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網蘭


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手段向網絡化、數字化方向發展,教育模式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互聯網和教育的有機結合推進了我國教育教學的數字化,使教育更適合青年學生的認知特點,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目前,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也在積極推進教育教學的數字化建設,由此推出了與超星學習通合作的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筆者基于超星學習通云平臺技術,以汽車營銷實務課程教學為例,將現有的課程資源和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對該課程的數字化教學應用與實踐進行了探索研究。
關鍵詞:超星學習通 數字化課程 應用與實踐
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校本教材汽車營銷實務參與了常州市精品課程建設,2015年被評為常州市精品課程,經過不斷改進調整,2017年加入了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數字化課程的建設,并通過建設驗收。近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筆者對該課程進行了數字化教學實踐,通過實踐獲得了一些新的教學經驗與心得。
筆者以汽車營銷實務課程為例,將汽車維修專業1607班作為教學試點,精心組織實施方案,充分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與學生一起實施了全新的學習模式。現以該班學生2~4月在學習通平臺上的統計數據為例展開分析,得到了相關結論。
一、數字化課程在常規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以汽車營銷實務課程為例,該課程在常規教學過程應用超星學習通的步驟如下。
1.上課前提前布置任務,關注學生預習情況
(1)教師讓學生手機注冊登錄超星學習通APP,熟悉相關功能及操作方法。教師提前將上課安排表、授課計劃表等相關資料上傳至資料區,以便學生提前了解上課安排及進度。
(2)在學習某一課題前,教師按照教學計劃預先開放相關內容,布置給學生相應的預習任務。
(3)學生根據每個章節的任務點完成閱讀電子書、觀看視頻、學習自測題等任務,教師可以查閱各個學生的任務完成進度、易錯題等情況。
2.上課時運用多種形式組織課堂教學
(1)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或“超星學習通”設定的多種簽到功能,以合適的形式于每次上課前進行簽到。
(2)在學習的過程中和學生開展活動,采用分組式教學等模式,教師設計知識模塊和布置任務,通過超星學習通可以指定或者選人或者進行分組討論后提交成果并進行展示發言。
(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在線發布問題,用投票、問卷、搶答、隨機選人、直播等方式組織學生完成課堂學習。
(4)教師針對重難點問題進行講解,帶領學生解決自學過程中發現的疑難問題。
3.下課后師生互動靈活,作業形式多樣,教師可以閉環了解
(1)教師可以設計富有知識性、趣味性的問題讓學生討論和思考,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實時參與學生們的討論,適當進行點撥釋疑。學生也隨時提出新疑問,讓其他同學共同討論,提出見解。
(2)學生根據學習進程及自己的時間安排,運用網絡平臺上的訓練題庫反復練習、測試,加深理解。
(3)較傳統的課后手寫作業相比,教師可以靈活在線發布多種形式的作業,可以為語音作業、也可以是視頻作業。
(4)在課程“統計”界面,教師可以對學生管理、討論、課堂活動、章節訪問量、章節測驗、督學、課程積分等統計信息進行查看統計,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和課程內容的瀏覽情況,在此基礎上一方面可以對學生進行督促學習,另一方面可以對學生的平時學習態度做出較為客觀公正的評價。通過設置各項統計的權重,也可以自動得出形成學生的“成績統計”分數。
通過上述的活動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學生學習數字化課程取得的成效
1.移動終端手機學習通方式更受歡迎
學生可以通過電腦登錄“網絡教學綜合服務平臺”或手機端登錄“超星學習通”來學習,經過統計分析,發現超過98%的學生使用手機作為學習工具,使用電腦開展學習的學生不足2%。此結果表明,手機APP提高了課程學習的便捷性,及碎片化時間的利用率,從而變相增加了學生學習時間(圖1)。
2.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效率明顯增加
根據對學生的學習進度的統計數據可以發現,學生已完成任務點的個數達88個,所有學生已經全部完成,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有明顯的改善。另外,從學生的學習時長統計來看,學生觀看教學視頻的累計時長度遠超視頻時長總和,甚至超出數倍,說明學生愿意通過視頻反復學習(圖2)。在新的數字化模式下,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習進度、學習效率都有了顯著提高。當然,這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需要準備更為豐富的課程資源,學生才可以充分進行網絡多樣化的學習。
如2019年3月,學生總訪問量為3906次,其中,7日的訪問量達最高的1125次。15日、20日、27日也分別達到了627次、650和677次。而且訪問量在周末及節假日也存在,這表明學生可以充分利用休息日進行學習,網絡突破了場地和時間的限制。
3.階段考核成績有明顯提高
2019年2~4月期間,筆者先后進行了3次階段考核,考核結果,不及格人數分別為16人、11人、5人,呈現逐漸下降趨勢。由此可見,實施數字化學習模式以來,教師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三、數字化課程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1.數字化資源相關設施的配置制約了數字化課程的應用
數字化環境下的教學需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利用網絡或其他數字媒體提供豐富的資源進行有效的學習與教學。目前筆者所在系可使用計算機機房一共2間,學生在網頁端實現學習的可能性不大,使用手機端學習成為他們的唯一選擇。目前各教室及實訓室還未實現無線網全覆蓋,學生需要消耗自身手機流量,這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造成了一定的打擊。
2.技能生疏,對運用數字化資源心有余而力不足
一些教師對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望而卻步。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利用直播、分組等現代化手段來組織教學,在教學應用過程中如何操作電腦終端、手機端。目前學校內組建的交流QQ群僅僅是超星技術人員為各個教師解決了技術上的相關問題,在如何使用方面很多教師還是存在著疑問。學校可定期組織數字化教學匯報會、數字資源應用交流會等,促進教師邊學邊用,有效提高數字化資源的利用率。
3.學生反饋師生交流不及時,有問題不能及時解決
主要由于學生和教師學習工作時間安排上有差異,學生在學習平臺上提出疑問時,任課教師不可能立即看到并答復,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數字化資源的成績考核方式不能與現有的考核形式統一
數字化教學系統主要由課程視頻、章節測驗、訪問次數、討論等項目按照一定的權重設置最終得出一個綜合成績。而目前現有的考核形式主要由三表合一中的出勤、提問、作業成績、階段測驗、期末考試等按一定權重評定的,這樣的考核方式不能準確地反映學生真實的學業水平,打擊了部分學生的學習信心和積極性。
四、數字化課程的創新
相較于傳統課堂教學的機械刻板,超星數字化課堂,教師可以直接通過手機、電腦等多種終端實時書寫并向電子白板投射。通過資源發布或網絡直播等可以實現數字化的預習,通過學習軌跡跟蹤可以準確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有針對性地改進備課和教學設計。
數字化課程的運用,使得課堂學習結構發生了改變,預學習和智能測評在前,教師依據課前測評分析,以學定教、分層教學,通過問題設定、小組討論、課堂釋疑解惑等方式,形成了更加個性化、更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教師通過隨堂練習及評測系統的實時測評、統計、分析,準確及時獲得學生課堂學習效果的反饋,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內容與進度,體現了教師執行教學設計的靈活性。
五、小結
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數字化課程教學模式,為不同個性、不同需求的學生提供了不受時間空間限制、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移動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利用數字化教學平臺進行教學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不僅能有效地促進教學交互,增強學生學習信心,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而且還能促成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習慣,養成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因此,推廣應用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筆者學校數字化課程是可行的。在應用數字化教學平臺的過程中筆者也遇到了很多的問題,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來筆者將繼續加強這方面的研究與實踐,在汽車營銷實務課程的教學上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麗君.基于超星學習通的英語閱讀移動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6(12).
[2]王西兵,王坦.以超星學習通為依托的高校課堂合作學習:優勢與路徑[J].中國成人教育,2018(3).
[3]王成雯,李峰.基于實時反饋技術的智慧課堂及案例研究[J].福建中學數學,2016(9).
[4]施華,鄧海鷹,雷紅梅.基于超星學習通的混合式學習模式探索——以高職電路基礎課程為例[J].廣西教育,2017(23).
[5]苗青.基于超星學習通的移動教學模式分析[J].無線互聯科技,2017(20).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