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曉云
【關鍵詞】健康體檢;心電圖;不同年齡
健康體檢能夠對身體的狀態進行檢查,心電圖作為常規檢查項目,簡便易行、易于被體檢人群接受。心電圖能夠對心臟功能進行檢測,并能夠對心臟功能的變化進行監測,例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傳導障礙、供血不足等等,能夠幫助患者及時了解心臟健康狀況,并能夠為臨床診斷、治療提供可靠參考依據,已經成為心血管疾病最常用的診斷方式。近年來,由于人們飲食習慣發生率變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不斷提升,心功能也會受到影響,開展心電圖檢查是十分必要的。
1.1一般資料以300例進行健康體檢的患者為調查樣本,男性157例,女性143例,所有人員均為2018年5月~2019年5月間我中心體檢人員;所有人員既往均無精神類疾病;所有人員既往均無臟器實質性病變診斷;所有人員均無妊娠、哺乳期女性;所有人員均無老年癡呆表現;所有人員均超過18歲。根據患者年齡分組,分為18~29歲、30~39歲、40~49歲、50~59歲,60~69歲以及70歲以上,人數分別為33例、42例、47例、57例、59例、62例。
1.2一般方法患者均在平靜狀態下開展心電圖檢驗,患者仰臥位,裸露胸部、手腕和腳踝,采用酒精擦拭裸露部位,放置電極,保證患者呼吸平穩。采用十二導同步心電圖進行檢測,輸出壓力位10nun/mv,掃描速度為25mm/s,記錄時間為60s。所有圖像均由兩名專業臨床醫師進行檢查,并對心電圖進行診斷,最終結果有主任醫師負責審核,檢查結束后對患者病情進行討論,并制定相應管理措施。
1.3觀察指標對所有人員的心電圖表現進行整理,同時對異常心電圖進行統計。
1.4數據統計文中數據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t、卡方視為檢驗指標,P<0.05視為具有統計學差異。
2.1心電圖檢測結果:300例患者中有62例心電圖異常者,所占比例20.7‰ST-T段改變者19例、早搏13例、房室傳導阻滯13例、房顫11例、心室高電壓6例,所占比例30.6%、21.0%、21.0%、17.7%、9.7%。
2.2異常心電圖與年齡關系:70歲以上人員心電圖異常者27例、60~69歲者19例、50~59歲者15例,顯著高于其他年齡組,P<0.05,詳見下表。
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群中的發病率更高,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顯著升高,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的加劇,心血管疾病在臨床中的發病率持續升高,對老年人群的健康有著嚴重的影響。對于心血管患者來說,盡早對疾病進行篩查能夠更好的對疾病進行治療和預防,降低疾病惡化率。心血疾病的發生與患者飲食、運動等行為相關,而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此類疾病在青壯年中的發病率逐漸升高,對其健康非常不利。
在本次調查結果中發現,300例患者中有62例心電圖異常者,所占比例20.7%。其中70歲以上人員心電圖異常者27例、60~69歲者19例、50~59歲者15例,年齡越高患者心電圖異常發生率越高。對此結果進行分析后我們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器官、功能逐漸退化,心肌功能也會隨之退化,繼而出現纖維性改變、缺血性改變、心肌細胞傳導異常等表現。而年輕人群身體退化并不明顯,因此其心肌功能異常率較低。但有少部分年輕人工作壓力大,生活中過度嗜酒、熬夜、吸煙,嚴重增加了心臟負擔,導致心肌功能發生變化,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且年輕人員多數健康意識不足,對自身的健康關注度低下,過度透支身體,也是導致其心功能異常的主要因素。
在結果中顯示,ST-T段改變所占比例最高,而后依次為早搏、房室傳導阻滯、房顫、心室高電壓,ST-T段改變多提示患者存在心肌缺血、缺氧表現,而心肌缺血、缺氧表現多與動脈斑塊、動脈狹窄有關,若不加以糾正會引發心肌梗死,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對我中心的結果進行分析后我們認為,針對年齡較大的患者來說心電圖檢查異常發生率更高,因此,針對年齡大的患者要積極開展心電圖檢查,發現異常要及時進行處理,盡早糾正患者心功能,避免疾病惡性發展,威脅患者生命健康。
總的來說,不同年齡段的體檢人員心電圖表現各有不同,年齡大的人員要積極進行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