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娜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因為不太健康的生活習慣以及作息,導致身體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疾病,而周圍型肺鱗狀細胞癌就是一種在臨床上比較多見的疾病。周圍型肺鱗狀細胞癌,就可簡稱為肺鱗癌,這種疾病的主要患病人群就是老年男性,誘發該疾病的主要因素就是患者長期吸煙。在疾病的早期,患者可能會出現支氣管狹窄或者阻塞性肺炎,而隨著疾病的不斷發展,對患者的健康也會逐漸造成一定的影響。
肺鱗癌起源于氣道黏膜上皮,主要是以中央型的肺鱗癌為主,而周圍型肺鱗癌癥相對較少,一般患病的人群多為老年男性,吸煙是患病的主要原因,從臨床角度上來說,鱗癌的破壞力極強,可對人體的支氣管、肺動脈、肺靜脈以及肺間隔造成較為嚴重的破壞。
(一)發熱對于肺鱗癌患者而言,最典型的特點就是出現體表發熱,這種發熱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炎性發熱,一種是癌性發熱。炎性發熱的患者,提問一般都是在38攝氏度左右,少有會超過39攝氏度的,在臨床上通常都是利用抗生素來進行治療,但是患者還是會反復的出現這種發熱。而癌性發熱主要是因為腫瘤壞死的細胞被機體吸收所致,此類發熱無法利用抗生素藥物進行根治,只能利用激素類的藥物來治療。
(二)咳嗽咳嗽在肺鱗癌患者中屬于是最常見的癥狀,有一大部分的患者都會出現咳嗽。這種疾病所引起的咳嗽,可能會與支氣管黏液分泌的改變或者阻塞性肺炎有一定關系。因此對于吸煙的患者,如果咳嗽的程度不斷加重,而且咳嗽的次數不斷增加,那么就要警惕癌變的可能性。
(三)咯血由于機體的腫瘤組織血供豐富,而且質地比較脆,所以在劇烈咳嗽時會引起血管破裂,從而出現咯血的癥狀。出現這類癥狀可能是由于腫瘤局部壞死或者血管炎所引起的。
(四)胸痛少數肺鱗癌的患者會出現胸痛的癥狀,而且在發病時胸痛是首發癥狀。主要表現為胸部出現不規則的隱痛或者鈍痛。
其實在臨床醫學上,周圍型的肺癌通指發生在段以下支氣管的肺癌,此類癌癥以肺腺癌最為常見,其次就是周圍型肺鱗癌了。從病理結果上分析,周圍型肺鱗癌在患者體內多以腫塊的形式出現。周圍型與中央型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周圍型的腫瘤分葉相對來說不是特別的明顯,而中央型部分會因為分叉以及阻擋而顯得不具規則。
因為肺鱗癌組織的來源要比肺腺癌更為單一,所以肺鱗癌各個方向的細胞生物學行為以及生長的速度差別都不是很大。因此,從影像上來看,它的邊界比較清晰,比較方便醫生對病灶進行判斷。
肺鱗癌的腫瘤多為白色或者灰色,其腫瘤的硬度也會因為纖維化的程度不同而出現差別。肺鱗癌的腫瘤中心處常見有局灶炭末沉積,而在腫瘤的周圍還會出現星狀的皺縮。肺鱗癌的腫瘤可以很大,而且有可以形成一個空洞。
鱗癌在周圍型的肺癌中,占比高達35%,周圍型肺鱗癌的腫瘤體積一般都比較大,而且會從患者的胸膜、胸壁或者是縱隔直接侵害也是鱗癌的一個特征。從病理上來分析,周圍型的肺鱗癌一般是一種上皮包繞了另一種癌組織而形成的乳頭狀結構,并且這個組織是可以在肺泡腔里生長的。并且癌細胞出現了較為明顯的角化現象,細胞之間可以看見清楚的細胞間橋,在癌組織中一般可以觀察到兩種不同形態的細胞,其中被立方狀上皮細胞包圍的鱗狀細胞就是其癌組織。
鱗狀細胞癌常見的表現特征主要是會出現角化、形成角化珠或者出現細胞間橋等等,而這表現特征也會隨著病情分化程度的不同而出現變化,所以在一些分化良好的腫瘤中,其表現出來的特征比較明顯,但是在一些分化情況較差的情況又僅僅只是局部可見。
(1)乳頭狀型SCC當腫瘤位于近端的支氣管時,主要是表現在向著外部生長或者在支氣管內部生長,在臨床上,有時候只有非常有局限的上皮內擴散不會出現浸潤,但是在臨床上還是有多數的病例都是有浸潤的。
(2)透明細胞型SCC這種透明細胞型幾乎都是由半透明胞漿細胞組成的,在病理需要跟大細胞癌、伴廣泛透明細胞改變的肺腺癌以及腎臟轉移性的透明細胞癌進行區分。
在臨床上,分化差的鱗狀細胞癌其實就是小細胞型SCC,并且保留了非小細胞癌的形態特征,而且局部出現了鱗狀的分化現象。小細胞型SCC是沒有小細胞癌特有的細胞核的,只能觀察到局部出現了細胞間橋或者是角化。
形成實性結節是周圍型鱗狀細胞患者最為主要的病理表現了,并且在患者的支氣管內也會出現結節,或者在患者的上皮內出現擴散情況,或者是上皮內擴散現象,或者是上述兩種現象同時發生。在患者的臨床病程進展過程中,患者的病理組織能夠直接穿過胸膜組織結構實現對胸壁組織或者是橫隔組織結構的侵犯。周圍型鱗狀細胞癌患者的臨床分期工作通常遵照TNM方法加以組織開展,并且多數的表現形式都是從直接擴散過程侵犯到局部性的周圍組織的,與腺癌以及其他的原發性肺癌的病理組織相對照,較少發生病理組織結構的遠端轉移現象。測算結果顯示,直徑<2.00cm的周圍型鱗狀細胞癌腫瘤病理組織較少發生局部淋巴結轉移現象,在臨床上,當腫瘤病理組成的分化程度較差時,就極有可能會在病情發展的早期就轉移到患者的腦部、肝臟、腎上腺甚至是下消化道等身體部位中。
肺鱗癌的治療,一般第一個周期的化療效果較為敏感,只能起到25%的化療作用,而第二周期的化療效果就只有10%了,等三個周期之后,基本化療的作用為零。而且化療會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導致患者體內的白細胞以及血小板出現明顯的下降,因此在化療的階段,也會為患者進行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血小板刺激因子治療,化療的目標也要分為治療性的化療以及輔助化療。
因為肺鱗癌對化療不夠敏感,因此在臨床上多以放療治療手段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