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嫄嫄
【關鍵詞】腰推間盤突出癥;針灸推拿;中藥熏蒸;臨床效果;腰痛
腰椎間盤突出癥為現代人常見病和高發疾病,主要與日常工作勞累、外傷及不良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患者主要表現為腰脊以及腰脊兩旁疼痛,腰腿麻木等,極易反復發作。中醫在該病治療中積累豐度經驗,推拿、針灸等手法應用較多,且近年來多種中醫療法聯用的治療方式逐漸增多,為此本次研究選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間在本院治療的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對針灸推拿基礎上聯合中藥熏蒸治療的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期間在本院治療的60例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根據治療方式分為針灸推拿組和聯合熏蒸組,各30例。兩組患者均行x線和CT檢查,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癥。聯合熏蒸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37-71歲,平均(54.13±17.03)歲,病程1-4月,平均(2.48±1.56)月。針灸推拿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36~71歲,平均(54.71±17.52)歲,病程1-4月,平均(2.57±1.38)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針灸推拿組采用針灸推拿治療:針灸治療采用(0.3×40)一毫針,常規消毒后待用。患者均取雙側腧穴,腎虧損型采用平補法、氣滯血疲型采用平補平瀉法,寒濕凝滯型采用平補平瀉法,針剌得氣后留針30分,1次/天;推拿治療先采用按揉法從腰背部向下按揉直至到小腿部分,隨后彈撥腰間突出椎旁環跳、承扶、委中等穴位;點撥華佗夾脊穴和背部膀肌經腧穴,環跳、陰門、委中、絕骨、昆侖、涌泉穴等穴位依次按壓。同時,依次彈撥和按壓壓痛點,1次/天;以10天為一個療程。
聯合熏蒸組患者在針灸推拿組基礎上增加中藥熏蒸治療,方劑組成為:雞血藤、桑枝各10g,伸筋草30g,桂枝、千年健、紅花、五味子各15g,五加皮、透骨草、木瓜各25g,川芎、海桐皮、木瓜各20g,上述藥物用250毫升陳醋+20毫升黃酒浸泡,熬煮后放涼至43℃-48℃,對腰部進行熏蒸時間,30分/次,2次/天,間隔1天治療1次,以10天為一個療程。
1.3觀察指標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及腰腿部功能改變,評估治療結果:顯效,腰痛、局部麻木等癥狀消失,腰腿部功能恢復正常;有效,腰痛、局部麻木等癥狀顯著改善,腰腿部功能改善;無效,上述癥狀均未改善者。總有效率=(樣本數一無效)/樣本數。
1.4統計學方法本次研究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所有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采用x2檢驗計數資料,P<0.05認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聯合熏蒸組治療后總有效率(96.67%)顯著高于針灸推拿組(7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腰椎間盤突出癥是現代人常見的腰椎疾病,近年來其發病率呈年輕化趨勢,成為腰椎疾病防治的重點。腰椎間盤突出癥為腰椎局部發生病變,如腰肌勞損等,就會導致椎間結構改變,如椎間隙高度下降,從而造成纖維環松弛,最后使得椎間盤突出,目前西醫治療效果較為有限。
中醫認為腰椎間盤突癥屬于“痹癥”的范疇,推拿手法可以緩解患者肌肉痙攣,去阻除痹,促進氣血運行、經絡通暢;針灸通過針剌穴位,達到活血化疲、祛瘀除痹、行氣止痛,兩者對于腰椎間盤突癥這類“痹癥”的治療效果較好,但是部分患者仍有待提升。中藥熏蒸療法為治療該病的經典療法,主要運用中藥熱療方法,通過藥液蒸氣對流、皮膚細胞膜舒張、中藥滲透的方式,借助蒸汽的熱力作用,將藥物直接作用于腰椎病變,可以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良好效果。相關文獻報道顯示,針灸推拿基礎上增加中藥熏蒸,可進一步提升舒筋活血、去阻除痹的效果。本次研究也發現,聯合熏蒸組治療后總有效率(96.67%)顯著高于針灸推拿組(76.67%),可知聯合中藥熏蒸治療效果更好,應考慮聯合該療法。
綜上所述,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針灸推拿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中藥熏蒸治療,可有效提升療效,促進患者康復,臨床應用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