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濤
【關鍵詞】磁共振;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X線片
臨床上,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是發病率較高的骨科疾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膝關節僵硬、疼痛、腫脹、跛行等,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的早診斷及治療,對患者預后有重要作用,為探究磁共振在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的臨床診斷價值,本文研究如下:
1.1臨床資料選擇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患者70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經影像學與實驗室檢查證實為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②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調查研究與此同時,排除合并肝腎等嚴重原發疾病者,不配合者,強直性脊柱炎、痛風、風濕等可能導致關節病變者。其中,男39 例,女31例,患者年齡在39~82歲,平均(52.4±3.4)歲;平均病程(4.5±0.5)年,單側膝關節病變52例,雙側病變18例。
1.2方法上述患者均接受磁共振以及X線片檢查。X線片檢查:選擇西門子X線成像設備,50-60kv,100mA,20-30ms,拍攝正位與側位片。磁共振檢查:選擇西門子1.5TMRI 檢測儀進行膝關節檢查,層厚5mm,間距5.5mm,矩陣256×256,視野16cm。T1WI:TE11ms、TR400ms,T2WI:TE105ms、TR3000ms,保證前后交叉韌帶與斜矢狀面處于平衡狀態。
1.3觀察指標以手術病理作為金標準,比較兩組關節骨改變、關節積液、軟組織腫脹、滑膜增生、半月板變性、骨質增生、關節面不平等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檢出率。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數據處理軟件進行綜合處理,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種檢查方式在關節面不平、骨質增生方面的檢出率無顯著差異(P>0.05);磁共振關節骨改變檢查陽性率88.2%、關節積液檢查陽性率88.6%、軟組織腫脹檢查陽性率88.4%、滑膜增生檢查陽性率50.0%、半月板變性檢查陽性率40.3%顯著高于X線片檢出率,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這種慢性骨關節病發病率較高,該病發病隱匿、進展速度慢,無明顯特異癥狀,很容易被忽視。慢性炎癥、環境潮濕、勞累過度、關節畸形、姿勢錯誤等是該病的主要誘因。早期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關節軟骨無明顯變薄癥狀,只有輕度關節軟骨破壞或變性,X線片的誤診率較高,無法獲得可靠的診斷價值。
磁共振屬于無創檢查方式,該項技術無創傷、診斷率高、多方位多參數成像,組織分辨能力良好,對膝關節關節軟度、半月板、韌帶、骨質等損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與X 線片檢查比較,核磁共振沒有掃描限制,尤其是對膝關節部位掃描來說,比X 線片檢查靈活,能獲得膝關節部位的橫斷面、冠狀面或矢狀面等體層圖像,從而直接提供了大量病理部位的組織病變細節和解剖信息,如軟組織結構信息、病變信息以及骨關節系統信息等。由于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患者軟組變性,軟骨下囊腫形成、新骨增生,大部分患者關節軟骨邊緣或關節軟骨下方,會出現骨髓內骨質增生問題。通過磁共振檢查能有效顯示患者膝關節軟骨損傷的具體位置、性質以及病變程度等情況,檢出陽性率高。與此同時,磁共振檢查還能有效檢出患者半月板損傷以及半月板退行性病變情況,還能準確的對損傷情況進行分級。一旦有機體半月板發生損傷或退變,關節滑液會隨著關節面直接滲透到損傷的半月板中,故可通過增加氫離子濃度的方式,清晰顯示半月板損傷具體情況。磁共振檢查還能充分顯示患者關節腔內游離體情況,特別是對于無骨質成分游離以及髁間嵴周圍小游離體,檢出率較高。游離體和關節積液是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的并發癥狀,故而,通過磁共振檢查能充分顯示患者關節積液具體情況,進而為臨床診斷及治療提供客觀數據支持。通過本文研究證實,磁共振關節骨改變檢查陽性率88.2%、關節積液檢查陽性率88.6%、軟組織腫脹檢查陽性率88.4%、滑膜增生檢查陽性率50.0%、半月板變性檢查陽性率40.3%顯著高于X線片檢出率,這與前文所提張華等人的研究結果相吻合,提示磁共振在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診斷中的重要作用。
綜上所述,磁共振在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病的臨床診斷價值顯著,能有效提高疾病檢出陽性率,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