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平
王大爺今年70歲,患有糖尿病已經有很多年歷史了。王大爺對使用什么藥物才能控制血糖并不是很熟悉。為了方便省事,王大爺自己到藥店買了一種名為格列本脲的新一代促胰島素分泌劑。這種藥物是一種長效降糖藥,據藥店店員說,服用這種藥物不僅能夠防止糖尿病病人餐后出現高血糖的情況,還能夠在不影響患者體重的前提下降低病人出現低血糖的概率,并且一些輕度腎功能不足的糖尿病患者也能服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王大爺才服用格列本脲幾天后就出現了心悸、冒虛汗等低血糖的癥狀,家屬趕快將王大爺送到了醫院檢查。醫生責怪家屬不應該讓老年人在沒有醫生開具藥方的情況下獨自到藥店購買藥物服用,尤其是王大爺這種長期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那么針對糖尿病人,尤其是老年患者應該如何正確使用降糖藥物呢?
從醫學定義上來講,糖尿病最明顯的特征就是患者會有高血糖癥狀,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的致病因素有很多,受到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通常身體肥胖的中老年人患有糖尿病的概率最大。高血糖癥狀主要是因為人體體內的胰島素出現分泌缺陷或者生物作用受損導致。而患者患有糖尿病后的較長一段時間內會同時出現高血糖伴高血壓的情況,最終導致患者體內的各種器官組織,尤其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系統等出現不同程度的功能損害。大部分糖尿病老年患者都會同時患有高血壓,考慮到糖尿病和高血壓在治療用藥上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必須要按照具體的用藥原則對高血壓和糖尿病進行治療。一般情況下,同時患有高血壓的糖尿病患者要盡量選擇長效降壓藥,保證升高的血壓能夠在24小時內得到控制,避免血壓能夠出現波動。而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在使用藥物時為了預防患者出現低血糖,最終形成低血糖反應導致老年癡呆癥,應該要避免服用長效降糖藥對血糖進行控制。
通常情況下對“長效藥”的概念定義有兩種,一種是藥物本身半衰期持續時間較長,發揮藥效的作用時間也比較長。如王大爺服用的長效降糖藥格列本脲就只需要每天服用一次就能夠達到維持治療的效果,另外一種長效藥則是采用特殊的制藥工藝將原來的短效藥物制作成控釋制劑,從而達到長效藥物的作用,如格列吡嗪在改制后更名為瑞易寧,服用時間也從原來的一日三次變成一日一次。
(一)導致血糖出現波動由于長效降糖藥發揮的藥效作用時間較長,很難針對長效降糖藥的具體藥效進行控制。再加上現在國內藥物廠商生產的“長效制劑”質量并不過關,達不到長效降糖規定的藥物定時衡量釋放需求,容易導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忽高忽低,出現波動,出現低血糖反應的概率也較大。
(二)低血糖的危害較大根據相關醫學研究表明,出現低血糖比輕度高血糖對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更大。尤其是針對血糖值本來就不太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長效降糖藥對血糖的控制作用較強,過量服用長效降糖藥物會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反應。同時長效降糖藥導致的低血糖反應通常會持續24小時以上,對老年人的傷害較大。大部分出現低血糖反應的老年糖尿病患者總是在不知不覺間出現神經興奮,也就是說長效降糖藥會導致糖尿病老年患者的交感神經系統出現障礙。因此當老年人出現低血糖反應時可能不會出現心悸、乏力和出虛汗等低血糖癥狀,但低血糖癥狀對老年人身體的傷害卻很明顯,尤其是對老年患者腦部器官的傷害會累積添加,最終致使老年人出現老年癡呆癥。
(三)低血糖癥狀不易被發現如果糖尿病老年患者長期服用長效降糖藥,盡管在白天沒有出現任何低血糖相關的癥狀表現,但是當老年人晚上睡著后很容易在夜間0到3點時期出現低血糖表現。當出現上述情況時難以即使采取治療措施,很容易導致患者的腦組織受到損傷。隨著時間的變化,腦組織受到損傷情況較為嚴重就會誘發老年癡呆癥。不僅如此,在晚上空腹狀態下,人體的生理機能會組織脂肪、蛋白質以及肝臟中的糖原進入到患者的血液當中,轉化為人體腦組織提供能量的葡萄糖,能夠減少低血糖對人體大腦的傷害。但一旦長期服用降糖藥不能夠對藥效進行把控,就會影響葡萄糖的轉化過程,加重對老年人身體的傷害。
在醫院治療一段時間后,王大爺順利出院回家。經過這一次事故王大爺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再也不圖省事隨便吃藥,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