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關鍵詞】外周靜脈輸液;PICC;乳腺癌;化療;應用
PICC是一種經外周靜脈插到上腔靜脈的導管,借助PICC能夠將所需要的藥物注入到血流量大、流動度快的中心靜脈中,從而減少患者因為長期輸液或者輸入刺激性較強藥物所帶給血管造成的損害,降低反復外周靜脈穿刺操作對患者帶來的痛苦。
1_1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到2018年我院收冶的乳腺癌患者作為基本研究對象,將所選擇的研究對象平均分成實驗組和對照組,每個小組患者50例。對照組患者的年齡在28到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4±18.3歲,病程為45~172d,平均病程為82.5d;實驗組患者年齡在29-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5.2±18.2歲,病程為46~173d,平均病程為82.4d;兩組患者的—般資料比對差異不顯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實驗方法對照組患者采取外周靜脈留置針方式進行治療。外周靜脈穿刺選擇健側上肢比較粗的血管部位進行輸液,在輸液之前告知患者所輸入藥液藥理的特殊性,在輸化療藥的過程中要注重保護好患者的穿刺部位,避免出現藥物泄漏的問題。在輸液的過程中還需要密切觀察患者患病位置上是否出現了疼痛、腫脹現象。實驗組患者采取PICC進行化療。首先,做好準備工作,在患者入院后由PICC操作人員對患者的身體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包含患者所用藥物的藥理特點和使用療程。患者所提供的檢驗報告單子上要注明血常規、血小板、肝功能等信息。在確定好的穿刺位置上綁好綁帶,在超聲機器作用下評估雙側肱靜脈,沿著靜脈的向心力方向來綜合評估血管所在位置。在測量完成之后讓患者平躺在床上,上下手臂之間呈現出45-90度的傾斜角,在傾斜角度確定之后向需要進行手術的窗口位置上確定好穿刺點,在肘橫紋10cm的位置上測量好臀圍,并記錄測量信息。
在手術之前需要將治療巾墊在術肢下,助手協助抬高患者置管側手臂,用75%酒精和碘伏棉球各消毒3遍。再次洗手穿無菌手術衣戴無菌手套,鋪巾建立無菌區。助手投遞無菌物品,預沖浸潤導管,套超生探頭套。系止血帶囑患者握拳,在超聲引導下以15度-30度角穿刺血管,見回血降低角度,松止血帶,送導絲,2%利多卡因O.2ml局麻擴皮送置管鞘,置入導管抽回血撤出支撐導絲,正壓封管,用貼膜固定導管。整理用物,穿刺處彈力繃帶加壓包扎,拍x線胸片確定導管尖端位置。告知患者置管側肢體不宜做肩關節大幅度運動,避免提較重的物體,局部出血較多立即告知護士,以及導管留置期間的注意事項。
1.3評價標準根據臨床上對靜脈炎表現的基本判斷,觀察在治療之后兩組患者的患病位置是否出現了發紅、疼痛和水腫等。
2.1兩組患者的并發癥比較在患者進行一段時間的手術操作之后對患者的手術情況進行綜合比較,經過比較發現實驗組患者在治療之后發現靜脈炎的有4例,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5例,且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藥物滲漏和局部組織壞死均為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和4,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
2.2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情況如表二所示,根據表二發現在經過治療之后實驗組患者的總體滿意率為9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4%滿意度,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研究意義。
在現代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下,PICC導管開始被人們廣泛的應用到臨床腫瘤化療領域,在PICC導管的作用下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減少因為藥物使用錯誤所引發的靜脈炎,并在患者手術治療的過程中減少各類藥物發生泄漏的可能,從而在手術操作的過程中降低患者的治療疼痛感。
綜上所述,PICC為腫瘤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途徑,和靜脈留置針比較降低了靜脈炎等并發癥的發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反復靜脈穿刺所帶給病人的痛苦。為了能夠更好的發揮出PlCC導管的作用,需要相關人員熟練掌握PICC的護理方式,在手術之前根據患者的傷口情況選擇較好彈性的血管進行穿刺治療,并在治療的過程中采取積極的措施預防導管堵塞和靜脈炎的發生,積極應對穿刺點感染等,通過多種方式來更好的發揮出PICC在乳腺癌患者化療中的應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