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紅
腦血管造影是一種x線檢查技術,其全稱為腦血管數字減影造影,腦血管造影其運用了連續的x射片技術,并通過電子計算機輔助處理圖片,將其形成連續的圖像,進而全面的觀察血管、移位情況及走形軌跡。該技術主要通過股動脈入路,置入導管,隨后置入導絲,在導絲引導下,選擇顯示的動脈,并注入造影劑,隨后進行x線掃描和攝片,通過造影劑可顯示血管軌跡的圖像,進而觀察到腦血管位置、走形、通暢、狹窄、堵塞等情況。近年來腦血管數字減影造影技術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診療中,是沖經外科內、外科醫師臨床診斷的重要輔助手段。
2.1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腦血管疾病。多數顱內血管性疾病,都可以通過腦血管造影進行診斷和分析。臨床常見的顱內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等腦血管疾病,可以在腦血管造影中較為清晰的顯示具體的病變位置,并觀察到其與腦血管的關系,同時也可見顱內動脈瘤或動脈畸形等引起的腦血管移位、粗細改變、循環時間變化等異常病變。腦血管造影可以觀察到血管的形態學變化,從而確定病灶的位置,如其分布在顱內,還是血管內。同時,也可以觀察到其他部位引起的腦血管變化。
2.2動靜脈漏、動脈栓塞等疾病。動靜脈漏、動脈栓塞等疾病也可通過腦血管造影進行診斷與評估。腦血管造影還可觀察到顱內占位性病變,例如顱內腫瘤、囊腫等神經外科常見疾病,多需進行血管腦血管造影檢查。腦血管造影可有效觀察到病變位置、病變與腦血管的關系,對于術前評估和手術方案制定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2_3顱內血腫或膿腫等疾病。顱內血腫或膿腫等疾病,也可通過腦血管造影完成觀察與診斷。顱腦外傷中也可應用腦血管造影進行腦外血腫的觀察與評估。除治療前診斷外,腦血管造影還可應用于術后手術效果觀察,通過造影劑在血管內顯像效果,可觀察到腦血管分布情況,并進行循環時間分析,進而分析腦循環狀態,從而評估手術效果。
總之,腦血管造影對于多種神經系統疾病具有較好的診斷價值,故臨床應用較多。
腦血管造影的不良反應較少,安全性較高,屬于微創性檢查方式,但是部分人群不宜進行腦血管造影檢查。
3.1老年性動脈硬化者。在腦血管造影中需要置入導絲引導顯示目標動脈的具體情況,其對于血管本身健康性的要求較高。老年性動脈硬化者,血管脆性增加彈性較差。且血管壁存在明顯的內皮損傷和動脈粥樣斑塊,較難以承受腦血管造影檢查。若強行進行腦血管造影檢查,極易引發血管壁破裂,腦出血等危險情況。這類患者應避免進行腦血管造影檢查。
3.2肝腎心肺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禁止腦血管造影。腦血管造影對人體的循環系統可產生一定的影響,心臟病患者較難以承受血管造影產生的影響。需慎重選擇血腦血管造影檢查。造影劑的排泄需要通過腎臟。在臨床中也發現存在造影劑腎病等不良反應情況,嬰兒腎功能不全者或腎衰竭者。應避免使用造影劑的檢查項目,禁止進行腦血管造影。肝臟是人體代謝和分解毒性物質的重要器官,造影劑注入人體后,可加重肝臟生理活動的負擔,因而肝功能不全者,禁止進行腦血管造影。肺功能嚴重衰竭者,呼吸阻力較大,腦血管造影可產生明顯的應激反應,加之患者心率、血壓的改變,可進一步增加呼吸阻力,嚴重可導致呼吸困難等并發癥。
3.3出血傾向者。目前臨床研究發現有嚴重出血傾向者,腦血管造影后存在一定出現風險。因而檢查前必須進行凝血功能的全面檢查和出血病史分析,對于存在嚴重出血傾向者必須禁用,腦血管造影檢查。患者應牢記自己的病史資料,若需進行腦血管造影,應在醫生的引導下,如實說明自己的疾病史,如消化性潰瘍、凝血功能障礙、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出血、肺部出血等。
4.1檢查前必須進行敏感實驗。造影劑過敏是一種嚴重的影像學檢查不良反應,也是相關檢查防控的重點。對于存在碘劑過敏者,應如實告知醫生。腦血管造影前必須進行碘劑造影劑的藥物敏感實驗,進而確定患者是否存在造影劑過敏表現。無過敏表現者可以進行腦血管造影檢查,而對于存在明顯過敏表現或疑似過敏者,應避免進行腦血管造影。
4.2腦血管造影前嚴格禁食禁水。腦血管造影前一般要求患者空腹,禁食禁水的時間應超過8小時,以避免是檢查過程中引發患者惡心嘔吐,導致誤吸等危險情況發生。腦血管疾病患者發生誤吸后,極易引發吸入性肺炎等疾病,可加重患者病情,嚴重者危及生命,因而患者在腦血管造影前應按照醫生的要求,嚴格禁食禁水。
腦血管造影屬于x線檢查的范疇,因而其存在一定的輻射劑量。為減少輻射劑量,應嚴格按照醫生的要進行腦血管造影,以保證又快又好的完成腦血管造影檢查,減少不必要的x線輻射。患者檢查前應按照醫生的要求清洗頸部,可選擇肥皂水作為清洗劑。造影前按照醫生的要求擺好體位,造影中切不可隨意更換體位,避免影響造影效果。
造影完成后,應按醫生的要求平臥,穿刺側肢體制動8h以上,同時增加飲水量,促進造影劑盡快排出。此外,術后24h應清淡飲食,避免食用高蛋白質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