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仕敏
【內容摘要】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少年兒童的心理特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善設疑障,創設與本節課內容有關的問題情境,能激發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愿望和興趣,起到“引入人耳,一聽為快”的效果。結合教學實踐,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創設語言情境、創設聲像情境、創設活動情境”四個方面的分析,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創新性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創設情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思維體現在鮮明形象時,兒童才能理解它。”少年兒童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而創設情境就是為學生提供入耳的語言、入眼的事物、入腦的問題等等。這樣能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情緒上受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因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倡導教師要“創設情境”。
一、創設問題情境
好奇、求知、感興趣是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思維有問題而起,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善設疑障,即創設與本節課內容有關的問題情境,能激發起學生解決問題的愿望和要求,起到“引入人耳,一聽為快”的效果。
在教學《做個聰明的消費者》一課時,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金錢消費有了親身體驗,加上平時許多同學喜歡買小攤小販的食品吃等現象,我就事先準備有代表性的食品展現在學生面前,創設“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食品,各小組長領回去,組織討論:這幾種食品能不能買?為什么?”這樣的問題情境,學生看到食品,精神抖擻,好興奮,急于在小組里暢所欲言。學生通過自主交流討論,明白購物時要注意識別商品的“生產日期、產品名稱及生產廠家的廠名、地址”等。教學《交通問題帶來的思考》一課時,根據學生搜集來的交通圖片,創設“交通迅速發展的同時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問題呢?怎樣解決呢?”的問題情境,學生有圖片的提示,能從“尾氣污染、噪音影響、能源消耗、交通堵塞”等方面分析存在的問題,從“節能減排、錯時上班、單雙號錯行、增開磁懸浮列車”等方面暢想解決問題的方法。
根據文本內容和學生的生活體驗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不僅能讓學生學到知識,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學會在錯綜復雜的情境中,利用學過的知識對具體問題作出有條理的分析和預測,并進行創造性的思考,體驗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探索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二、創設語言情境
英國吉普林曾說過:“言語是人類所使用的最有效的藥方”。精美的語言猶如陣陣春風,可以拂去學生心頭的寒意,漾起學生情感的漣漪,開啟學生智慧的閘門,喚起學生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有關的詩歌、故事、格言、警句、諺語、古詩詞等,并加以豐富的情感和富有情趣的語言繪聲繪色地解釋、講述,可以使課堂充滿情趣,學生容易受到感染和啟示。
如教學《江山多嬌》一課時,剛一上課,我選擇“俯視祖國大地,他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雞,傲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她又像一副色彩斑斕的水彩畫……千百年來,我們中華兒女就是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一段話,聲情并茂的演講,將學生帶入“祖國像幅畫”的情境中。
如教學《誠信是金》一課時,給學生講《曾子殺豬》的故事和朗誦誠信格言或名言警句,學生聽故事入神,深深被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誠信品質打動了,格言或名言警句對學生起到警勉作用。每當在教學中創設這樣的語言情境時,就像在學生記憶的長河中投下了一粒石子,從他們恬靜的臉上,閃光的瞳孔中,我仿佛看到了學生思想的長河里正濺著朵朵浪花。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與語言情境融為一體,知識自然植根于學生的心靈深處了。
三、創設聲像情境
“小學生注意的特點是無意注意占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意刺激所吸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應利用兒童的無意注意,積極地培養和發展其有意注意。”而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聲像情境,恰恰能給學生新意刺激。比如,強烈的光線、鮮艷的色彩、音樂的旋律、畫面的變動等,這些都容易吸引兒童的注意。教學過程中講到某一內容,打開電子白板,學生的注意力就會不約而同地集中到白板上,被畫面的內容所吸引。
如教學《祖國寶島臺灣》一課時,播放日本、荷蘭侵占寶島臺灣的視頻,只見同學們聚精會神地觀看,臉上陰沉沉的,緊握拳頭,不時發出“侵略者真壞”的話語,達到了教學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利用多媒體創設聲像情境,能巧妙地把學生引入生活情境,以情牽人,波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在情緒上收到感染,情感上產生共鳴。
四、創設活動情境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寓教于樂”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學方法,它強調的是寓“教育”于“活動”之中。在教學中,教師根據少年兒童天真活潑的心里,有目的地組織學生進行唱歌、猜謎、游戲、表演等于教學內容有關的活動,在學生面前展現一幅幅具體形象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新知,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靈活創設“問題、語言、聲像、活動”情境,注重師生、生生互動,學生能全身心投入,用心思考,真誠交流,自覺學習掌握知識,并內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一舉兩得。
(作者單位:青島膠州市膠西鎮苑戈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