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近些年,高節奏、高效率、高負荷主宰了人們的工作、生活,胃腸息肉、幽門螺旋桿菌、十二指腸炎、急慢性胃炎、胃竇炎、食道炎等消化內疾病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消化道是息肉的好發部位,多發于中老年人,在一般情況下,息肉很少引起癥狀,極少的息肉會出現出血和梗阻的情況,往往不容易被人發現。當前關于胃腸道息肉是否需要手術處理在學術界引起了廣泛的爭論,為此,問自己結合胃腸道息肉的類型,就胃腸道息肉要不要進行處理這一問題進行探究。
胃息肉,是指人體組織表面長出的多余腫物,現代醫學通常把生長在人體粘膜表面上的贅生物統稱為息肉,屬于良性腫瘤的一種。對于患者來講胃息肉患者多數是長期患有慢性胃部炎癥的人群,在出現這種情況之后會引發胃部細胞增生從而形成胃息肉。從實際情況來看,患者和高齡人群屬于易感人群,為此需要定期進行胃部檢查,從而盡早治愈。
在生活中,胃息肉分為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多數患者會出現增生性息肉,一般息肉數量較少,其癌變率較低,約為2.1%,而腺瘤性息肉,屬于良性胃腫瘤,一般體積較大,多有家族遺傳性,常伴有明顯腸化生和異型增生,癌變率較高。在一般情況下,多數類型的息肉是可以被預防的,胃息肉中出現癌病最高的類型是腺癌,在出現這類疾病之后會增加肝臟合成膽固醇和膽汁,從而在無形中提升結腸腸腔和糞便中的含量,在最大限度上減少腺瘤的出現。
從部位分布上來看,胃腸道息肉從部位可分為胃、十二指腸、小腸、結腸和直腸息肉。從性質上來看,胃腸道息肉分為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后者可惡變。家族性結腸息肉病是一種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息肉為腺瘤,有明顯惡變傾向。治療原則為切除已開始生長息肉的結腸或其上皮。方法很多,宜根據病人年齡、病理情況和醫師經驗綜合考慮。
3.1臨床表現:胃腸道息肉在一般情況下不會出現明顯的癥狀,在出現多種類型并發癥的情況下會出現腹部不適、上消化道出血、惡心、嘔吐等。在放任病情發展的情況下胃息肉常伴有慢性胃炎,嚴重危害了患者的身體健康。
3.2診斷:雖然胃息肉在尸體解剖病例中的發病率僅0.12%~0.8%,而胃鏡的檢出率高達8.7%左右,但近50%的胃息肉是在與息肉無關癥狀的胃鏡檢查中意外發現的。胃息肉的診斷主要依靠胃鏡和上消化道x線鋇餐造影檢查,造影檢查可檢出較大的息肉,表現為突出于胃腔的隆起性病變。胃鏡下息肉多呈圓形或半球形,少數為分葉狀,表面黏膜光滑或有細顆粒感,多呈橘紅色,較周圍黏膜色澤稍重;長蒂者頂端變化較明顯,可有白苔、糜爛或出血。若內鏡下觀察息肉表面有糜爛壞死、基底部有浸潤性病變、表面顆粒大小不等、息肉呈結節狀等應考慮有惡變的可能。內鏡下所見到的息肉均應常規活檢,要求多處分別取材數塊,但內鏡下活檢有較大局限性,易使早期惡變漏診,因此宜在內鏡下切除息肉后行連續切片“全瘤活檢”。
胃腸道息肉可能與愛喝酒、吃肉,有胃癌家族史,受到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因素有關。90%的胃息肉患者無任何癥狀,當合并胃炎等其他疾病時,則可能表現出腹痛、腹脹、惡心、嘔吐等不適。導致胃腸息肉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飲食因素。胃腸息肉屬于胃病的一種,由此可見,胃腸息肉的形成會與日常的飲食有很密切的關系,尤其是膽酸和細菌產生相互作用,是長胃腸息肉最根本的因素。②遺傳因素。如果自己的父母在較長的時間內存在腸胃息肉,也會使得自己的子女長出息肉。由此可見,胃腸息肉的發生和患者本身的基因存在密切的關聯。③炎癥刺激。如果患者炎癥多發,長時間的刺激直腸粘膜,患者很容易長出粘膜息肉。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出現了糜爛潰病的情況,在治療康復之后患者的傷疤會收縮,在收縮之后出現息肉。④匣性刺激。如果有一些慢性病,比如潰瘍性結腸炎等,患者就會經常吃藥,一些西藥刺激性都比較強,久而久之,就會導致息肉的形成。
胃腸道息肉雖然屬于一種良性腫瘤,但是如果長期潛伏在身體內部也會引發一系列癌變,同時如果沒有及時切除胃腸道息肉,在息肉的變大情況下還會引發腸胃出血。為此,在檢查出胃腸道息肉之后需要患者及時通過手術來割除胃腸道息肉。在內鏡下息肉切除手術的普及和提高下,多數學者認為胃息肉需要及時進行內鏡下切除。常見的內鏡下息肉切除方法包含高頻電凝圈套摘除、激光切除、熱活檢鉗燒灼、微波切除等。其中,對有蒂或大于0.5cm而小于2cm的無蒂息肉以圈套摘除處理;對超過0.5cm的胃息肉進行整個切除處理;對于小于0.5cm的無蒂息肉首選熱活檢鉗燒灼處理,通過對息肉的切除有效避免息肉體積增大而導致阻塞腸道、腸息肉出血以及息肉惡變等情況。而如果患者不想做手術,務必堅持每年做1~2次胃鏡檢查,以密切監測病情發展
胃腸道息肉切除手術不會給病人造成很大的危害,但息肉切除手術會有一定的并發癥,具體表現如下:①創傷面出血。如果息肉的體積比較大,基底部較寬,這個時候切除息肉之后在創傷面上會出現大出血的風險。②穿孔。如果息肉的基底部比較寬,在息肉被切除之后也很容易出現消化道穿孔的風險。③如果息肉的數量比較多,則不能一次性完整切除息肉而需要分次切除息肉。
為了能夠減少息肉切除之后可能引發的一系列風險,在切除胃腸息肉之后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在手術之后患者要禁止飲食。腸道蠕動恢復肛門的排氣狀態,在拔掉胃管之后可以少喝一些水,每次4~5湯匙,2小時一次。如無不適反應,次日可給適量清流質飲食,50ml~80ml/次。但最好還是手術后2~3天先禁食。第二,在切除胃息肉之后禁止出現較大幅度和激烈的運動。在胃腸道息肉切除之后的兩個星期范圍內需要嚴格限制患者打羽毛球、游泳的時間。第三,在手術之后的一個月到兩個月之后需要盡可能的吃一些軟食。主食與配菜宜選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物,忌食生冷、油煎,酸辣等刺激易脹氣食物,患者應細嚼慢咽,多食新鮮蔬菜水果,不吃高脂食物,腌制品,適量補充鐵劑和維生素,兩個月內禁忌煙酒,飲食有規律,術后3~6個月后可逐漸據身體情況恢復到普通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