國人具備匠人精神,所以表現出精致、勤奮和理性的性格。這種匠人精神在本質上就是一種職業精神和職業文化,凸顯出了人們在制作產品的過程中所追求的精益求精和力求完美的品格,并為自己所打造的優秀的作品而感到驕傲。工匠精神具體表現出下列5個特征:一是專注精神。在整個德國制造業發展的過程中,大部分企業的規模并不大,但是擁有較強的實力。它們在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始終專注于某一個領域,力求在這個領域做到最強。例如,koen-ig&bauer的印染壓縮機、karcher高壓吸塵器等工業產業鏈都是全球行業中的領頭羊。[2]二是標準主義。德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主要是將標準作為尊,以標準為先。標準并不只是單純地指法律,所以尊重標準就好像是戴安全帽一樣。因此,在制造每一種產品之前,都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詳細的標準,具體到每一個環節的要求和每一個部件的要求,以便能夠真正得到零缺陷的目標。三是精確主義。在德國企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很少有“差不多”這個詞語,在他們那里不會出現這種不精確的話和不精確的事情,所以德國人在做事情的時候具有講究精確的品質。四是完美主義。在發展標準主義和精確主義的過程中,便會產生完美主義。德國人在日常生活中著重追求完美,在日常工作中秉持一絲不茍的態度。工匠精神就是一種追求至善至美的品質,即不管是在事業上,還是在創作作品的過程中,都追求個性化、正面性、人文性。至美也就是追求永無止境的境界。因此,工匠精神就是精湛技藝和人文主義的深度融合,二者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2 以“工匠精神”為內核的服裝技能大賽實踐路徑
2.1 引導正確的價值,注重“匠心”培養
參與服裝技能大賽的選手必須有一顆“匠心”,以此引領自己的價值觀和思想意識。為了引導參與服裝技能大賽的選手樹立一顆“匠心”,便需要注重對選手的訓練。第一,應該突出“賽教融合”的功能,廣泛傳播尊師重道和團結友愛的價值觀,以便讓學生在參與大賽活動中形成“匠心”,樹立學生不浮夸和不自滿的心態,樹立腳踏實地和埋頭苦干的思想。第二,以賽前思想來規范學生的行為,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服裝技能大賽的內容,讓學生擁有廣闊的就業前景,掌握高水平的服裝設計技能。第三,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服裝技能管理體系。通過將積極向上和人性化的理念融入服裝技能大賽中,廣泛推崇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讓技能大賽管理更加靈活,以便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訓練。同時,讓服裝技能大賽能夠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給予學生細致的關心,以便能夠為學生的實際生活創造更大的便利條件。[3]
2.2 營造良好的“工匠”氛圍,觸發“工匠靈感”
在舉辦服裝技能大賽的過程中,主要依托的是服裝制作的全過程,而服裝的設計靈感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所以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設計靈感,以便讓學生在任何技能大賽中都能夠迸發出靈感,以此達到提升服裝技能設計水平的目的。首先,通過組織學生在服裝技能大賽的開展初期和中期階段參加觀摩活動,這樣能夠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設計靈感;其次,構建起完善的服裝大賽體系,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服裝技能大賽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學校開展的各類服裝競賽活動和交流活動,這樣也能夠激發學生的靈感;再次,加強技能學校設計靈感的集訓,合理地將設計靈感培養融入各個設計項目和模塊化的教學過程中;最后,堅持在職業院校大力宣傳服裝技能大賽的項目,相關領導應該充分認識到服裝技能大賽中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營造良好的氛圍,促使參與大賽的學生能夠切實提升對服裝技能大賽的關注度,從而在長期的參與過程中迸發出工匠靈感。
2.3 搭建職業規劃平臺,鍛煉“工匠技能”
在舉辦服裝技能大賽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工匠技能”非常關鍵。其中,為了讓學生掌握服裝設計技能,需要加強對學生的訓練。首先,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指明職業發展方向,選取合理的技能類型。尤其是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當代的“工匠”著重追求的是技能的精和專,所以舉辦服裝技能大賽過程中可合理地選取設計方向和工藝方向。其次,構建良好的訓練平臺。通過良好的平臺將校企合作項目、服裝技能大賽等整合起來,讓學生在參與服裝技能大賽的過程中能夠掌握基本的技能。充分發揮“工學結合”“學商結合”平臺的功能,讓服裝技能大賽能夠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從而有效地增強學生的服裝設計技能。合理地將先進的技術和優秀的企業文化融入服裝技能大賽中,讓學生在良好的設計氛圍中受到熏陶,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以此強化學生的“工匠技能”。
2.4 構建完善的機制,引導學生塑造“工匠行為”
通常一名合格的“工匠”不但需要掌握精湛的技藝和擁有獨特的靈感,而且還要有一顆積極進取的“匠心”,規范的“工匠行為”。不管是在服裝技能大賽之前,還是在服裝技能大賽的賽場上,每一位選手的行為舉止都代表著學生的職業素質高低。在舉辦服裝技能大賽過程中,不但需要學生全面掌握設計技能,而且要行為規范,引導學生塑造“工匠行為”,加強在服裝技能大賽之前的訓練和規范。第一,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機制,讓學生能夠充分展現出自己的風采。首先,靈活利用大賽選拔任用機制,統籌審核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表現是否合格;其次,基于“賽教融合”的形式促進傳統教學與考核機制的有效改革,以此才能讓他們在賽場上更好地展示自身風采,并促使其養成良好的行為品德。第二,構建科學合理的大賽獎懲制度,規范學生在參與服裝設計大賽中的行為。首先,在舉辦服裝設計大賽之前,應該在工學商、校企合作以及工作室運行等諸多方面產生交集,讓大賽與教學結合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其次,大賽選手仍需與其他學生之間保持密切的交流,包括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當然,對學生的日常交流行為亦需基于相關制度加以約束,不能有越矩的行為出現;最后,基于大賽成員之間所存在的合作關系,需借助制度來確保其關系的協調,以此才能為后續的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學生培養工匠精神的過程中,我國可積極借助職業技能大賽這一有效平臺,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時為其今后的學習及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鄶洪杰.基于“數據通信”技能大賽工匠精神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1):187-188.
[2] 王晨,葉鴻霞,孫華.以培育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課賽”融通課程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9(14):14-15.
[3] 胡姝.論“工匠精神”在中職教育中的培養——以深圳寶安職業技術學校服裝設計與工藝教學為例[J].包裝世界,2019(1):78-79.
[4] 黃亞萍.淺議“工匠精神”在技能大賽指導過程中的意義——以“電子產品裝配與調試”項目為例[J].新校園(中),2018(7).
[5] 鄶洪杰.基于“數據通信”技能大賽工匠精神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9(11):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