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杰 劉濤
【關鍵詞】循證護理;急診;手術室
急診科為醫院不能缺少的科室,急癥科患者具有發病急、病情重的特點,一定要盡早治療。急診科護理工作同患者的治療效果息息相關,還同醫患關系有莫大聯系。近些年,對急診科護理工作的研究逐漸增加。相關文獻顯示,手術室急診患者開展循證護理有極高的價值,既能滿足患者護理需求,還能控制并發癥,為此,本文選擇我院中進行治療的急診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分析具體療效,詳細如下。
1.1基本資料選擇從2018年4月到2019年6月于我院中進行治療的手術室急診患者90例,依據治療時間分為分析組與參照組,前者男女分別是23例、22例,年紀介于35~55之間,平均年齡45.16±1.25歲;后者男女分別是24例、21例,年紀介于34~56之間,平均年齡44.56±1.41歲。所有分析主體都滿足研究標準,具有代表性,且兩組資料并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參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在術前,應用肌電圖機、心電圖機以及腦電圖機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并利用氧氣機給予患者呼吸支持。構建手術儀器專柜,依據科室進行分類存儲,安排專人管理。手術儀器包依據手術中所要用藥的儀器組合,包內設置儀器物品基數卡,以便清點,防止丟失。而對于擇期手術儀器,手術前一天由專門護士依據手術通知單進行準確。術前,護士對術中需要應用的醫療設備進行全面檢查,手術中動態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并幫助醫生傳遞手術儀器與患者擺放體位。
分析組給予循證護理,術前,全面評估患者的身體狀態,全方位收集同其有關的護理治療,且從文獻數據庫中找出最佳的解決辦法,以提升循證護理實行的有效性,且把手術有關信息告訴給患者。術中,需保證手術室安靜,防止影響醫生操作。術后增強對患者隨訪,且加強溝通,便于充分掌握患者術后恢復情況。
1_3評定標準第一,對比分析組與參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第二,對比分析組與參照組的手術指標,其中包含手術時長與恢復時間。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軟件,計量資料采用均數加減標準差表示,并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并進行x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對比分析組與參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分析組的并發癥發生率6.67%,參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20.00%,前者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后者,兩組相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對比分析組與參照組的手術指標分析組手術時長、恢復時間明顯少于參照組,相比來講,分析組的治療效果更甚,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手術室急診患者類型較多,患者病情都十分緊急,如果不能及時治療,會加大死亡幾率,在醫院諸多科室內,急診室患者病情最為嚴重,基于此,急診室醫護人員有重大責任。急診科護理工作同患者的治療效果息息相關,還同醫患關系有莫大聯系。近些年,對急診科護理工作的研究逐漸增加。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提升,社會大眾對護理提出了新要求,常規的護理方式已無法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循證護理為一種新興的護理方法,應用于急診室,既能保證護理工作的系統性,還能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分析組的并發癥發生率6.67%,參照組的并發癥發生率20.00%,前者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后者,兩組相比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組手術時長、恢復時間明顯少于參照組,相比來講,分析組的治療效果更甚,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手術室急診患者開展循證護理的價值更甚,既能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又能減少手術時間,幫助患者盡早康復,值得臨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