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芬芳
【內容摘要】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素質教育對初中美術教學的要求也不斷提升。本文將針對漏印紙版畫在初中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的作用進行詳細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漏印紙版畫在初中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漏印紙版畫
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的初步發展階段,該階段的學生們身心都處于迅速發展的狀態中。初中教學工作在素質教育工作不斷發展的當下,也更加注重學生們的全面發展。本文將針對漏印紙版畫在初中美術教育中的應用開展詳細研究。
一、漏印紙版畫在初中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的作用
1.有利于啟發學生智力
初中階段學生們的智力、思維邏輯能力直接影響著學生們未來的發展??茖W證明,人腦的潛力是巨大的,正常人的大腦挖掘使用情況還不到5%。經調查,12~16歲的學生,正處于智力發展的重要階段,漏印紙版畫作為一種需要學生們實踐的教學手段,能夠為學生們的大腦發展提供必要的刺激要素。漏印紙版畫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片、結構,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們的邏輯思維。并且在學生們撕拉、粘貼、剪裁等過程中,可以刺激學生們感官、促進學生右腦的發展。學生們在進行漏印紙版畫創作的同時,腦部結構也能夠更加的完善。
2.有利于增強學生審美能力
初中美術教育新課程標準當中,明確針對“審美能力”提出了要求。美術教育工作最為重要的教學目的便是樹立學生們正確的審美觀念,讓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用審美的眼光看待生活、看待自熱、看待身邊的事物。漏印紙版畫作為初中美術教學工作的重要教學內容,同生活化、傳統文化、藝術素材等內容的融入,讓學生們在創作藝術作品的同時,增強自身對美的感悟能力,讓學生們正確的理解美,強化學生們藝術鑒賞能力。此外,初中階段學生們正是三觀養成的重要階段,學生們模仿能力也相對較強,在該階段融入漏印紙版畫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們終身審美素養的形成,促進學生正確三觀的養成。
二、漏印紙版畫在初中美術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1.創設良好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不斷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才能夠真正的讓學生們就積極踴躍參與到教學工作當中,吸引學生們動手實踐、親自操作的積極性。在多媒體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初中教學工作當中也積極融入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那么,初中美術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最大程度上發揮出教學設備的實效性,為學生們創設出生動有趣的多媒體情境調動起學生們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漏印紙版畫時,教師便可以在課前融入“藝術作品賞析”環節,將生動形象、多姿變幻的“漏印紙版畫作品”,通過多媒體技術手段想學生們進行展示。在學生們觀看一幅一幅精美的漏印紙版畫時,不僅能夠集中學生們的注意力,而且在生動的圖片資料的引導下,觸動了學生們視覺、聽覺感官,激發起了學生們學習熱情。
2.融入傳統文化資源,陶冶學生藝術情操
在初中美術教學工作積極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部積極倡導“大力開展美術課程鄉土教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等內容。中華傳統文化作為我國優秀的教育資源,應該積極融入到漏印紙版畫教學工作當中,讓學生們真正的在藝術實踐、藝術感知的同時,深刻感受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形式,從學生們日常能夠接觸到的傳統文化內容出發,真正的培養學生正確文化情感、強化學生藝術情感品質。在開展漏印紙版畫教學時,教師不應該拘泥于教學課本,積極的將傳統節日、傳統文字、傳統意象等內容,融入到教學工作當中,潛移默化浸染學生良好的審美情操。例如,教師可以將“十二生肖圖”、“國畫四君子”、“傳統建筑”等多種具有傳統文化情懷的教學內容,融合到教學課堂當中,真正的讓學生們學習的過程中感知我國傳統文化之美,陶冶學生藝術情操。
3.豐富實踐活動,強化學生們實踐能力
漏印紙版畫不僅是一種美術教學形式,更加可以成為學生們的終身愛好。為了讓學生們定期進行漏印紙版畫制作、不斷提升學生們藝術創作實踐水平、漏印紙版畫制作實踐能力,教師應該定期的開展漏印紙版畫教學活動。例如“漏印紙版畫興趣小組、漏印紙版畫作品展示、參觀漏印紙版畫展覽”等多種具有藝術氛圍的教學活動。真正的讓學生們將漏印紙版畫作為日后可持續發展的愛好,調動學生們創作積極性,讓學生們日積月累藝術創作經驗,在增強學生漏印紙版畫創作實踐能力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終身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漏印紙版畫作為一種優秀的美術教學內容,不僅可以啟迪學生智力,而且還能夠增強學生們的審美能力。在實際開展漏印紙版畫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整合傳統文化教學資源、信息化教學手段,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上,強化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創造實踐能力,展現出漏印紙版畫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莊姍婷.小學美術教學中紙版畫與地方特色結合的實踐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 2018(4):74.
[2]李夢航. 版畫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現狀與思考[J].美術教育研究,2017(18):152.
[3]朱亞運. 新時期小學美術紙版畫教育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7(18):167.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神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