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祥 孫敏
摘 ? ?要:風險識別與防范是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關鍵環節,如何識別風險并采用有效的防范對策是建筑企業開展風險管理的具體體現。對此,在以人為本理念實已深入人心的當下,必須要積極做好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風險識別和風險規避工作,加強對風險的研究并在項目實施各個階段進行推廣運用,這不僅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實現,更促進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方法的進步。本文探討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風險及對策。
關鍵詞:建筑工程;項目管理;風險;對策
1 ?前言
對于我國建筑工程的項目工程管理工作來說,風險管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建筑工程企業能夠有效地進行風險控制,一方面可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的進度和質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其企業有效地規避工程風險,使企業獲取更大的利潤,帶動企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是對建筑工程行業,對其他各行各業來說,也是如此。各企業都應積極地制定能夠應對風險的策措施,從而有效地規避風險。
2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風險分析
2.1 ?風險管理意識不強
風險管理意識不強是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首要風險。長期以來,我國的建筑工程項目管理工作都因受到傳統管理體制的影響,而對風險管理不夠重視,風險管理意識不強,在管理過程中往往忽略風險管理這項內容,就算有些建筑企業對建筑工程項目進行了一定的風險管理,但也僅僅局限在控制施工進度和質量等方面,而并未規定明確的風險管理目標和制定具體的風險管理方案,因此使風險管理的作用難以得到充分發揮。
2.2 ?合同管理存在漏洞
合同管理是風險管理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然而同時也是比較薄弱的一個環節。在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過程中,因合同管理出現問題而引發的風險比比皆是,其已經成為了影響建筑工程項目經濟效益的重大瓶頸,不重視合同管理的建筑企業注定要自食苦果。因為如果合同管理不到位,建筑工程項目的施工進度就會受到大大影響,并且在建設后期還可能會出現許多變更索賠事件,從而限制其他工作的順利開展,更嚴重者,還可能會引發工程停滯,其所造成的損失將是不可估計的,有些甚至會導致建筑企業破產。然而在現實中,仍然有大部分建筑企業因為缺乏索賠意識而對合同管理不到位,這無疑大大增加了施工風險。
2.3 ?風險管理制度不完善
之所以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會出現許多風險問題,其很大一個原因是風險管理制度不完善。任何一項管理工作都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來規范和約束,然而目前我國大部分建筑企業尚沒有建立起一套比較完善和科學的風險管理制度,因此使得風險管理工作體系不健全,管理起來不夠系統和全面。具體說來,很多建筑企業內部都沒有設置專門的風險管理機構或組織,也沒有專門的管理人員來履行風險管理職責和承擔風險管理責任,在實際管理過程中往往依靠個人經驗來進行決策,很多決策都帶有盲目性,整個管理過程非常被動,這大大增加了建筑工程項目的建設風險。
2.4 ?風險信息系統不健全
風險信息系統不健全會導致建筑工程項目管理陷入風險困境。目前,很多建筑企業的風險信息系統都不健全,這就造成了建筑工程項目的管理工作缺乏可靠的信息數據依據,從而導致一系列風險問題的發生。通常情況下,風險信息系統的不健全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建筑企業的風險信息系統建立滯后,缺乏對信息數據的收集和積累,因此也無法對建筑工程項目投資的可行性進行透徹分析:②建筑企業缺乏對業主及合作商的信用檔案的有效收集和管理,因此無法有效分析其信用情況以為投標和合作決策提供有力依據。
3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風險的對策
3.1 ?建筑工程施工項目內部風險的控制
(1)首先是對業主的方面進行控制,在施工之前對業主的需求進行調查與了解,并與業主牽動合同,以此來避免出現工程脫款的現象,避免經濟效益受到損害。同時,面對業主之間的差異也應該制定不同的解決策略,并在合同中對雙方的權益進行說明,避免出現責任無處追究的現象。
(2)設計方面的風險控制,這就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就是風險規避,簡單地說就是將項目的所有權進行轉讓,以此來避免風險;其次就是將風險轉移,在合同中將自身與設計方的責任進行明確,以此來避免風險;最后是對風險的緩解,也就是提前采取措施將施工中的風險降低,以此來降低風險帶來的危害。
(3)健全風險信息系統。針對風險信息系統不健全的問題,應進一步加強企業風險信息系統的建立。建筑工程企業應深入市場、工地,對項目實施相關的數據、信息等進行相關的收集,然后對這些數據進行細致地分析,根據這些可靠的信息,制定相關的應對風險的相關對策,從而有效地對企業項目管理過程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預測和分析,積極應對工程項目管理中的風險,增強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3.2 ?損失控制
損失控制是風險管理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主要體現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強化對風險造成的損失的動態控制。比如,在事前控制中,通過對建筑項目施工的例行檢查,來預防危險源的產生。在事中控制中,將風險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避免風險惡化和擴散,限制風險的空間。在事后控制中,迅速處理環境危險已經造成的損害,做好風險的處理工作,主動快速修復風險造成的損害。在損失控制中,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控結合的原則,根據不同的風險,制定不同的風險應對策略,確保工程順利展開。
3.3 ?風險自留
即是將風險留給自己承擔,不予轉移,從企業內部財務的角度應對風險。包括計劃性自留和非計劃性自留。實施計劃性自留必須要考慮以下條件:別無選擇、期望損失不嚴重、損失可準確預測、企業有短期內承受最大潛在損失的能力、不會成本很大、內部服務優良。只有符合這些條件的風險,可以予以考慮進行風險自留。造成企業實施非計劃性自留的因素:缺乏風險意識、風險識別失誤、風險評價失誤、風險決策延誤、風險決策實施延誤等。可見,非計劃性風險自留是下下策,要求企業必須要完善風險管理。
3.4 ?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則是將可能出現的一些施工風險轉移給他人承擔。風險轉移并不能減小風險的危害程度,只是承擔風險的主體不同而已。主要有合同轉移和工程保險兩種形式。(1)合同轉移。工程合同既是項目管理的法律文件,也是項目施工風險管理的主要依據。承包商在簽訂合同時必須具有強烈的風險意識,學會從風險分析與風險管理的角度研究合同的每一個條款,對項目可能遇到的風險因素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明確自己和發包方之間的風險承擔責任。否則,風險將給項目帶來巨大的損失,通過對施工合同的全面把握來減少自己承擔的風險,避免風險損失。(2)工程保險。通過保險,投保人將自己本應承擔的歸咎責任和賠償責任轉嫁給保險公司,從而使自己免受風險損失。與其他風險處理手段相比,工程保險更優越,在目前的工程建設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總之,風險識別與防范是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關鍵環節,如何識別風險并采用有效的防范對策是建筑企業開展風險管理的具體體現。對此,在以人為本理念已深入人心的當下,必須要積極做好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風險識別和風險規避工作,加強對風險的研究并在項目實施各個階段進行推廣運用,這不僅有利于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實現,更促進了建筑工程項目管理方法的進步。
參考文獻:
[1] 簡春國.研究建筑工程項目管理的風險及對策[J].居舍,2018(36).
[2] 沈雅紅.建設工程項目監理風險分析與應對措施[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8(20).
[3] 樊建云.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風險分析及防范[J].建材與裝飾,20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