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林
【關鍵詞】NICU;胃管脫落;護理干預
留置胃管是NICU常見的護理干預措施,因新生兒鼻道狹窄、鼻粘膜血管和淋巴管豐富,經鼻留置胃管會造成黏膜水腫。因此在實際中常采取經口留置胃管,該種方式容易發生意外脫落而導致重新插管,再次插管不僅增加患兒痛苦還會增加較差感染幾率,因此需要降低胃管脫落率。根據以上情況,我們本次分析導致新生兒留置胃管脫落原因,并重點探討護理干預措施。
1.1基礎資料來源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我院NICU收治的98例留置胃管患兒為對照組,男女比為52/46,日齡1~20天,平均(10_3±8.1)天,出生體重2.1~3.7千克,平均(2.9±0.6)千克;另選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我院NICU收治的82例留置胃管患兒為對照組,男女比為42/40,日齡1~21天,平均(11.2±8.9)天,出生體重2.2~3.5千克,平均(2.3±0.7)千克,分析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結果具有可比性。
1.2.1資料回顧分析:總結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間NICU發生患兒胃管脫落的數據原因,主要包括:(1)導管固定不當。新生兒護理中?較多的操作比如翻身、清潔皮膚等,使得導管容易出現松動和脫落。采取膠布固定導管在口或者鼻一側,新生兒口腔等出現分泌物時打濕固定膠帶,出現脫落。(2)新生兒約束不佳。新生兒自我約束能力差,在受到外界刺激后會引起興奮、激惹等,頭部活動造成留置胃管脫落。(3)導管維護不當。醫護人員責任心不足,在護理過程中未能及時發現留置胃管松動,或者操作過程中動作幅度太大導致胃管脫落。
1.2.2護理干預:(1)加強醫護人員技能培訓。在醫護人員技能培訓中,加強對于留置胃管脫落原因、意外脫落危害教育,重點強調新生兒留置胃管時護理操作要點,提升護理技能。此外培訓過程中需要加強醫護人員責任心培訓,提高護理責任高度。(2)加強護理質量監管。在科室內設立專人進行不定期的新生兒留置胃管質量檢測工作,及時發現護理存在問題并引導責任護士進行整改,積極預防意外脫管發生。定期總結分析脫管影響因素并針對性整改。(3)規范置管,加強胃管固定。選擇透氣性里剛好、對于皮膚刺激小的膠帶固定,及時清潔皮膚,保持膠帶干燥,可采取鼻翼和面部交叉固定模式。(4)新生兒約束護理。根據實際情況對新生兒實施約束護理,但約束過程中保持松緊度合適,保持患肢血流。(5)規范操作。日常護理管理中動作輕柔,預防脫管。加強交接班的巡視,及時對潛在風險分析并進行相應干預措施。
1.3觀察項目記錄護理干預實施前后新生兒胃管脫管發生率。
1.4數據分析相應數據納入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20.0中分析比較,t檢驗分析計量資料,x2檢驗分析計數資料,檢驗水準為a=0.05。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院NICU的98例留置胃管患兒,13例發生留置胃管脫落,發生率為13.26%(13/98);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間NICU的82例留置胃管患兒中2例發生留置胃管脫落,發生率為2.43%(2/82),前后差異顯著(X2=6.59,P=0.026)。
新生兒留置胃管在吸吮能力較弱、無法進食或者不宜進食患兒中經常應用,其可以為新生兒提供足夠生長所需的營養,保證機體免疫力。但新生兒年齡較小,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且治療配合度較低,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出現留置胃管脫落等狀況發生,留置胃管脫落對于治療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加重患兒身體損傷,影響患兒預后。因此需要加強護理干預,降低新生兒留置胃管脫落率。
本次我們首先對于導致新生兒留置胃管脫落的因素進行分析,主要為導管固定不當、新生兒約束不佳、導管維護不當等因素影響,之后對以上原因進行全面分析,并提出針對性護理干預。對于導管固定不當情況,需要選擇合適膠帶,預防膠帶污染或者打濕,保證固定牢固性;新生兒約束不佳,可通過增加約束以及減少外界因素干擾方式解決;導管維護不當可通過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技能以及護理責任心來改善、經以上針對性干預后,新生兒留置胃管脫落發生率從13.26%降低至2.43%,說明該種干預模式有效性高。楊麗君等在管理的過程中采取品管圈的模式,不斷改善護理質量,經改善后新生兒留置胃管脫落發生率也明顯降低,進一步說明良好護理干預可降低新生兒留置胃管脫落發生率。
總之,經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導致NICU患兒胃管脫落原因較多,主要為醫護人員與患兒兩大因素,臨床需要加強護理干預,降低胃管脫落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