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為
【關鍵詞】消化道出血;急診;護理;滿意度;總有效率
消化道出血屬于臨床較為多發的消化道疾病,主要由于胃部、十二指腸、胰膽以及食管等部位引發的出血癥狀,臨床癥狀同時伴有黑便、嘔血等。該疾病具有發病急、病情發展快等特征,若不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措施,動脈破裂后引發更大出血,造成器官衰竭,最終導致死亡,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在對消化道出血患者進行搶救時,在基本治療措施基礎上給予患者合理有效的護理干預,對癥狀的改善和預后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幫助。本文將對急診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護理措施展開分析,具體內容如下。
1.1研究對象以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接治的9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經相關檢查均確診為消化道出血,同時排除并有嚴重腎臟疾病、惡性腫瘤、凝血功能異常、呼吸衰竭、精神異常等情況。根據數字隨機表法將其分為兩個組別,其中對照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齡最小24歲,最大69歲,平均年齡(43.2±2.4)歲;實驗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齡最小23歲,最大70歲,平均年齡(42.1±2.2)歲。所有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協議書,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備可比性。
1.2方法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包括生命體征監測、病情觀察、相關止血處理、用藥護理等。
實驗組接受急診護理,具體為
①護理人員為患者建立兩條靜脈通道,分別用于液體補充和血液輸送。按照醫囑進行輸血措施,根據患者情況給予適當的鎮靜劑,防止躁動引發出血量增加目。給予患者氧氣吸入,協助患者擺放合理體位,徹底清除口腔異物,保持呼吸暢通。若患者出現休克,立即抬高下肢,促進血液回流。
②根據醫囑給予適當的止血藥物,常用的有洛賽克、止血芳酸、止血敏等,服用后密切觀察狀態變化,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
③做好生命體征監測,若患者出現頭暈、心悸、血壓變化、脈搏細弱等情況,可能是休克前兆,應立即報告醫生。
④消化道出血患者由于存在出血、嘔血等癥狀,對自身狀態過分擔憂,害怕死亡,因此心理易出現較多負面情緒,影響治療效果。護理人員影響患者和家屬解釋疾病的原因,做好心理疏導,緩保持良好心態。
⑤根據患者情況調整飲食計劃,出血減少時可食用流質飲食,出血停止后多食用易消化、維生素高的流質食物。
1.3觀察指標統計兩組患者及其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分為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三個等級,總分100,分值越高滿意度越高,總滿意率等于滿意率與非常滿意率相加之和。調查兩組患者護理后止血效果,分為無效、有效、顯效三個等級,無效標準為出血癥狀無好轉甚至加重;有效標準為出血癥狀明顯改善;顯效標準為出血癥狀完全消失。治療總有效率等于有效率與顯效率相加之和。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1.0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經t檢驗,計數資料經x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為P<0.05。
2.1護理滿意度對比通過結果得知,實驗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較大(P<0.05),具體見表1。
2.2止血效果對比通過結果得知,實驗組止血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較大(P<0.05),具體見表2。
消化道出血病情較為緊急,通常由多種因素引發,做好搶救工作是保證患者生存,提升預后效果的關鍵。臨床發現,消化道出血患者在進行常規醫療措施的基礎上,接受針對性的護理措施可有效改善疾病癥狀,緩解病情。在此背景下,急診護理逐漸應用于消化道患者的治療中,并取得較好效果。該方式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作出迅速判斷,向醫生報告患者具體信息,按照醫囑實施各項護理措施。護理人員也應該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面對突發情況保持頭腦冷靜,迅速作出應急處理。從本次研究結果看出,實驗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說明急診護理給予了患者足夠關懷,使其感受到舒適護理體驗,提升了治療信心。同時實驗組止血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證實了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急診護理止血效果顯著,對比常規護理優勢明顯。
綜上所述,急診護理應用于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可進一步提升止血的效果,改善病情,患者更為認可滿意,值得推廣。