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入發展,其在文化領域也有較多作品,這些作品的出現使人工智能創作物產權保護等問題引起熱烈討論。本文通過對爭議觀點的梳理,借鑒國外經驗,建議加強公法領域審查與監控,引入市場規制機制,強化在行政許可準入、算法監控和主體責任承擔等方面的控制,以滿足人工智能科技發展和法律規制的需求。
關鍵詞:人工智能;主體地位;法律規制
0 引言
隨著網絡通信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前的社會生活方式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一部手機就能夠解決諸多問題。而人工智能經過多年的發展,無論是在國防外交、經濟金融、工業制造還是文學創作、自動駕駛、醫療衛生等各領域都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也大大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知識產權問題也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1 人工智能發展現狀概述
“人工智能”概念首次于1956年美國達特茅斯會議上被正式提出。世界各國法學家們對人工智能的爭論也沒有停止過,世界各國高度重視人工智能的發展,并思考應對的策略。國務院先后發布了《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等行政法規,如《科技部關于支持德清縣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函》等,關于人工智能的部門規章也有33篇,在國家層面為人工智能的發展作戰略部署。
人工智能在工業制造上有不俗的表現,“工作之余”還在文學、音樂領域有不少“建樹”,知名程度堪比“大家”。美聯社、《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的重要“寫手”都是其人工智能“員工”。①2014年,微軟互聯網工程院研發的人工智能“小冰”創作出的《陽光失了玻璃窗》詩集引起了熱烈的討論,詩詞與人類作家的作品相似,很難區分。2016年,谷歌旗下人工智能圍棋高手“阿爾法狗”(AlphaGo)②在與世界冠軍李世石的博弈中,先讓兩子的開局失利后連贏三局。李世石近期在訪談節目中坦言“AI是不可戰勝的”,“圍棋AI的出現讓他發覺就算自己努力成為世界第一,也永遠需要面對有一群不可戰勝、一直進步的人工智能棋手。”[1]之后,AlphaGo在與世界冠軍柯潔對戰中毫無意外的大獲全勝。圍棋界一致認為人工智能機器人AlphaGo的圍棋技術已經在人類之上,之后谷歌公司也宣布退出人工智能圍棋項目,不再參加比賽。2017年,中東的沙特阿拉伯國家授予了一位特殊的公民以“公民身份”,也就是人們熟知的人工智能機器人“索菲婭”(Sophia)。雖然機器人活躍于創作領域,但是如今將機器人看作“人”仍然很難在民法理論中尋求到合理的解釋。人工智能不是生命體,也與民法中的法人相區別,給予人工智能機器人的法律主體地位可能還不妥當。
2 人工智能的主體資格與作品認定
只有擁有法律主體資格才能夠成為法律上的“人”,才能成為法律關系中的權利人或者義務人。人工智能的創作是對大量詩詞學習后算法轉換后的產出,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取得很大的進步,但只是局限于對“人類解決問題能力”這件事上的模仿。基于“深度學習”原理,谷歌公司的阿爾法圍棋打敗了世界圍棋頂尖選手李世石和柯潔,但人工智能仍然不具備自主意識,享受不了人類進行棋牌賦詩的閑情,其本質上是對設計師程序的一種結果產出。人工智能能減輕我們部分腦力勞動,在某些領域甚至超過人腦的功能,海量的存儲數據以及強大的分析計算能力使人工智能越來越智能,并且通過分析數據有一點的預測能力,但意識是人所獨有的,是生理和心理的過程,是社會的產物,這都是人工智能無法企及的。
人工智能的生成物不可避免是應用算法、規則和模板創作出來的。在文學創作上,不按常規套路的描寫,運用夸張、借景抒情、詠物言志等手法常常有更佳的藝術效果,增強了作品的文學屬性。這都是因為作者迥異的境遇、個性以及不同的時代特點,作品是對作者自身情感的宣泄與寄托。反觀人工智能創作的作品,是設計師的價值觀通過編寫算法給機器下達的命令,人工智能通過預先設定好的模式,將海量的數據信息經過選擇和編排形成可供欣賞和理解的、符合人類審美認知的各類“作品”。
人工智能機器人沒有能力像自然人作者或法人作者那樣去行使自己的權利,真正成為權利人的是機器人背后的所有者。目前,“我國對人工智能的法律規制還是以分散式立法的方式分布在不同層級的法律規范中。在智能投顧項目中,管理機構對算法的穿透式監管,這一監管方式是人工智能的法律規制的重要經驗,在此基礎上可以構建一種人工智能法律規制框架:重點加強在行政許可準入、算法透明化要求和主體責任承擔等方面的控制”。[2]人工智能技術是整個技術的總稱,無人駕駛、文學創作、醫療衛生這些領域都有人工智能的身影,不同的行業背景是進行專門立法的重要切入點,如果剝離了行業本身的特性,單獨針對人工智能這一門技術而進行規制顯然是不能達到立法目的的。
3 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規制
我國《著作權法》中關于職務作品的規定已經能夠較好地保護創制機器發明者的知識產權。目前,公權對人工智能機器生成物的保護有對其合法權益造成侵犯的風險,對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規制應該持謹慎態度,必須考慮相關因素。[3]比例原則作為行政法領域的“帝王條款”,行政機關做出行政行為時應保持正當性、必要性、合目的性。在審查人工智能作品的過程中,即使權利人不予配合,也不能恣意動用公權力介入。在審查人工智能作品時,“人工智能管理的秩序要求要體現出來,除了對于公共利益方面的考慮,還需要是優化人工智能制度和打擊侵權違法的”。[4]這種審查更合乎比例原則的要求。除此之外,人工智能作品管理行為離不開效率,行政效率一直是行政行為的重要價值之一。在對新的作品進行審查時,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不能對人工智能作品區別對待,花大功夫在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審查上,審查時要注重效率,不人為推延上市時間;市場是檢驗作品的最好舞臺,要讓人工智能作品和普通作者作品在市場上共同角逐。
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專利人工智能技術評價體系中,建議引入市場規制體制,通過政府機構、行業組織對技術經營者利用人工智能和后續行為的動態評價體制機制,通過數據和指標來判斷經營者是否通過其壟斷地位來擴大市場支配地位等不正當目的。“2016年IBM公司申請了2700項專利,2017年4月前百度公司關于人工智能方面的專利數也已經達到了2000多項。”[5]人工智能生成物暫時還沒有專利方面的擔憂,但大量的產出之后容易形成幾家大公司壟斷整個人工智能市場的局面。
4 結語
人工智能是按照開發者預先設定的算法、規則和模板而創作作品,人工智能的法律地位目前仍不享有獨立的法律人格,其仍然屬于機械的一種。無論經過多么復雜的運算與篩選,生成物再怎么接近人類作品,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作品。人工智能創作的作品單單從形式上來看是符合《著作權法》的獨創性要求,可這些作品本質上并沒有涉及思想或者情感的表達。人工智能擁有強大的運算能力和存儲能力,這是人類無法擁有的“天賦”,但無法否認的是它終究只是個配備了高級智能的超級電腦,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機器。希望加強公法領域審查與算法監控,讓人工智能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助推器。
注釋:①美聯社的人工智能機器人是Wordsmith,《洛杉磯時報》的人工智能是Quakebot、《華盛頓郵報》的人工智能是Heliograf。
②“阿爾法狗”(AlphaGo)是具備深度學習能力的人工智能機器人。
參考文獻:
[1] 1:2,李世石最后一戰被AI擊敗,唯一戰勝過AlphaGo的人退役了[DB/OL].新浪財經網,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us/2019-12-21/doc-iihnzahi9066348.shtml,2019-12-21.
[2] 馬長山.人工智能的法律規制路徑:一個框架性討論[J].現代法學,2019(2).
[3] 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M].元照出版社,1988:60-61.
[4] 胡道嚴.公租房管理行為的公法規制[D].西南政法大學碩士論文,2012.
[5] 張平.人工智能對知識產權法律保護的挑戰[J].對話,2018(2).
作者簡介:陸曉暉(1993—),男,江蘇淮安人,揚州大學法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