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凡
摘 ? ?要:結合實際,對砌體結構房屋抗震加固方法進行分析,首先闡述了砌體結構房屋的內容,其次對砌體結構房屋主要抗震加固方法進行詳細討論。希望通過探究后,可以給相關工程提供借鑒,以提升整體砌體結構工程的安全性與穩定性。
關鍵詞:砌體結構;房屋抗震;加固方法;分析
1 ?概述
對于建筑房屋來說,其最大的保障就是在防范各類地質災害上做到切實穩固,尤其是對地震這類自然災害的有效防范。鑒于此,施工和建設單位就應當在建筑的設計中加強結構的穩固,從而使其能夠承受相應的外力破壞以保障室內人員的人身安全。但是對于砌體結構的房屋來說,抗擊地震災害的能力就稍弱一些。之所以如此主要與其構造的材料有關,由于多采用脆性的材料并且房屋有著極大的自重,相應的房屋在抗彎和抗拉以及抗剪等方面的效果則是不盡理想的,從而使得這樣的房屋在地震中出現脆性破壞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經過有關技術性的分析,相應的結構性的部署可以借助于一定的加固措施來達到穩固結構的效果,以確保建筑在地震災害中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
2 ?砌體結構房屋主要抗震加固方法
2.1 ?鋼筋網狀水泥砂漿面層加固方法
所謂鋼筋網狀水泥砂漿面層加固,也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夾板墻加固法。此類方法的應用情況主要作用在抗震強度較低,以確??辜袅πЧM一步增強。一般來說,墻面與水泥砂漿面層之間應確保有效的黏結,而要達到這樣的效果就應在施工之前去除掉原墻面的抹灰,同時還要布置相應規格的鋼筋網,以為面層噴射水泥砂漿提供基礎條件。
對于開裂輕微的砌體結構墻體來說,要想對其修復和穩固選擇使用鋼筋網水泥砂漿面層的處理方式比較適宜,以對其抗震性能達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此類操作方法的優勢就在于其較少的配筋且具體操作比較簡便,同時相關的養護實施也比較高效。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技術上的缺陷,例如結構自重較大,同時房屋的使用面積也極為有限。
2.2 ?粘鋼加固
此類方法的實施,主要是通過在磚柱的周圍布置型鋼,進而確保鋼構件形成一個整體。而當砌體在截面尺寸和承載力上存在不足的情況時,此時就需要使用此類方法予以控制。具體來說就是借助于環氧樹脂等粘合劑來對墻片實施粘連和穩固,而最終所達到的即是抗剪力能力的增強。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處理是針對地震發生對砌體結構抗拉性能的削弱和摧毀,因而通過這樣的部署和修復,型鋼等結構性部件的配置所形成的結構應力將得到極大程度的穩固和增強。
2.3 ?X形鋼支撐加固法
此類方法的實施主要是通過在墻體側面架設x形鋼支撐來具體進行。通常來看,鋼支撐下端是與基礎底板連接在一起的,而上端則是與砌體相互連接的,鑒于此,施工過程中連接部位的穩固性務必要切實注意。之所以在這樣的情況選定此類方法,主要是在于其較為便捷的施工方式,同時其在加固抗震方面的效果極為顯著,從而使得結構自身的重量大大減輕。 通過此類方法的實施,鋼支撐與砌體就建立了一種有效的穩固的連接,而通過這樣的一種連接基礎,組合墻體的能量耗散能力也就獲得了極大的增強,如此以來借助于相應規格的構件以及支撐角度即能達到承載力的有效穩固,值得注意的是,該技術在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按照實際的情況,做好相關的加固控制,從而保證砌體結構房屋的穩定性、安全性得到提升。
2.4 ?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加固法
此類方法在近些年來的砌體結構處理中獲得長足的發展,并逐漸地成為了一種穩定可靠的處理方式。其對構件的加固補強,主要是借助于纖維材料來對構件實施加固,其中所基于的就是纖維材料的超強的抗拉強度。
對于纖維增強復合材料來說,其有著輕質、高強以及耐腐蝕等技術優勢,與此同時其具體施工也比較便捷,因而在處理相關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更為高效。理論層面上來看,黏結劑的質量是一大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尤其是在對構件加固上,因而對其的質量應做到穩定高效,以使其在保障構件與纖維復合材料具體操作的切實效果以及應有性能的正常發揮。若論此類方法的不足和缺陷,那就是其在材料可能花費較多,由于所用的材料價格比較昂貴,因而如果是普通村鎮的居民房屋這樣的方法處理顯然是不太經濟的,并且砌體結構的基礎也不利于高強度纖維性能的最大程度的施展,而最終也必將是造成有關材料的浪費。
3 ?砌體結構多道設防抗震加固
通常情況下,如果建筑物是一種單一的結構體系,那么其一旦遭受到破壞且有后續地震的作用,那么建筑物的倒塌即會隨機發生。尤其是地震的卓越周期與建筑物的自振周期極為相近的情況下,建筑物即會受到雙重的振動,從而使得建筑物的倒塌處于加速的狀態。而如果能夠在砌體結構房屋相應的抗震加固操作中構造一種新的結構體系,那么結構的抗震性能必能得到極大程度的增強,其中所體現出的就是多道設防的模式,此類模式重在多重承重結構的構建,從而最終形成全新的抗側力的體系,以更為高效地保障結構的穩固性。
需要注意的是,其中能夠使用到的結構形式應借助于新的鋼筋混凝土框架具體實施。砌體結構所建立的多道設防在抗震受力上有著如下特征:由于原有的砌體結構承擔自身的重力荷載,而與此同時新增的框架重力荷載也是由其自身承擔,因而最終地震下的水平荷載就由新舊框架二者共同承擔,相對來說結構的穩固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
4 ?投資-效益的抗震加固策略
對于建筑結構來說,由于其在施展效用的過程中勢必會受到各類負載或是外力的影響,因而其內部所受的壓力和損傷會初步累積,進而導致結構的剛度和強度不斷地被削弱。而對其的處理和修復,就應以結構的損傷程度為基礎,以使用切實可用的加固方法達到砌體結構的穩固。
以性能為基礎的抗震設計思想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在美國誕生,而該思想的落腳點就是為地震設計出能夠達到功能防范和穩固的標準。需要明確的是,未來結構的抗震設計主要是立足于有關功能的抗震設計,而以上所提出的投資到效益的模式即是對其的精準概括,同時也能從中看到現代結構正在推進的一種趨勢。就以往的結構設計情況來看,結構安全被作為了單一的考慮對象,相對來說極為片面且不利于整體布局的有效展開,而今現代結構的則有了很大的改進,其中所涉及到的資源的科學調配即是一大創新,從而為功能和安全的雙重保障提供了基礎條件,以獲取到最佳的設計方案。
5 ?砌體結構抗震加固設計與施工注意事項
(1)對于原有砌體結構房屋的具體情況,應做到全面系統的掌握和分析,同時房屋結構質量的鑒定以及抗震分析也要切實注意,只有在這些基礎條件的都確定的情況下才可繼續后續的抗震加固的處理。
(2)加固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務必要確保對原有結構高效的保護,同時還要選擇最為科學便利且經濟高效的操作方法。
(3)如果是一些建成時間比較久遠且整體性結構較差的房屋,那么對其的加固處理務必要在切實有效的支護保障下才可進行,以免對原有結構的穩定性造成削弱。
6 ?結論
由以上論述可以看出,建筑的抗震性能自始至終都是建筑房屋設計中最為看重的一項指標,因而在對建筑實施加固處理的時候應切實注意結構的穩固性控制以及技術性預防,其中方法的選擇應做到科學適宜,從而為切實有效地防范地震等地質災害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鐘健.砌體結構房屋抗震鑒定方法及加固技術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9):267.
[2] 劉列鵬.磚混結構建筑的抗震鑒定加固的實用方法[J].民營科技,2017(2):142.
[3] 黃樺.砌體結構房屋抗震鑒定方法與加固技術[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4).
[4] 朱延坤.砌體結構房屋抗震鑒定方法及加固技術分析[J].門窗,2016(4):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