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聰
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通訊方式發生巨大改變,手機逐漸融人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并且隨處可見。不管是地鐵站還是公交站,低頭族到處都是,長此以往頸部就會伴有疼痛癥狀。現如今,頸椎病的發病率逐漸遞增,發病數量越來越多,發病群體呈年輕化。這時詳細分析誘發頸椎病的原因,有針對性的加以預防,降低發病幾率。
(一)頸型頸椎病:臨床表現,頸部肌肉和韌帶出現慢性受傷癥狀,椎間盤開始變形,椎體松弛,小關節時常移位,加之著涼、潮濕、疲勞、睡姿不正確造成頸部肌肉壓迫,引發頸椎病。
(二)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表現,椎間盤較為突出,退化,骨質增生,椎管內部和椎間孔內頸神經根經常被刺激和抑制。
(三)脊髓型頸椎病:臨床表現,頸椎間盤出現問題,韌帶肥厚骨化使得頸椎椎管變小,脊髓長期受到壓迫,供血不及時,導致脊髓傳導功能阻滯。
(一)衰老退化:人們年齡的持續上漲,身體每一處機能部位開始老化,而頸椎是串聯頭部和身體的樞紐,如果頸椎受傷嚴重,就會引發退行性改變,刺激、抑制頸部神經根與椎動脈,是頸椎病產生的重要原因。
(二)風寒襲擊:在酷寒、濕潤的環境下頸部小血管會出現緊縮、肌肉痙攣、軟組織血循環被限制等情況,使身體對疼痛的承受力不斷下降。如果頸部遭遇涼氣侵蝕,頸部神經組織會因此刺激,加重頸部痛感,引起并發癥。
(三)不良姿勢:低頭次數較多,枕頭偏高、坐著睡覺等現象均對頸椎造成一系列損傷,人們處于睡眠狀態下頸部肌肉會失去保護功效。平躺看視頻、玩游戲同樣磨損頸椎,使頸椎曲度有所轉變,長此以往極易使頸椎變形。
(一)定期游泳:人在游泳過程中,頸部多次露出水面換氣,同時雙手不斷前行,用力劃水。在這過程中頸部肌肉會不停的運動,放松頸部肌肉緊張感,促進血液循環,減輕頸椎疲勞引起的疼痛感。
(二)騎自行車:據資料顯示,騎自行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心肺功能,鍛煉其忍耐力。它能防止大腦快速老化,便于機體肌肉與韌帶適當鍛煉。在騎車過程中,雙手呈前伸狀態,兩肩膀微微聳起,頭頸朝上,和日常工作狀態正相反。這樣能夠讓頸部肌肉與韌帶得到適當拉伸,同時還能鍛煉頸背部肌肉。
(三)放風箏:通常放風箏可以放松人們眼力,讓眼睛得到一時的放松,避免近視,預防頸椎病的發生。另外,還能維持頸椎與脊柱肌肉緊繃感,使韌帶恢復彈性,加強椎關節靈敏性,加快骨質代謝和頸椎代償,防止椎骨與頸部韌帶老化。
(四)保證睡眠充足:在睡眠過程中,枕頭是必不可少的,而枕頭高未必能睡眠好。睡覺時若枕頭太高,就會彎曲頸椎弧度,好比久坐低頭一樣,第二天醒來頸椎會很累。所以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枕頭,滿足頸椎生理曲度,如小枕頭,靠在脖子后面,起到防范效果。
(五)每天適當的進行鍛煉:若是覺得頸部伴有酸痛感,背部和上肢呈放射疼痛,則并攏雙手呈交叉狀態,高舉頭頂放于頸部,把頭向后傾斜,雙手向上牽引幾秒鐘,連續幾次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椎間隙壓力。主要原理是通過雙手的牽引力,隔開頸椎縫隙,使頸椎關節列線發生變化,從而達到緩解目的。
(六)正規手法按摩:如果確診為頸椎病,就要使用正規手法進行按摩。不過在推拿按摩環節要特別注重頸部按摩,在人體構造中頸部位置極為重要,連接眾多神經血管并且直通腦顱。若按摩頸部力度較重,會傷害頸部肌肉,誘發骨折和水腫,嚴重的還會使斑塊硬化和脫落,與血液融合流入腦顱,阻塞血管,造成腦卒中。
(七)頸部保暖:在冬季由于天氣寒冷,很多人都會用圍巾和暖水袋讓頸部溫度持續上升。由于溫度偏低,血液循環不順暢,長時間血液中就會出現腫塊。因此,“低頭族”的頸椎日常護理方法之一是注重頸部保暖。
(八)減少穿高跟鞋的次數:很多年輕女性喜歡追求時尚,所以都很喜歡穿高跟鞋,從而散發女性美,彰顯完美身材。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長期穿高跟鞋會使足部三點力線結構發生轉變,足踝部、下肢易受傷;另外還會讓女性身體前傾,利用頭部、胸部、臀部來幫助脊柱更好的適應s曲線。長時間下來,脊柱后側肌肉韌帶極易受傷,頸肩、胸部、背部酸痛。
(九)健康的生活習性:好的生活習性是遠離頸椎病的重中之重。晚上入睡時枕頭不能太高或太低,在看書過程中要注意時間的把控,不用添置支架。在分析和研究問題時可拖住下巴,若是感到頭暈切勿仰望天花板;在洗漱過程中可適當練習抬頭,休息時要仰靠在椅子上。上述內容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頸椎部位帶來的疼痛,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十)保持好心睛:控制個人情緒,像對頸椎病不熟悉的人常常會覺得疼痛難忍,心情也變得越發緊張,不能接受此癥狀,不配合治療。這時就要調整心態,了解治療事宜,保持好心情,積極配合治療,延長復發時間。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患有頸椎病,我們唯一可以做的是早發現,早治療。時常鍛煉頸部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頸椎帶來的痛感,注意日常保養,保持好心情,合理規劃飲食,減少玩手機的次數,延長復發時間,擺脫低頭族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